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1997年3月,在法国巴黎工作一年多,当时记述了下面的巴黎印象。 自香港机场登机已是子夜23点,经过了13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时却才凌晨5点,从亚洲到欧洲,作为见面礼,刚到就白赚了7个钟点。时值阳春三月,在深圳已穿起了单衣,但北纬的巴黎却仍是冬的时节,虽寒却不见皑皑白雪,满眼瘴目的树木一片枯黄,与深圳的盎然春意相比全然是两个世界。终于来到了巴黎,这举世闻名的"花都"和"浪漫之都",虽时差颠倒,想到就要揭开这神秘的"蒙娜丽萨"的面纱,不禁睡意全消。 经过全程高速,接我们的大巴驶入了市区,穿行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夜的巴黎阒无人迹,但灯火辉煌。道路两旁商店的橱窗布置得十分考究,柔和的各式彩灯下印现出香水、项链和金发碧眼的美女形象;不高但绝对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顶端大多闪烁着"TOSHIBA","FUJIFILM","CASIO"的字样(日本人又该自豪了);街上到处可见显眼的黄色"M"的标志,不是麦当劳,接我们的同志告诉说这就是久负盛名,有着一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巴黎地铁。夜幕下的巴黎,安详、古老、别致而美丽,这就是巴黎给我的第一印象。 从仅有16年历史的小城来到了装着2000多年沧桑的地方,从亚细亚来到欧罗巴,自然会涌起许多感怀。毕竟是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古老的巴黎不仅完整地保护了历史遗风,而且亦不乏时髦和现代。随着居留日子的渐长,对巴黎的了解也渐多,有心笔录关于巴黎的第二、第三印象。 一切自动化的城市 巴黎人的生活是与高度的自动化紧密相联系的,城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接触到的一些法国人宣称,他们不讲究豪华、气派(如街头见不到多少名牌汽车,清一色的国产车:雪铁龙、标致或雷偌)却十分注重生活的自如和方便。于是很多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DIY(自己动手)的。街头巷尾都能见到自动厕所,全自动的公共厕所的设置,成功地解决了因流动人口的增长在闹市区入厕难的问题。只要投入2FF硬币,厕所门即自动开启,结束之后全自动的喷淋系统又将内部清洗得一干二净,迎接下一位来访者,十分方便。只是对中国人来讲,2FF上个厕所似嫌贵了一些。除了厕所以外,还有诸如自动加油站;自动洗车服务;地铁、BUS和火车的自动售票与上车;矗立于地铁车站或其他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24小时供应饮料、小吃;邮局自动出售邮票;超市中将蔬菜自动过镑,自动吐出标明价格的小条……林林种种,不一而足。可喜的是这里的一些自动化设施在深圳也能觅得一些踪影了,如IC卡电话,银行自动提款机等(与深圳不同是这里一张卡在任何银行都畅行无阻,深圳则还需寻找深银联的标志。) 没有交通警察的城市 尽管交通流量大,市区的道路负载能力有限(因为巴黎完成地保留了城市的古代遗风,这样市区内扩充道路很困难),所以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同世界上其他城市一样,这里也有塞车等问题,但在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都看不到挥舞指挥棒的交通警,汽车的行动全然靠自动明灭的红绿灯来控制,纯粹的"革命靠自觉"。由于国民素质普遍较高,从来都看不到你争我夺、争先恐后的场面,即使在深夜空无一人的街头,只要是红灯,司机都会停下来耐心等待。偶有撞车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心平气和地填写并交换保险单,然后象啥事都没发生地各自走人。 节假日繁多、休假比工作更重要的城市 元旦、圣诞加之名目繁多、各式各样的宗教节日,巴黎人有太多的休闲时间。除去上述法定公假和周末、周日,每年每人都可享受35天的假期。每年的七、八月是法国举国上下放长假的日子,因为这个季节气候怡人,阳光灿烂,上至公司总裁、下至平民百姓都选择这一时间往海滨、到森林、去山区度假,一般都会步出国门。出国,尤其在欧洲境内旅行,对欧洲人来说是再方便不过的事情,因为欧洲国家公民勿需签证即可自由往来。那天打扫我们办公室卫生的清洁工换了一个临时的,一打听方知清洁工去葡萄牙休假了,可见出国度假的普遍。法国人民太懂得生活与享受了,更了解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在他们看来,休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起码将工作与休假同等对待,甚至认为休假比工作更重要。其实休假内容也很简单,主要就是晒太阳。巴黎的气候多变,虽冬不寒,夏不热,但总体还是以阴雨连绵的时候为多。夏天是巴黎最好的季节,也是巴黎人见到阳光最多的时候。度假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去晒太阳。每个海滨浴场都人满为患,一片肉色。令人称奇的是为让阳光深入到五脏六腹,女士们还嫌三点不解恨,大多将自己上身也扒光,仅留下遮羞的小裤叉,我们谓之为"一点式",过往的亚洲人士无不胆战心惊,她们却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旁若无人。 