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下半年,邓小平开始深入思考到底如何改善中国经济。 在当时中国的工业非常弱,而且中国民众的消费能力也比较差,国内的消费和对外出口都陷入一个窘境。 为了提振经济,邓小平推出许多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造就了一些名山景点。分外妖娆的江山,就连英雄都要折腰,更别说普罗大众了。 为了提高名山景点的知名度,邓小平前后走访名山大川,并且利用他的影响力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在1983年的时候,邓小平登上了长白山极顶,并且留下了"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的感叹。 此时邓小平的身体已经不如年轻的时候了,但是他为了拉动旅游业的发展,仍旧坚持登上山顶,并且在山顶题写了"长白山"、"天池"的横幅。不顾垂老之躯,仍旧为国图谋,或许这就是伟人的格局吧。 邓小平之后,长白山迅速走火,而如今的长白山更是成为东北首屈一指的旅游景点。 但是你知道吗?长白山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清朝政府所封禁,皇帝经常来祭拜,但是普通人来了就要判刑。清朝封禁长白山的政策 1、封禁时间 对于清朝封禁长白山的时间,这一点史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首先结束的时间是没什么争议的,大多数人都认可咸丰十年(1860年)结束封禁政策。但是封禁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就有了争议。 有一部分认为应该从旧边(老边)修建时间开始。这个旧边是指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下令修建从凤凰城到碱厂的边墙。 但是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是从边墙修建时期开始算还是从边墙修建完成之后再算? 当时的生产力低下,皇太极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修建起边墙,这段边墙一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才修建完成。那么这个时间到底怎么算,是从1638年算起还是从1661年算起? 而且这只是其中一个争议,因为有部分史学家认为皇太极修建旧边主要防止朝鲜人,对内并没有封锁。 根据史书记载"近有流徙人犯修造工程赎罪之例,有力者已认工程。"这是清圣祖康熙时期的事.也就是说在康熙时期,仍旧有迁流民到东北修建边墙的。 那这个时间怎么算,顺治十八年肯定不合理了,因为康熙朝时期还有迁民筑边的事。 另外,还有人说应该从乾隆时期算起,因为乾隆五年(1740年)的时候有大臣(舒赫德奏)奏请皇帝封禁东北。但是这又不对,因为在雍正朝的时候曾经治过流民的罪。 禁止私刨人参旧例,不论已得未得俱解送刑部,往返拖累,故于盛京刑部监禁。--雍正二年(1724年) 那问题来了,到底该从什么时候算起?该从旧边开始修建(1638年)还是该从旧边修建完工(1661年)算?还是乾隆五年算?这种争议是存在的,而且目前史学界也拿不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最后大众采纳的说法就是从1644年开始算起,因为这一年是顺治元年,也是清廷入关的第一年。 这个说法也比较合适,因为当时旧边在修建,修建的过程中肯定不会放大量流民涌入,毕竟流民的涌入也会破坏工程进度。而且康熙朝的时候虽然迁流民修工程,但是并没有允许流民进入长白山,如果私自进长白山的话是会被判刑的。 当然,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说谁闲着没事去长白山,那里那么冷,不把人冻傻了。其实当时进长白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人参,大家都想着去搞点人参然后赚一笔。所以经常有人擅自进入长白山,清朝政府屡禁不止,最后采取了一些手段。 2、封禁手段 从顺治元年开始,一直到咸丰十年,这期间216年的时间,长白山一直处于封禁状态。而且清政府也围绕着长白山的封禁,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从关禁说起。 清朝政府对东北尤为重视,不仅把长白山封锁了,更是把东北封锁了。 照山海关之例,令守口官弁,会同各该地方官,逐项查询,给票放行。这是史书的记载,山海关的守关负责人要检查出入情况,不允许关内的百姓前往东北,除非有清朝的命令、文书、凭据之类的,否则不予放行。 另外,这只是关禁,清朝还有海禁。 陆路有严密把守之山海关,水路复有禁止偷越海港而取缔商船之令--《汉人拓殖东北述略》 看到没有,不光是山海关,就连水路都有检查,严禁偷渡东北。 