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析 1.下列关于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原因是( ) a.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b.不同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 c.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可以相互交流 d.农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农业生产特点及成因的重要内容。①农业生产是指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可以看出生产对象是动植物。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且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千差万别。比如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发展历史不同;不同区域居民的食品爱好和需求不同,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③人们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将起源地的动植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不是造成地域性特点的原因。④所有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的需求不同,而农业生产活动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某种农作物错过了生长季节,下一茬农作物也会错过生长季节,影响一年的收成。正如人们所说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因而农业生产虽然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但它不属于地域性特点的原因。本题答案为ab。 2.分析下图: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在城镇周围合理布局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说明理由。 [解析]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农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选择农业区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①一般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②不同类型的农业,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养鱼、果园、小麦;③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业类型所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方面。综上所述,a应安排养鱼,因为a处是水库所在地,水库有综合效益;b应安排果园,因b为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区,而且种果树还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应安排乳牛,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d应安排花卉,因花卉需保鲜且需水量大,并且产品急需运往市场,布局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地方合理;e应安排种小麦,e处为平地,面积大,也有水源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3.读下图,根据工业布局原理,其布局相对合理的是( ) a.①微电子工业 ②纺织工业 ③食品工业 ④化学工业 b.①纺织工业 ②化学工业 ③食品工业 ④微电子工业 c.①食品工业 ②化学工业 ③微电子工业 ④纺织工业 d.①食品工业 ②纺织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微电子工业 [解析]该题是一道读图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区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阅读和分析上图,明确上图提供的以下解题信息:①图中有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穿越城区北部地区,河流两则布置了商业区。②城区所在地区,盛行西南风。③铁路线自西向东经过城区南郊,在城区东南部有一条通往第③工业区的铁路线。④城区公路大体呈南北、东西向网状分布,南北向公路干线在城南郊与火车站相接。⑤城区西部是文教科技区,其西南部、城区东郊及城区河流北岸的东北部布置了四个工业区。其次联系学习过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和布局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题目提供的四个工业区布局应遵循的布局原则:微电子工业 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且适宜布局在空气洁净、优质水源和环境优美的地区;食品工业 属于市场指向型,宜接近消费市场和商业区,便于产品销售;纺织工业 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宜接近消费市场,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劳动力;化学工业 属于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有害排放物污染水源的有污染的工业,宜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区,或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依据上述分析,结合图中提供的有关工业布局的信息,确定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完成的 b.工业集聚可获得规模效益,因此工业不宜分散 c.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d.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是先建基础设施,后吸引投资者建厂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的内容。①现在工业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到成品的全部加工过程是能够在一个工厂内完成的,它往往需要多道工序,甚至多个工厂共同完成,这样,进行各加工过程的工厂之间就存在着工业联系。②工业集聚有利有弊,利 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如: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集聚区域内;弊 工业过分集聚,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水、争地、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有些工业还应分散。③工业地域从形成上可分为自发形成和规划建设形成。规划建设成的工业地域,有些是投入 产出联系的;有些则是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地理空间上的联系,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而建设的。本题答案为d。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间接和直接说明农业生产具有(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地带性 2.我国近年来"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3.我国加入wto后,下列产业部门将具有一定优势的是( ) a.纺织业 b.汽车制造业 c.微电子工业 d.金融保险业 4.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微电子工业 动力 b.电视机装配 技术 c.印刷工业 水源 d.普通服装加工 劳动力 5.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 铁矿石 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 钢铁工业区 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 糕点厂 糕点城 6.随着工业的发展,单位产值投入数量减少的是( ) a.资金和技术 b.土地和水源 c.能源和零部件 d.原料和劳动力 7.读下图"有关工厂与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下列各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造纸厂 ②水泥厂 ③钢铁厂 ④飞机场 b.①造纸厂 ②钢铁厂 ③飞机场 ④水泥厂 c.①钢铁厂 ②水泥厂 ③造纸厂 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飞机场 ④钢铁厂 8.