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杨多思)
#红红火火过大年#
太阳河畔的浪荡子之
远方的家
杨多思
我的家在海南太阳河畔,那里有胶林、稻田,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咖啡、胡椒……。 小时候我的家很远很远,远到远离大陆,远到在南海中漂泊的一个岛屿上,这个岛就是——海南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海口乘汽车要走二百多公里的黄土路,要7、8个小时才能到达万宁兴隆,从兴隆场部老街车站,还要过太阳河沿着兴隆山山边小路,步行一两个小时才来到我的家——三十二队。 三十二队就在兴隆山背后的狗熊山脚下,这里山林原始茂密,草木葱茸翠绿,家家户户的茅寮屋就盖在橡胶林、油棕林里,有点像远古的原始村屋、部落。 在三十二队每天早上天亮时,就可以听到清脆的铁轮敲击声"铛——,铛——,铛——,铛——"。到了中午、傍晚也同样可以重复听到铁轮的敲击声,那是三十二队职工每天出工、收工的钟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周而复始,至今还是如此,没有因时代的巨变而改变。 我的家就在三十二队里的学校,队部离学校还要走十多分钟的油棕林海沙泥地路,就在狗熊山边,寂静、清凉是我最深刻的印象。学校教学区与生活区功能分开又紧挨在一起,房子是尖顶砖瓦结构,因为房子太小,许多人家都自己在屋前屋后单独起木桩盖茅寮。茅草寮住起来很凉爽,但隔音效果比较差讲话声、煮饭做菜的味道,远远走在路上都能听到、闻到。不过那时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吃大锅饭时代,没有什么自由买卖,吃饭问题都是三十二队队部的食堂做好,用手推车推到教职工宿舍路口的一个小茅寮棚里,大家自觉排队用饭票、菜票买卖。 不过许多教师和职工都是从海外南洋国家回来的归侨,生活上还保持着许许多多细小的南洋岛国的生活习俗,比如:吃饭用手抓来吃,没有白醋泡小米椒吃不下饭,喜欢做"卤压"(印尼话:糖醋辣椒凉拌蕃薯),吃饭用盘碟、汤匙,盛饭的大碗是一个两耳手抓把拼,碗底布满一个个小小的漏洞,便于天气炎热碗底下的饭凉的快,我们叫它"饭拔"(客家话:饭盆);上厕所"屙唏"(客家话:拉大便)手拎着一个小水壶,用水、用手来洗屁股,不用卫生纸和报纸来抹屁股;睡觉抱"楠紧"(客家话:像糖果一样长条圆形的枕头),睡铁床(印尼带回来的铁架床);穿蜡染花布"沙笼"(布料围裙,把布料围裙往腰间绕几圈扎个结就成"沙笼");进屋子脱鞋光脚从门口进入房间,穿过房间踩上垫脚石块,又从窗口处钻出身体进到房屋外的茅寮厨房,像电影里的地道战一样。有这种生活习惯的人一定是印尼归侨,我家屋前屋后住着好多户这样的人家,其中和母亲玩的最要好的是"阿棒妈妈",她们都是"老弱组"的重要成员。 "阿棒妈妈"的家和我家同住一幢房,她住第一间,我家住中间段后面小半间(中间段一间房被木板分隔变成两间房,前面半间别人住,后面半间我们家住),房间小的也只能摆上一张床就没有其它的空间了,真是家徙四壁。父亲只能在门前边挖几个小洞,上山砍几条树木,搭起个很小的茅寮结构框架,再去山脚下拔些茅草晒干,用小竹条将茅草编成一整片一整片覆盖在寮顶上,用未成年的小树木削去枝叶,一条条并列钉成围墙。从黑暗的茅寮里透过木条间隙,可以看见屋外的一切情景和过路行人,茅寮里最角落的地方放上几块砖头,堆砌成简易小灶台烧水、做饭。白天茅寮成了客厅、煮饭、吃饭,与其他来家玩的小伙伴互动的地方,到了晚上才回到小瓦房里休息睡觉。 在这种条件下生活存在着许多不便和难于想象的困难,小茅寮不具备防火设施,生火煮东西、晚上点煤油灯或蜡烛的火苗极易造成火灾,蚊子也多,吃水、喝水、用水都要到几百米远的山窝低洼脚下,人工打的水井挑水回家装在水缸里储存。 