星期天商店闭门谢客的城市 据说《圣经》中有故事说在星期日工作的人该杀该剐,因为星期天上帝也休息。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真伪,但十分注重休息和娱乐的巴黎人每到周日和节日大小商店家家关门、户户打烊却是的的确确的。在国内,星期天和节假日往往是 消费最旺,人气最足的时候,但法国的店家却可以为了休息而放弃生意,由此可见法国《劳动法》的严明和休闲和享受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讲求绝对安静的城市 在公众场所同美国人动辄的一惊一乍不一样,巴黎人以沉静的时候为多,在居室生活中他们更是讲求绝对的安静,容不得一丝半点的声响,即便在我们所居住的中下等阶层居住区,平时晚上周围也有如别无他人入住一般。虽然如此,外省人还会嫌巴黎太拥挤、嘈杂,认为自己栖身乡郊野里才算是真正懂得生活。 处处鸟语花香、动物不怕人的城市 从飞机上看法国,整个国家都是一片绿的海洋,即使在巴黎城区,也处处是森林,公园、花园更是鳞次栉比。这些公共场所鲜花盛开自不待言,家家户户的窗台、阳台上也都常年盛开着一簇簇的鲜花。整个巴黎可谓处处有花,季季有花,人人爱花,无愧"花都"美名。巴黎大大小小的鲜花店之多恐怕也堪列世界榜首。从电影镜头中大家早就看到凯旋门的鸽子与人相处和睦,殊不知这里的麻雀也是如此的大胆,经常会看到麻雀在人们手上啄食面包,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处得如此其乐融融,正可谓某种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女孩不懂害羞的城市 这样评价巴黎女孩,不是说她们恣意放纵,而是讲她们充满自信,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巴黎女孩一般有模特的身材,气质高雅,一付怡然的神态,很有几分味道。与大多数中国女孩的忸怩羞赧不一样,这里的女孩似乎从来不懂何为害羞。有时在地铁里大家同时发现一个美仑美奂的女孩,不禁欣赏的目光一齐投射于她,她却不仅不回避,反而面带微笑,一派陶然,也许视大家的欣赏为自己的魅力和荣耀吧,看的人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浪漫之都"的误区 总想觅寻号称"浪漫之都"的巴黎的浪漫之所在,接触到的法国人多了,却发现生活中的法国人其实很会算小帐,有许多国内上海人的特点,他们过得很实在,看不到太多浪漫的影子,尤其是在如今的经济萧条时代。鲜花店遍布城郊的任何角落,咖啡馆或餐厅内烛光摇曳,情人们在日光下呷着咖啡,融融私语,周末或节假日奔向海滨、森林……这些方面体现出一些ROMANTIC。但法国人告诉我真正的巴黎浪漫是只要两情相悦即可同居上床,一旦不悦又可立即友好收场。这里同居合法,非婚生子女与已婚生子女同样对待。这些东西在东方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西方人眼里,却意味着自由自然和浪漫,于是不禁想问,究竟是谁步入了误区? 公共交通也有逃票人的城市 巴黎的地铁实行打孔过关的办法,无人看守。对于中国人来讲,票价也称得上昂贵,散票8FF一张,10张一起购买时每张4.4FF。目睹过一些逃票者,且各有其过关的绝活。因为过关的栏杆设计得只防君子不防小人,大多数人采取的是一跳而过或一钻而过的方式。另外,出口的门只能从里向外开,于是可以等着有人出来时从出口进入。没人出来时,有的家长让自己的小孩从栏杆钻过去,之后小孩或打开或踩开出口门。很好奇巴黎老百姓对逃票者的态度,他们大多一笑置之,也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主动帮助逃票人开门之类的,事后逃票者平静地道一声:MERSI(法语:谢谢),十分融洽而有趣。公共汽车实行无人售票,逃票更容易一些。这里的无人与国内的概念还不太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国内虽然也称无人售票,但司机实际上成了监督员。而这里有月票的乘客可以上车主动向司机出示,司机只有表示感谢的份。没有月票的则自行为车票打孔,打孔设备放置在车厢前部或中间门处,也就是说先经过司机再到打孔机,完全无人监督,纯粹的"革命靠自觉"。司机的任务是按时准点地开好车,没有盘问和检查乘客是否购票的义务,查票工作是由专职的查票员来完成,他们采取随时上车抽查的方式,也难得一见。有一回看到真的抓到了蹭票者,但他们只是例行公事地开罚单,被抓者镇定自若,抓人者彬彬有礼,直怀疑是旧友在车上邂逅。有一次看见抓到一个小孩,检查员更是客气有加,请小孩在罚单上签字后更是谢个不停,生怕有一丝半毫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工作风格实在令人感慨不已。 "有理说得清"的国度 着实感到法国是一个"有理说得清"的国度。有这种想法是源于一件小事。 在法国工作,我们都使用月票上下班。巴黎的月票是按区域来划分的,如购买了三区的月票则三区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如地铁、RER、郊区火车、BUS等都可乘坐。月票上涂有磁条,一旦损坏,起码地铁的关口过不了。因为误将月票同衣物一同投入了洗衣机,有好几位同志损坏了月票。因为是自己的过失,本来就自认倒霉了,但想想价格不菲,又日日离之不了,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出售月票的地方吱吱唔唔地一通解释,没想到都得到了免费换取新的月票的结果。