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平面镜说课稿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初中平面镜说课稿 各位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平面镜》。《平面镜》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单元。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 *VV.6h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生活中比较常见。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W %vr"C 2、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象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4;8"d3A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e4Vrf (3)德育和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1t|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4、教材处理 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 5、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 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 找一个跟物体完成相等的物体(替身物)与像比较大小 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 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1)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2)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3)演示法(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在讲台上再完成一遍);(4)实验法。 2、教学手段——板书、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三、说学法 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两人一组,相互配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这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放在抽屉里]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棋子。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通过翔实的例子来证实有真实存在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会聚而成的呢?(设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 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 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我们拉开抽屉,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棋子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Α、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Β、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打开抽屉中纸盒看看里面有什么器材。[抽屉纸盒里藏有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表现出了异常喜悦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4、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如图3,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1)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2)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