海南雨水、雷电特多,有次母亲中午大热天去水井洗衣服和挑水,刚洗到一半突然天黑压压一片,雷雨、闪电、狂风交加,母亲想到家里的宝宝还呆在家里,就淋着大雨提着水桶狼狈地跑回家,到家时全身已是湿透。海南每到夏季还有无数的强台风,狂风夹着雨点就像机关枪的子弹一样,从围墙小木条间隙射进茅寮里,茅寮里积水一片,两眼仰望着头顶上一片片的茅草,心里真忱心会出现类似杜甫爷爷的情景——茅屋为台风所破。这就是我生活的海南,这就是我生活的农场,这就是我孩儿时生活、成长的——远方的家。 不知不觉我们兴隆人就是在,与艰苦的自然生存环境作抗争中站住了脚,有了自己新的家园——兴隆农场,有了能遮风挡雨自己的小天地——风雨茅庐,家家户户也都如此。"该给儿子取个名字了"父亲想,取什么名字呢?望着茅寮小屋父亲想来想去一愁莫展。一天父亲看报纸看到一则新闻报道:非洲肯尼亚黑人发起"茅茅运动",当时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是兄弟般情谊牢不可破,毛主席说:"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所以报纸常报道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加上我们住的又是茅草小屋,父亲灵感一来,那就给儿子取名叫"矛矛"吧。 父亲在学校教语文兼做班主任,带学生半工半读劳动时总爱种菠萝蜜,落了个"菠萝蜜"的外号,是班上跳皮学生给他取的花名,后来我问父亲:"为什么劳动课你总是带学生去种菠萝蜜"?他说:"我来海南发现菠萝蜜最好吃,所以就多种些菠萝蜜"。 学校的学生下课和上体育课总是很热闹,我很想跑去学校看那些学生打球、跑步等精彩体育活动。去学校的路口是"阿棒妈妈"的茅寮屋,"阿棒妈妈"放养了好几只很大的鹅,许多老师、学生,上学、放学经过此路口,就像是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一样,那几只鹅张开双翅,脖子伸的很长很长,一直追着过路行人的脚去咬,尤其是女学生过时,那几只鹅更是紧追不放,特别的"乔"(兴隆话:下流,广东话"咸湿"之意),老师、学生都惊吓的一直喊一直跑,鹅也一直追过来,有的人在要过此路段时就像百米冲刺一样,走着走着突然一下子疯狂的奔跑起来,那几只鹅一发现"哦,哦,哦,哦"的,也跟着疯狂的追了过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喜大普奔,秒变刘翔。 我年纪小才刚学会走路不久,又穿着开档裤"咕咕仔"(兴隆话:小鸡鸡)漏出来,几只鹅更是欺善怕恶,凶猛的直扑过来,我吓得要命害怕"咕咕仔"被鹅咬掉,我双手紧捂着"咕咕仔"疯跑,有惊无险好玩又好笑。长大后我跟"阿棒妈妈"说起此事,"阿棒妈妈""哈,哈,哈,哈"得意开心的神情无比的自豪,因为那几只搞笑的鹅是"阿棒妈妈"的心肝宝贝,她一直都舍不得杀来吃,它们那么忠诚护卫,可以在主人外出做工不在家时防范小偷。在那个严肃死板缺少娱乐搞笑的年代,这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逗乐素材。 "阿棒妈妈"是个性格开朗超级乐观的人,说起话来连说带笑,印尼口音普通话里夹带着客家话、印尼话,"阿棒妈妈"爱搞吃,他们"老弱组"成员一坐在一起休息,就在研讨怎么煮吃,"阿棒妈妈"尤其爱做"啯归"(印尼话:糕点)、"卤压",我经常去"阿棒妈妈"家里都可以吃到正宗地道的七层糕。 七层糕是典型的南洋美食糕点,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首先,用米浆伴椰子刨丝榨成的白色椰浆;米浆伴板蓝叶榨出的绿色浆汁;再用米浆伴做馒头点红点的食用红色素。