通过山海关以及对港口的控制,清朝可以有效禁止关内的百姓前往东北。至于如何禁止朝鲜半岛、游牧民族(蒙古部落)进长白山,那就需要柳条边了。 图中就是柳条边的位置。凤凰城那段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到的老边(旧边),主要负责防止朝鲜半岛的人。另一段就是防止游牧部落进入东北平原、长白山的边墙。 两条边墙,外加上松花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山海关、长白山脉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清政府可以很好的封禁长白山以及东北平原。 而且清政府围绕着边墙建立了一套管理体系,比如在边墙周围修建边台、封堆。据不完全统计,清朝建立了300多座边台。每个边台有三四个人管理,而这三四个人要管理600多个边丁。这些边丁就负责具体的巡逻、盘查工作。 柳条边一共有20座边门、300多座边台。史书没有记载边门有多少人,但是边门肯定比边台重要,我们就按千人计算。边门和边台加起来有三万多人常驻兵。这一股军事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同时也侧面反应了清政府对长白山、东北平原的重视程度。 说玩封禁时间以及封禁手段,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封禁原因。清朝封禁长白山的原因 1、维护"龙兴之地"的神秘感 努尔哈赤自从起兵之后,清朝一直把长白山视为"圣祖发祥之地"。 说来也是传奇,努尔哈赤就靠着十八骑起家,硬是为女真族打下一片天。昔日控弦百万的突厥都没能入主中原,而如今女真族做到了,这不是传奇是什么? 如果现代人,那么可能会分析是明朝后金两国不同的政策、军事、统治者所导致的结果。但是当时的老百姓可不懂这些啊,他们想的可能就是"天神下凡"。 要知道当时满族有"朱果降祥"的神话记载。大概内容就是天上有神女下凡,其中一位神女吃了神雀所遗留的朱果,然后生下了满族的祖先。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的年号就是"天命",同时满族的祖先曾把乌鹊作为图腾。这一切都是迎合"朱果降祥"。封禁长白山只不过是为了维护或者说巩固神话记载,试图把努尔哈赤的起兵描绘成天命所归。 这种行为在如今看起来有些荒谬,但是封建社会就吃这一套,你看看那些皇帝,基本上都要编造一些类似的谣言,比如刘邦的斩蛇起义、陈胜吴广的篝火狐鸣、薄姬梦见苍龙,这都是为了增添一些神秘色彩。 统治阶级编造神鬼之事在史书上屡见不鲜,清朝也不例外,对长白山的封禁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于是围绕着一点,清朝皇帝频频祭拜长白山,同时封长白山神,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秋两祭,祀同五岳。 2、维持旗人传统、生计 清朝统治的基本盘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同时也很简单,那就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满族。 这种兵农合一的组织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战斗力,是清王朝能取胜的主要因素。 项羽凭什么做西楚霸王?凭的是八千江东子弟兵。刘邦凭什么成就霸业?凭的是沛县那帮兄弟们。纵观历史,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基本盘,基本盘的强弱能影响霸业。 不过他们凭借的都是人,所以在人死后很容易出现人亡政息的现象,或者说因为几个人的死亡而影响未来发展。 清朝凭借的虽然也是人,但是准确一点来说,清朝皇室凭借的是能够把人组织起来的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只要八旗制度不消失,皇室就有源源不断的人,不会因为几个人的死亡而改变基本盘。 清朝后期为什么衰弱?就是因为八旗制度日益衰落,旗人不复有骑射本艺,整日提笼架鸟。旗人整体发生改变,八旗制度荡然无存,所以在面对起义军的时候,八旗无力招架,最后还是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捻军来镇压。 你可以把东北理解为一个兵源地。清朝以圣山长白山为核心,在东北不断宣传、强化满族的传统。 为什么旗人要接受八旗制度?因为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制定的。为什么要听努尔哈赤的?因为他是圣祖。为什么他是圣祖?因为他是天命。为什么他是天命?因为有朱果降祥,天命所归。 如果你不搞骑射,那你就是违背八旗,违背努尔哈赤,违背圣祖,违背祖宗,违背天命。这一连串的大帽子扣在你头上,你能行吗?不能,所以必须按照传统文化走。 