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天宁寺,香雾缭绕,古色古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干年古刹中,近年来却建起了一座外国人的纪念馆。这个外国人,便是据说在七百年前到过中国并在扬州做过官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 相传,马可·波罗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17岁时,他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4年多到达中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他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这本书一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哥伦布正是因为读了他的游记,才想到去东方探险,并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 然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样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七百年来,人们不断质疑《马可·波罗游记》,甚至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疑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深受忽必烈器重,但是为何元朝史书中找不到一条可供考证的记录?他自称在扬州做官三年,扬州地方志里为什么无从稽考? 第二,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只是泛泛地描写了一些中国资料,但最富有中国特色的长城、茶叶、汉字、印刷术、筷子、妇女缠足、用鱼鹰捕鱼,等等,却只字没有提到。 第三,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描述了许多明显不符合史实的场面,例如他自称献抛石机帮助攻打襄阳,实际上襄阳在他到中国前一年就撤围了。 第四,马可·波罗提到的许多地方、人名、动 物、器件,都使用波斯叫法,他自称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为什么却采用波斯叫法? 对于"怀疑派"的这些质疑意见,"相信派" 一一进行了反驳。两派交锋激烈,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对于第一点,"相信派"在永乐大典残本《站 赤》中找到一条"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二八往阿鲁浑大王位下"的记载,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一致。可惜的是,这条记载没有提到马可·波罗的名字,只能说明此事与马可·波罗的叙述一致,而不能证明马可·波罗与此事确有联系,更不能证明他到过中国。 关于马可·波罗没有提到长城的问题,中国"相信派"学者认为元代长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所以不会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明长城那样引人注目。但"怀疑派"说,金人修建的长城受战乱损坏并不严重,如果马可,波罗真的游遍中国,必然数经长城,不可能视而不见。 关于马可·波罗没有提到茶叶的问题,"相信派"认为蒙古人不喜饮茶,因此马可·波罗对此也无印象。但"怀疑派"说,忽必烈于1268年开始征购四川茶叶,1275年逐渐征购江南茶叶,1276年设立专门机构"采摘茶芽,以供内府",而且八九世纪西域商人苏来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明确提到了茶叶。 关于马可·波罗没有提到汉字书法和印刷术的问题,"相信派"的解释是马可·波罗不认识汉字,所以对汉字书法和印刷术不会作记载。然而"怀疑派"说,马可·波罗写书的时候,正当欧洲处于手抄书本的年代,他必然会联想到独特的汉字书法和先进的印刷技术,比他早30年到达蒙古的传教士鲁不鲁乞就记载了中国的书法和印刷术。 此外,还有马可·波罗没有提到筷子、妇女缠足、鱼鹰等问题,"相信派"觉得这些问题根本不成问题:马可·波罗只用刀叉,所以不用筷子;他生活在蒙古人圈子里,所以没见过缠足的妇女;他居住在城市里,所以不熟悉渔民以鱼鹰捕鱼。可是"怀疑派"说,其他外国人如曼德维尔爵士的《约翰·曼德维尔爵士的游 记》、裕尔上校的《中国和通向中国之路》都有相关的记述。 有一件事是最让人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的。马可·波罗自称蒙古军久攻襄阳不下,于是他献出了威力巨大的抛石机,迫使襄阳守将出降。事实上,照推断,1273年蒙古军攻襄阳时,他还在来中国的路上,献抛石机的不是他而是波斯的亦思玛因和阿老瓦丁,《元史》和其他资料都有明确记载。"相信派"对此给出了解释,认为这是后人在传抄《马可·波罗游记》时随意添加上去的,因为马可·波罗的原稿已经流失了。 可以看出,"相信派"给出的解释大多牵强附会。有的"怀疑派"学者进一步指出,事实上,马可·波罗可能从来没有到比黑海沿岸和君士坦丁堡更远的地方,有关中国的种种描述是他从经过那里的波斯商人们口中打听来,并加以自己的想象形成的。理由便是上面列出几点中的最后一点:马可·波罗自称懂得蒙古语和汉语,但他在意大利用法文写成此书时,书中的很多名称却偏偏采用了波斯语;当时来往的商人们以波斯人居多,可以证明游记内容是听来的。 此外马可·波罗在书中很少提及他的父亲和叔父,也从未提到他们的生意,没有提到在中国符合他们身份的任何经商活动;这说明他们没有到过中国,所以经商也无从谈起。 马可·波罗回国时没有携带任何中国特有的东西,威尼斯珍宝馆收藏的"马可·波罗罐",事实上与他毫无关系;而他帶回的宝石,倒是波斯的特产。 马可·波罗书中道听途说的痕迹比比皆是,除扬州做官和襄阳献抛石机外,还把成吉思汗的病死说成是膝上中箭而死,等等;他动辄使用"百万"这个词,以致人们送他"百万先生"的外号加以揶揄和讽刺。 假如《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于中国的叙述果真都是道听途说,那么马可·波罗为什么要编造在中国的经历呢? 德国的徐尔曼教授认为,马可·波罗企图借此激发蒙古贵族对西方人士的热青和帮助,以及西方人士对东方古国的向往和兴趣。《详编不列颠百科全书》则指出,这可能与马可·波罗的社会地位较低而又想向上层社会爬有关。据说,和马·波罗同时代的约翰·曼德维尔也写过一本《约翰·曼德维尔爵士的游记》,声称自己和蒙古大汗共同生活了一年半。他的书和《马可·波罗游记》一样轰动一时,后来却证明他是一个剽窃者,大量抄袭了其他人关于中国的记述。这说明,马波罗谎称自己到过中国,有可能是为了追逐名利。 一部《马可·波罗游记》使作者名垂青史,也使它成了海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可以想见,关于马可·波罗及其著作,人们还会长久地争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