其次,先把其中一种颜色的米浆,薄薄地倒入平底托盘,放入锅中沸水蒸煮,过几分钟后又再上层,薄薄地倒入另一种颜色的米浆继续蒸煮,如此一层一层反复叠加蒸煮,全盘蒸熟透了后,用有波浪纹型的切割刀具,切割成波浪花纹四角凌型。最后再把波浪花纹凌型七层糕,整齐地摆放在芭蕉叶垫底的小托盘上,一款东南亚特色、独具风味的七层糕让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一层层不同的味道分隔开不窜味,不混杂,一会儿味蕾漫漫渗出椰子的浓香味;一会儿又跑出板蓝汁的清香,色香味俱全真是舌尖上的美食享受,让人"食过返惨味"(广东话:吃了还想再吃之意),回味无穷。 "阿棒妈妈"还擅长做炕饼、火筒饼,做东南亚美食"啯归"一定是少不了椰浆和香叶板蓝叶食材,做炕饼最好的主材料是木薯粉或竹薯粉,其它配料就是椰浆、鸡蛋、蔗糖等。不过木薯粉和竹薯粉的提炼取得就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要将屋前屋后自家小家档种的木薯、竹薯,用锄头挖出洗净沙土,再把罐头"啯"(客家话:壳)铁皮剪开成长条形,用铁钉把罐头"啯"铁皮钉成一个整齐排列的小洞,在罐头"啯"铁皮四周用小木条夹住钉牢做支撑的抓手,就做成了擦木薯、竹薯的擦刨,也可以用来擦椰肉榨椰浆用的椰刨。 擦刨摆放在盆里,左手握紧,右手抓住木薯、竹薯上下来回摩擦成馇状,馇从小孔掉入盆里,木薯、竹薯擦到小块时用力不均,很容易擦到手指头背部脱皮流血又痛又难受,看来要想吃点好的东西,还真是要付出点小小的代价。擦出的木薯、竹薯馇后,用纱布包裹紧放在水盆里,用双手挤来挤去、压来压去,挤压出一盆乳白色的浆水,白色的浆水经几个小时的沉淀后,将上面的清水倒掉,底下沉淀一片白白的粉料就是木薯粉、竹薯粉,然后放在烈日下晒干、捣碎、装罐,就是上等的食用木薯粉、竹薯粉。不过要很多的木薯、竹薯才能够榨到一点点的薯粉,工作还是很辛苦的。母亲经常榨竹薯粉,我一肚子痛母亲就拿竹薯粉用"滚水"(客家话:热开水)冲成糊状给我吃,肚子就不痛了,神了! 快过年了,忙了一年公家的农活累了一整年,也该忙自个的家务事了,再苦再累也要让家里的小孩子,开开心心过个快乐的新年。在三十二队家家户户掀起比手艺做炕饼、火筒饼的热潮,把薯粉调上配料等,用铁皮制作成各式小动物造型的印模,在揉搓好的薯粉团里按压,印出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形状,整齐排列放在平底托盘上,再把装满小饼的托盘放在装有粗沙粒的铁锅里,上面盖上碳火平板锅盖,锅底用中小火烘焙,几分钟后又香又酥口的炕饼新鲜出炉;火筒饼的制作则是把薯粉和配料搅拌成浆糊状,再用勺子舀到有花纹的铁印模板里,再把上面的另一个印模翻盖合上,放到碳炉上用碳火上下两面反复翻转烧烤,火筒饼取出时乘热卷成长条圆形筒状或对折成三角形状,和香港元朗蛋卷形状相似。 做火筒饼的印模很少人有,有此印模的人是从印尼带回来的,所以做火筒饼时许多人都在后面接力排队等候,轮都很难轮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离过年还有好长的时间,大家就忙着先排队通宵二十四小时,一家传一家接力做火筒饼,又热闹又辛苦劳累,一定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完成做年货的艰巨任务。在做炕饼、火筒饼时,闻到香味走过来观摩学习的人、排队等候印模工具的人、身边馋嘴的小孩轮流你试一块,我尝一点,做的速度都还没试吃的速度快,做来做去,做了这么久还是装不满铁桶罐。母亲没有帮手所以会和"阿棒妈妈""鸽份"(兴隆话: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出料出力,做完后双方按比例分成,这样既有帮手又不用等来等去排队接力,省时、省事又省力,一举两得。 "啪——,啪——","过年喽——"!鞭炮声,小朋友的喊叫声,给平时寂静的山沟里带来了节日的气氛,人们相互窜门时家家都从老旧的饼干铁罐桶里,用手抓出炕饼、火筒饼、油角、"蜜蜂窝"(油炸食品)、"油几仔"(客家话:小小细细的油炸甜条)放在盘子里,这个长方形高高的乌黑铁罐桶平时空空的,到了过年里面是沉沉的、满满的、香香的,也只有过年才会有这种物质的享受,一年才一次。通过挨家挨户的窜门,品尝了各家的名点美食,就知道谁家妈妈手艺好,谁家妈妈勤劳。好的炕饼一放入口中炕饼就自然溶化,薯粉在口里又香又滑,要做到这种境界也不是容易的;稍逊一些的炕饼要用牙齿去咬碎;再差一点的就是硬帮帮,吃起来"嗝,嗝,嗝,嗝"响,"阿棒妈妈"的手艺自然是"一级棒"。 "阿棒妈妈"不单"啯归"做的好,菜也煮的又香又好吃,我家搬到兴隆中学后我长大了,星期天或过节我常踩单车载着母亲回三十二队玩,我和母亲大都会在"阿棒妈妈"家吃午饭,吃完午饭后"阿棒妈妈"又要留我们吃完晚饭才走,因为天黑还要骑好几公里的山路和胶林路,我们只好婉言谢绝,不过母亲对"阿棒妈妈"说:"我儿子矛矛说‘阿棒妈妈’煮的菜很好吃"。我就插嘴说:"阿姨你煮的咸菜焖猪肉最好吃"。"阿棒妈妈"笑呵呵的说:"我不会煮菜的啦,我是乱乱煮的啦"!母亲说:"乱乱煮都能煮的这么好吃,矛矛他很爱吃"。"阿棒妈妈":"哈,哈,哈,哈!那就吃了晚饭再回去喽"!"阿棒妈妈"就是这么直爽乐观,快人快语。 我家搬到三十二队时我还是个把月大的婴儿,那时是没有婴儿要吃的米糊买的,母亲只好向别人借木椿自己椿米做米糊。木椿是一个很大块的木头中间挖空成圆形,椿木的椿两头大而圆,中间细长便于双手握紧木椿上下抬举椿米,要将木椿从别人家抬回自己家里也是很辛苦的。做木椿的木料要用比较坚硬的荔枝木才好,所以木椿是又沉又重,只有极个别人家才有木椿,如果听到有人家里发出木椿椿米的声音,那家人不是家里有宝宝,就是他家又要做"啯归"吃,所以一年到头在寂静的狗熊山脚下,空气中常常飘荡着木椿椿米,发出木头撞击"哚,哚,哚,哚"清醇的声音,这声音里传递出浓浓的母爱深情,悠远深长,记忆深远,一生难于忘怀。 木椿一年到头也是借来借去,轮都轮不到,要紧追其后才有可能借到木椿,母亲也喜欢椿点米粉搞点吃的给我吃,"吃点好的很有必要"。母亲把椿好的米粉和椰子刨成的椰馇搅在一起,伴点白砂糖,洒上点盐在锅里小火干炒,炒到椰馇焦黄出香味,米粉也慢慢散发出来的清香,炒好装到盘里放凉后,用汤匙舀来吃上一口,美味可口无比,我刚对母亲说:"很好吃……",话还没说完口里就喷出粉沫,母亲觉得我小脸上粘满了白白的米粉挺搞笑的,母亲笑着说:"忘记告诉你了,吃这个炒米粉是不能讲话的,要放在嘴里慢吞慢咽下去,细细品味,且吃且珍惜,才能唇齿留香"。 在三十二队母亲总是喜欢带着我去做工,去开会学习(批斗会、忆苦思甜会),去"拔来拔去"(兴隆话:东窜西窜,走来走去)窜门。有次我们去到一个生产队小队长家窜门,他热情的给我们倒了杯水,他也给自己倒了杯白开水,闲聊时一只苍蝇在眼前飞来飞去,飞 到小队长的透明玻璃杯时,苍蝇一不留神掉入水杯里,苍蝇翅膀沾到水挣扎来挣扎去,飞不起来溺水被淹死了,小队长一边说话一边拿起桌上的水杯喝水,他没留意到水杯里有一只淹死的苍蝇,他慢慢地喝一口水,我看见苍蝇漂到他嘴角边就要被他喝到嘴里去了,他把杯放下苍蝇又在水杯里浮着。过一会小队长又拿起水杯喝水,他还是没有看到水里有只死苍蝇,又喝了一口水,苍蝇眼看就要进到他的嘴巴里,他又把杯放下苍蝇又在水杯里泡着。说了几句话后,小队长又要喝水了,我小眼睁大紧盯着他的杯里,心想:我要看看他还是不是那么好运不会吃到死苍蝇,我也想看看他吃到死苍蝇时的第一反应与表情,只见那小队长喝了一口水,苍蝇要跟着水流流进他的咽喉那千均一发之时,他又把杯放下苍蝇还是在水杯里浸着。