教学设计 课题: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教学目标: 1、能例举多种昆虫名称,认识一定数目的昆虫。 2、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理解昆虫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知道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的节肢动物。 4、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增强学生对有益昆虫的保护意识和对有害昆虫的防控意识。 5、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昆虫的特点。 2、识别常见昆虫的翅。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从美如画面的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找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明白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 3、通过了解昆虫的多样性,以及对昆虫特征上升到节肢动物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生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学会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昆虫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课堂理论走向生活实践,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5、尽量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完成新课标下师生双方新角色的转变。 6、通过学习中的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合作互助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昆虫的知识。 教师——实物展示台,蝗虫形态图。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a新课引入背诵唐诗,指出其中的生物及其所属类群。提问,评价由诗歌引入,既激发兴趣又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b新课 昆虫——动物界中的大家族 一,例举昆虫名单:分组讨论,小组提交一份昆虫名单。 提问,启发,分发答题纸,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了解的昆虫名称。 从身边的常识性知识入手,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聆听评价,要求注意非昆虫。 二,看翅找昆虫。把昆虫名与所对应的翅连结起来。并试图与鸟翅比较。展示教材(八,上)p24的昆虫翅,提出要求。对常见昆虫翅的辨认,保持兴奋点,再切入翅对昆虫生活意义的认识。 三,昆虫的特征:(311132)阅读教材,讨论,解读密码,找出昆虫的主要特征。给"密码",指导阅读,参与小组讨论。将昆虫特征数字化,既提高兴趣,又便于学生归纳记忆。 交流,聆听。评价,归纳,总结。强调昆虫特征怎样帮助昆虫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 四,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出现的非昆虫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它们与昆虫的相同之处。参与讨论,评价,归纳,总结,统一。对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知识延伸: 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讨论,自由发言。评价,肯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唐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很好。请同学们说出诗里都出现了哪些生物?分别指出它们分属哪些类别? 生:人——黄四娘,花——植物,蝴蝶——动物中的昆虫,莺——动物中的鸟类。 师:非常正确!关于植物和鸟类我们已进行过比较仔细地学习和探讨。而昆虫这个动物界的最大家族我们还未认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能介绍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昆虫的知识吗? 生:(七嘴八舌地)有翅膀,会飞,会跳,破坏庄稼,蝴蝶的毛毛虫会让人发痒…… 师:哇,知道的还真不少!那,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分组写出你们所知道的昆虫名,看哪组写得又快又多又正确。 生:(分组讨论,书写) 二、新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学生所写昆虫名,进行肯定,并圈划出在几个小组中都出现了的"蜈蚣,蝎子,鼠妇,蜘蛛,虾子"等非昆虫类。)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能不能说一说昆虫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有翅膀会飞,有脚会跳…… 师:好!应该说多数昆虫会飞,对,因为它们有翅。那么,我们来帮下面的昆虫找找它们的翅。 (展示八年级上p24《观察与思考》中的翅,请学生将相应的昆虫名连接起来) 生:(完成连线,表达交流。) 师:(评价,学生参与,最后统一认识。) 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帮昆虫们找到了属于自已的翅。请哪位同学告诉我:昆虫的翅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昆虫的翅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与身体相比都比较宽大,可以让它们飞行。帮助它们寻找食物,帮助逃避敌害,帮助它们寻找配偶…… 师:说得很有道理。昆虫的翅使它们具有了比一般陆生动物更为广阔的生活环境,帮助它们觅食,御敌,寻找栖息地,寻找配偶完成生殖活动等。 三、试图解决问题: 师:昆虫除了多数都具有翅这个特点外,还有没有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它特点呢?这里有一组密码:311132。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并结合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解读出这组密码,我们就归纳出了以蝗虫为代表的昆虫大家族的共同特征。 生:(阅读教材,看图,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一边启发一边评价归纳,统一) 3——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1——头部有一对复眼 1——一对触角 1——一个口器 3——胸部有三对足 2——一般有两对翅。 师:非常聪明!愿同学们在今后中解出更多更复杂的生活学习密码!(逐一分析昆虫每个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体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昆虫不仅用发达的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灵活多样的运动器官来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而且还有坚韧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柔软的身体,同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例举学生生活中见过的蝉蜕) 四、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好!大家现在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为什么会把蜘蛛蜈蚣当作昆虫了吧。想一想前面学过的虾,蟹,探究过的鼠妇,生活中常见的蜘蛛等动物,看看它们有哪些方面与昆虫相似。 生:身体一节一节的,有触角,有口器,也有几对足…… 师:很不错!来,我们依次把它们的相同之处归纳起来: (1)身体分成很多节(叫体节);(2)体表都具有外骨骼;(3)足和触角都分节——所以,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被称作节肢动物。(强调"节肢") 五、知识延伸: 师:通过讨论,大家对昆虫怎样适应环境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初步了解了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最后再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昆虫等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看看我们该怎样与它们打交道。 生:(1)蝗虫危害庄稼。(2)苍蝇蚊子传播疾病。(3)许多昆虫危害树木。(4)菜粉蝶吃蔬菜。(5)昆虫的某些结构是人类的仿生研究材料,如它们的复眼,蜻蜓的翅痣等。(6)虾蟹可以作我们的高蛋白食品。(7)许多节肢动物是我们的实验研究对象。(8)生物防治。…… 师:归纳得非常好,很能干。既然昆虫对我们有益处,也有害处,那么,我们就要在对昆虫有比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有益动物加以保护,让它们更好地为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对有害的动物进行防控,使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相处得更加和谐友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的道理,促使学生了解、认识自然,学会与自然和睦相处。 3、本着教学条件的多样性、差异性,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相对较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展示台的环节,均可用挂图代替。 4、利用体育彩票号码式的数字,将昆虫特征数字化,猜"密码"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记忆效果。 5、注意使用了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6、不足之处,某些问题开放度不够;对昆虫翅的归类的知识还可继续扩展;留给学生的表达交流时间稍显不足。 相关链接:既可将该课内容放在八年级上册《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二课时,也可用于七年级上册《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中,还可以用于新课程改革前的《动物学》(初一下)的《节肢动物门》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改中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打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基于这一点,故在本设计中,将最后一部分内容称作"知识延伸",在不同的教材要求中,进行不同份量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