这种实际上和中原的"祖宗之法"差不多,只不过各有各的祖宗,各有各的法。中原是农耕文明,而女真是游牧文明。如果女真放弃游牧文明,拥抱农耕文明,那么怎么对付游牧民族?所以骑射本艺不能丢,封禁东北是为了隔绝满汉,避免女真受农耕民族影响,放弃骑射。 此一条配合上面那一条,你就会发现很合理。清朝皇室就是通过提高长白山的地位来巩固皇室在女真族的影响,同时利用女真族的军事力量维持统治。而且长期巩固东北,那就能把东北打造成"陪都",一旦中原有事,清朝皇室可以退守东北,不至于一路退到漠北。(ps:清朝灭亡之后,溥仪就跑到了东北,然后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搞了"伪满洲国") 盛京、吉林为本朝龙兴之地,若听流民杂处,殊于东北风俗攸关,但承平日久盛京地方与山东直隶接壤,流民渐集,若一旦驱逐必致各失生计,是以设立州县管理。至吉林原不与汉地相连,不便令民居住。 这就是乾隆的态度,很明显,龙兴之地不容破坏。 不复骑射本艺是一点,另一点也不能破坏旗人的生计。旗人本来就是游牧民族,打猎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虽然清朝禁止其他人涌入东北抢他们的生计,但是也禁止他们去长白山打猎,这也导致他们生活日益贫困,逃旗的现象时有发生。 3、占据经济重地 占据经济重地这一点还要解释吗?长白山人参多有名啊,到现在都是名贵之物。 在清朝时期,受制于政府封禁长白山,长白山人参的供给非常少,市面上的价格一度居高不下。一根普普通通的野山参都能卖二十多两白银,你想想这一年能赚多少钱? 棒打狍子瓢舀鱼是形容什么的?不就是形容东北物资丰富吗?长白山远离人类聚集地,生态保护的十分好,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金雕、猞猁这些珍贵动物都能在长白山找到。长白山人参、松茸、鹿茸更是数不胜数。 这地方是什么地方啊?这就是一座金山啊,清政府怎么舍得与他人分享。只要封禁了此山,其他人不能破坏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那人参鹿茸不就取之不尽了吗?每年皇室采摘、打猎所造成的损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朝鲜半岛的人、中原人为什么都想方设法进入长白山?就是因为这物资太丰富了,随便干一票都比种地赚钱。另外,我提一点,当时清朝百姓一年的开销才30两左右。两根山参差不多能让一个家庭吃一年,你不动心?富贵险中求,老百姓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私自进入长白山挖山参的事屡禁不止。 为什么旗人逃旗啊?就是因为不能再去这些富饶的地方打猎。清朝本意想维护旗人生计,最后也没维护成。 4、维护边境安全 其实我个人认为,封禁长白山的原因主要就是上面三点,维护边境安全这一点基本上等于零。只不过很多同僚都认为清朝封禁长白山有一定的原因是为了维护边境安全。 在这里我想问一句,封禁长白山起到维护边境安全的作用了吗?我看历史,好像也没起到维护边境安全的作用啊。 你把长白山搞成真空的了,如果边境要打仗,你去哪里征兵?而且后勤保障怎么搞?让士兵们在打仗前漫山遍野的抓野鸡? 无论是征兵还是搞后勤,最好的方式就是就地取材,而不是从千里之外调兵、调粮食。从古至今,都是鼓励屯田戍边,没听说过封山戍边。 封山是干啥的?封山是为了育林,而不是戍边。所以维护边境安全这一条,我感觉就是胡扯,纯纯的胡扯。 柳条边可以起到维护边境安全的作用,而长白山不可以。充其量长白山脉可以作为一个天堑,给清兵守军提供有利的防守条件,但是不封山也可以啊,为什么非要封山?这一条就说不过去。所以我认为清政府封禁长白山的原因是上面那三点原因,最后这点有点牵强附会。 长白山的后续发展 咸丰十年,清政府的统治越来越弱,百姓们开始闯关! 为啥,因为都知道东北富饶,都想去东北讨差事。据说当时闻风而至者不可抑遏。清政府无法遏制一拨又一拨的闯关,所以被迫放开对东北、对长白山的封禁政策。 在近代,东北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和国长子更是为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长白山成了旅游胜地。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就是用来形容长白山的。 在邓小平的宣传下,长白山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三十多个王牌景点中的王牌。可见有多重视长白山的资源,同时也侧面反映出长白山的旅游风光。 2016年,长白山全区旅游收入29.7亿元,大大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不得不佩服邓小平的宣传,一个黄山一个长白山,都成了当地旅游经济的领头羊,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