于是有了有理说得清的印象。平时在公共场所,法国人之间也总是张口"BOUJOUR"(法语:你好),闭口"MERCI"(法语:谢谢)的,一片和平的景象,这种社会公德水准直令人赞叹、佩服有加。 垃圾筒实为"聋子的耳朵"的城市 巴黎市区的垃圾筒(特别在游人繁多的香榭里舍一带)的入口盖是用钢板封住的,所以已起不到垃圾筒的作用。刚开始十分的不理解,听人解释以后方才释然。原来是政府提防恐怖分子的爆炸行为的无可奈何之举。光是1995年,巴黎就发生了8次爆案,这些炸案中,很多的情形就是恐怖分子将炸弹扔在垃圾筒中。于是在行人流动量大的地铁、车站等处戒备森严的同时,还不得不采取封住垃圾筒的下策。如此而来影响城市美观的同时也苦了清洁工人,人们只得将垃圾物倒在垃圾筒周围。 也有行乞的城市 由于欧洲经济持续的不景气,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到失业者的行列,为了生活,许多人沦入要饭族。在地铁里经常能遇到他们的身影,与深圳对你纠缠不休的"叫花子"不一样,这里的乞讨者没有一点低声下气的感觉,也从不"死缠烂打",他们大都凭手艺吃饭,一般是演奏或小提琴、或手风琴、或吉它的几段乐曲,结束后在车厢内巡回一周,之后再去下一节车厢。也有在地铁入口处守株待兔的,空旷的地下空间,悠扬的乐曲声回旋,煞是好听,也别有一番氛围。法国人民是热爱艺术且富有同情心的,一节车厢走下来,多少都能有所收获,据观察,解囊者以妇女为多。无甚手艺的干脆一上车就来一通演说,曰老婆、孩子一大堆,家里等米下锅云云,一点也不感到不好意思,倒颇为理直气壮。演讲结束后也是在车厢内巡回一周,愿者上钩,绝不强求。 缺乏时间观念的城市 出国以前,一般都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极高,劳动效率也极高。但到了法国,特别是与法国的大公司打过交道之后却总感觉似乎法国人在吃老本,劳动效率并不高。也许法国人太懂也太会享受生活了,只要每周干足35个小时,上班早晚没有限制,因而散漫惯了,所以在很多的时候都没有时间观念。旅游车说好了8:00出发,但到了时间,却还不见司机的影子,舆论也认为法国人有迟到的习惯,是不是还得归咎于享受生活而玩物丧志呢? 嗜狗如命的城市 巴黎几乎人人爱狗,家家养狗,他们视狗为自己的家庭成员。进法国人的家,他们会将狗同自己的小孩一同介绍给你,包括姓名、年龄、爱好等。在一位巴黎朋友的花园内看到一块小的墓碑,上面庄严地刻着姓名和生俎年月,怀疑这家人小孩有不幸,主人却解释说是专为他们家不久前去世的家犬所设。因为养狗太多,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一些问题,街边有时很容易就能发现狗屎,这自然是法国人嗜狗如命的结果。有一位同事打算以"法国人与狗"为题搞一套摄影,不足一个月就耗费了20卷胶卷。痛定思痛,决定放弃这个宏伟的计划。虽照片张张有别,但在人手一狗的国度,恐怕几百卷胶卷也难以记叙法国的人狗之情。 老人的日子不好过的城市 公共汽车上经常见到手提大包小包生活必需的老人艰难地爬上爬下,且以老年妇女居多,也有的是老两口同行,老头一般都很绅士,对老伴照顾得殷勤有加。直感叹他们的子女都干嘛去了?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巴黎老年人的日子也很是不好过。法国老人,特别老年妇女与国内的不同点是,妇女越老越注重衣着的花哨和浓装艳抹,虽少人照料但仍希望活得漂漂亮亮。 罢工四起、危机四伏的城市 欧洲持续的经济不景气导致人民积怨增多,每年10月以后都有大规模的罢工热潮出现。罢工引起交通中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罢工都是由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会在公司职员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并起着相当的作用,罢工运动一般都是以政府或多或少的让步而告终。 亘古不变的城市 因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法国人有车、有房、高工资、高消费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给人感觉现在的法国只是在维持而不是在创造、革新。数十载来,巴黎的市容市貌、人们的生活水准都鲜有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50岁以上的法国人颇有今不如昔的感叹,青年人则有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担忧,这也正是罢工运动此起彼伏的原因。 对前途和未来感到困惑和迷茫的城市 由于国家长时间的一蹶不振,似乎总也走不出低谷,看不到复苏的希望,于是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显得死气沉沉,这样的环境自然令人忧心忡忡,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在公司群起裁员的今天,不仅年轻人,几乎每个人都面临找工作之苦,据统计,近年法国的失业率都高达12%左右。 对于巴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城市,一年的时间至多也就了解一点皮毛,印象是琐碎和肤浅的。毕竟巴黎是个值得一来再来,一游再游,耐人寻味的城市,来日方长,相信总有一天我还会重来巴黎。 巴黎,再见!再见,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