如此又重复了好几次,最后奇迹出现了,小队长把水杯里的水喝完了,苍蝇还是躺在干涸无水的杯子里,他太幸运了没被恶心的苍蝇给咽到,真是沉稳淡定、大智若愚出色的生产队小队长。 三十二队的托儿所就在狗熊山下、鱼塘边,托儿所门前有棵很大的梧桐树和队里的晒谷场,活动场所比较开阔,托儿所的阿姨经常的把我们"放养"在门前自由活动——晒太阳。我们小朋友经常在梧桐树下玩堆泥沙、玩树枝、抓小虫玩;还跑到晒谷场上追赶成群成群的麻雀;玩老鹰抓小鸡,有时托儿所的天空上真的有老鹰在空中盘旋,看来老鹰抓小鸡并非传说和游戏。 不知什么缘故托儿所搬到三十二队队部的老食堂斜对面的一幢瓦房,一间小小的房子里关了这么多的小朋友,一点活动的空间都没有像坐牢一样难受,我们小朋友就像"马骝仔"(广东话:猴子)在窗口爬上爬下,看到窗外的大人或放学的哥哥、姐姐,就在窗内大喊:"带癌砖去,带癌砖去"(客家话:带我回去,带我回去),"癌艾砖屋咖,癌艾砖屋咖"(客家话: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们这些习惯了满山遍野咖啡地、胡椒地、橡胶林、油棕林里四处乱跑的野孩子,现在被关在屋子里多么难受,看到窗外行走的人多么的自由自在,多么的向往。 有时母亲去到很远很远的工地做工,等放工回来时天都黑了,托儿所的阿姨"捆英雨"(客家话:群英姨)就把我带回她家在她家里吃饭,过家吃饭饭菜特别的香也特别的好吃,吃的也特别的多,大口大口的"顿"(客家话:吃),"刚菜"(兴隆话:咸菜之类的菜)送白饭,我一"顿"就"顿"了一大碗,"捆英雨"特别喜欢我,特别关心我,他们一家对我都特别的好,我把他们一家都记得清清楚楚多年不忘记。我们家在三十二队群众基础比较好,不怕饿着,不怕没饭吃,东窜窜西逛逛,回到家时不是吃饱了就是喝足了的状态。 其实在农场,在生产队的生活并不是像文艺作品里,描绘集体农庄的浪漫快乐,真正的现实是极其艰苦困难的,许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陆陆续续离开了农场离开了连队,住在我家前后左右的黄必诚教师、陈嘉祥老师、王金菊老师、戴锦安老师、鲁志平老师等也都相继出了香港。 黄必诚老师是典型的"高富帅",家里很有钱,是"富二代",哥哥在香港做大生意,黄老师出港后也成功转型成为成功的商人。黄老师住在三十二队学校时(他是工厂小学的老师,我看见过他在工厂小学左手抱书本,右手拿铁棍在敲打拖拉机铁轮钟,让学生进课室上课)最喜欢逗我玩,我也逗回他每次一见到他,我就学吹哨子发出的声音逗他:"咇咇——,咇咇——,咇咇——",把他给乐的合不拢嘴。他是印尼回来的北京知青,特别的温文儒雅、和蔼可亲,笑容时时刻刻挂在脸上,星期天休息他要去兴隆场部逛街,也要把我带上一起去,结果在出学校路口的油棕林小路,我的小脚伸进了单车的轮框里……。 陈嘉祥老师和王金菊老师是一对夫妇,陈老师长得很像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里的孙道临,帅气的不得了,陈老师待人很热情但说话不多更加酷毖了;王金菊老师恰恰相反,特别爱说话滔滔不绝的说,她喜欢和我说话问这问那。他们有一个女儿和儿子,我和她女儿凌云、儿子"弟弟"(大家都叫他"弟弟",他叫什么名我记不得了)玩的最要好,凌云也跟妈妈一样很会说话,特别爱唱《红梅赞》歌曲,"弟弟"长的很靓仔、可爱,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他。三十二队里的油棕林里我们都遛跶遍了,小脚底还经常踩到油棕刺痛的不得了,经常坐在家门口用扣针自己忍着挑刺。可能是"弟弟"生日,他家"劏该"(客家话:杀鸡)焖的特别香,走到路上都闻到知道他家里有鸡肉吃,香味飘到我家里来我都有份吃到鸡肉。我家搬到兴隆中学后,放假我搭别人的单车回三十二队玩,我就住在他家,和凌云、"弟弟"一起去学校校园里玩。