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下面给大家整理了《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中,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形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等知识做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直尺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游戏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物体吗? 说一说:把你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学生能说出棱、顶点、面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在对比中认识长方体,初步感知长方体特征,并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18页内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完成学案中的第1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有小组长记录下来) (1)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点? 3、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并用课件验证(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边说边数) (1)面:板书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书12条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板书(8个) (4)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宽、高。一般来说,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练习: 说一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辨一辩:一张A4纸是长方形还是长方体?为什么? 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指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小结: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了变化,这个长方体的形状有没有变化?(导入电子白板演示) 师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观察、讨论、记录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特征,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提升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填空,让学生巩固长方体特征。 2、说一说(纸巾盒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米)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出发,更够清晰地辨认长方体哪些面是相对的,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 2、辨一辩.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辨一辨,再次巩固强化长方体特征。 四、思维拓展. 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公式,即: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 4,是对长方体特性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只要你平常留心观察,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不久的明天,同学们也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聪明的才智,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对 棱:12个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将课件中展示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