关于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仍表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 b.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和技术的投入逐步增加 c.工业生产向大批量、标准化发展 d.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 9.肯德基炸鸡店首先在美国各地建立分店,然后又向其他国家发展,这种发展体现了( ) a.企业横向—体化 b.企业纵向—体化 c.由近及远扩张 d.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10.对工业、农业生产均有较大影响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和动力 b.气候和地形 c.市场和劳动力 d.交通和政策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某农场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图中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字母限填一次) a.秸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e 增加土壤肥力 f 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2)从农业地域类型上看,该农场属于___________农业,主要产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该农场对市场的适应性较_________,收入的波动性较___________。 (4)该地处于_____________(地形区)的西侧,降水较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为此该国修建了_________水利工程。 12.分析下列各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处以___________工业为主导,该工业按其主导区位因素应属于_________指向型工业,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___________。 (2)b工业区经济的基础是___________工业,目前正大力发展___________等产业部门。 (3)c工业区生产规模以___________型企业为主。 (4)在d处布局钢铁工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13.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计划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中选择合适的位置 建下列工业基地,请在工业基地括号内写出数码。 饮料工业基地( ) 钢铁工业基地( ) 化学工业基地( ) 面包厂 ( ) 电视机装配厂( ) 印刷厂 ( ) (2)该图果园区可产哪些水果(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原有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中,有一处明显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4)如果将乳牛场和蔬菜基地调换位置,是否合理?试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 14.读"某炼铝厂增长发展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发展的先后顺序,据图回答: (1)炼铝厂在早期(①和②)的发展,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发展的企业分别是什么?这种发展的好处是什么? (2)炼铝厂后期(③和④)的发展,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发展的企业分别是什么?这种发展的好处是什么?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b处农业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是典型的混合农业;e处的____________草原是世界____________的杰出代表。 (2)b地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3)d地农业的显著优点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4)c地综合治理的措施主要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5)f地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导,为世界电子工业中心;著名的____________大学在其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6.d 7.a 8.a d 9.a c 10.c d 二、综合题 11.(1)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feacbd (2)混合 羊毛 小麦 (3)强 小 (4)大分水岭 少 (5)灌溉 东水西调 12.(1)微电子 技术 军事订货 (2)煤炭和钢铁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3)中小 (4)市场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13.(1)从上至下的顺序:⑤③④①⑧⑨ (2)香蕉 柑橘(荔枝等) (3)火力发电厂布局不合理;因为该城市夏季盛行东南风,对城市大气产生污染 (4)不合理 乳牛厂临近飞机场,飞机场有严重噪声污染,不利于乳牛产奶 14.(1)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发展的企业是火电厂和铝合金门窗加工厂 好处是减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发展的企业是纺织厂和房地产开发 好处是减少市场、环境等不可预测的风险的冲击,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15.(1)水稻种植业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d 潘帕斯 大牧场放牧业 (2)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地广人稀 ④高度发达的工业 ⑤先进的科技 (3)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5)微电子 斯坦福 展开阅读全文 投稿时间:2021-05-16最后更新:2022-07-15 标签:教案 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 乳牛 地域性 地理环境 区位 微电子 水源 难点 农业生产 布局 单元 人类 条件 农业 工业 1 2 3 4 5 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图表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城市化"一节的案例教学 一、背景分析城市化在整个高中地理第六章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前面的知识是一种深化,对后面的知识是一个桥梁,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城市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能使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到三个转变:变"课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学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编学习案例,能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能力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商业中心的形成、兴起、职能、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的因素。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能够读图说明商业中心形成和分布的特点。2.读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 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2)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教 必修一第二单元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培养探究能力。2.引导学生将热力环流原理应用到城市热岛环流的分析之中,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3.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分析城市热岛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理解城市分布与社会经济条件的联系;3.理解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2.通过结合当地实例,综合分析某城市的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