后来他们全家搬到了北京,我们一家去北京旅游又在北京他们家里相见,我们两家高兴的不得了,再后来他们家又从北京移民到香港,我父母去香港探亲时也在香港与他们重逢。 戴锦安老师是个浓眉大脸、大鼻子、薄嘴唇(有点地包天)、小眯眼,"面拔"(客家话:脸面)的外轮廓趋向于方形,内脸却一马平川像平板电视一样平滑,属英雄人物形象或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之形象。 鲁志平老师教数学,嗓门大、个头瘦高高,很像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瓦尔特的得力助手,游击队里最重要的那个不爱说话、不爱笑,做事只点点头的队员。 在三十二队屋前和屋后,还有许许多多鲜活难忘的"面拔":钟美美老师、杨友兰老师一家、巫智民老师一家、阿孟一家、古合一家、单得(荷兰婆,百分百荷兰人)、阿棒、阿笨、阿不、阿发、阿芝、阿"诺"(客家话:乐)、囊囊 、油俊、东风、东升、凤珍、彩珍、三娇、四妹、古文东……。他们都是从海外各国被一起安置在海南兴隆五管区三十二队,组成了新的社会团队,新的温馨家庭,大家共同努力白手起家,同在一片蓝天、热土下,守望相助,几代人进行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家园建设,一起共同去实现心中"中国梦"的伟大崇高理想事业,并贡献出了青春与一生。 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地图上,在海南区找不到"兴隆"两个字,只找到"万宁",更不要说三十二队了,可这里现在还有许许多多的老邻居、老队友、老同学、儿时的小伙伴,在这里生根发芽、花开花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家也搬了好几次,越搬离三十二队越远,也许以后还要再搬,搬到香榭里舍大街;搬到唐宁街;搬到滨夕法尼亚大街……。不过那都是几十代、几百代后杨二车太郎们的事了,就像骆家辉原来的家在广东台山,最后搬到西雅图;奥巴马的家在非洲肯尼亚,最后搬到了白宫。不过几百年后的杨二车太郎,他不论搬到哪里,他祖先的家是在亚洲CHINA海南万宁兴隆农场五管区三十二队,邮编:571533。 "嘟,嘟,嘟,嘟"北京时间十九点正,CCTV新闻联播:"有外媒报道:考古学家发现在海南兴隆三十二队的沙地里,挖掘到几块被碳火烧过的砖块,据专家资料证实,那是杨二车太郎的祖祖祖爷爷的奶奶,过年做炕饼、火筒饼搭起的灶台砖头,考古队员现正进行大面积清理抢救性发掘工作,在发掘的遗址上将会建成——"人类文明遗址联合国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供新新新新人类参观、游玩,这几块砖块现放置在大不列颠大英历史博物馆亚洲馆里陈列,供专家、学者、游客参观、瞻仰,让历史告诉未来"。
归田大作写于 深圳 夕夕斋
2022年1月28日
西城播报双节将至,可以出游吗?北京疾控发布10条提醒西城播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栏目旨在整合与北京西城相关资讯,以联播的形式呈现给大家。01平房院落持续改造,全市首例促整院落地西城!最近,家住菜市口的居民杜先生迎来了一次特殊的乔迁
北京公交站牌六次更新新站牌褒贬不一摄影李晨飞公交车穿梭在城市之中,公交站牌就像一个个指引方向的小卫士。它给予了人们充足的安全感,在手机还未流行的时候,人们看站牌,找线路,奔往目的地。据了解,北京的公交站牌在新中国成
上个世纪放的鱼苗,历经沧桑,如今两米长,成高山鱼王哇,这是潜水艇吗。好吧,居然是条鱼,身子比门板还宽,看上去快有两米长!这么大的鱼,看这个样子,竟然还是钓起来的?确实是钓起来,不过,为了钓这条青鱼王,这位钓友可是花费不少!像是这么
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开幕姚建萍苏绣艺术再展亮相2021年1月9日,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盛大开幕。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喜迎瑞牛。中国美术馆此次推出美在耕耘新年展,淘尽家底力呈经典,以近600件珍藏诠释三牛精神,致敬平凡而伟大
云杉网络一家自带产学研基因的公司北京云杉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创新企业。前期在与该司市场部进行对接时,我用了几次云杉科技,几次被对方以云杉网络来纠正。我肯定是有些发懵科技难道不好嘛?啥都能
云杉网络发布DeepFlow5G核心网网络功能服务监控方案5G将开启产业互联网变革的新篇章,推动5G融合应用发展是业内共识。GTI最新发布的5G智能化网络白皮书强调,网络智能化是5G网络高效高质建设部署和运营不可或缺的能力。如何为用户提供
相芯亮相中国网络视听大会XR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中国视听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来了!6月3日5日,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办。作为大视听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该大会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
璀璨的东方艺术明珠莫高窟敦煌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它的修建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终止。在唐朝武则天时代建造的洞窟已达到1000余龛,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至今仍保存洞窟492个,珍
从滴滴出行的视角看网络和数据安全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公共利益,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于2021年7月2日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没那么难,深度神经网络概念整理深度神经网络就是用一组函数去逼近原函数,训练的过程就是寻找参数的过程。1。神经网络训练过程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如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实现神经网络用于拟合目标函数做一个真实值和目标函数
西城播报西城城管一点多查一查多效助力文明城区创建西城播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栏目旨在整合与北京西城相关资讯,以联播的形式呈现给大家。01西城城管一点多查一查多效助力文明城区创建近日,西城区城管执法局通过一点多查,一查多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