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停亭,且停停
物道君语:
亭子,是辽阔胜景,是旷达凉风,也是心中稍微停留的惬意。
我们游山玩水时,山水胜景,总是看不够。
但旅途漫漫,总需要跋山涉水,登高踩低,一路美景看下来,美了眼睛,却苦了腿脚。
这时,眼前出现一座凉亭,可以让人倚靠在亭边的栏杆上,饱览周围美景,便是旅途中最惬意的事了。
仔细想想,亭子似乎是中国建筑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楼宇大殿,雕梁画栋,宏伟辉煌。而亭子,小小的一座,独立于山水园林之间,只占了片隅之地,却把天地胜景容纳其中,显得独有灵气。
《营造法原》中说:"亭为停息凭眺之所。"
它不是久居的住所,却是为了暂时的停歇而存在。亭带来的,是四面开阔的旷达之情,是暂且停停的人生智慧。
走得久了,走得累了,便去亭子下"且停停"吧。
亭是一种特别的建筑。
亭子四面无墙,便把周边的风景当做画壁,地域不同,时节不同,亭便生发出不同的意趣。
它或是立于高山之巅,俯仰皆是风景;或是隐于山林之间,曲径通幽;又或者是在长河大湖之滨,看天高水阔。
图1 2 清可
提起亭子的景色,张岱在湖心亭看雪的际遇最为动人。
那年寒冬,大雪纷飞。张岱乘着一叶小舟,在不见人影的西湖上巡游。举目望去,是一片弥散开来的白,模糊了天与水的界线,也朦胧了湖上的风景。
远处的长堤被雪花隐成了一条淡淡的痕迹,湖心亭独立在西湖之上,点缀了这幅空灵的水墨雪景图。
隆冬时节,西湖上本应是不见一人,亭中却依然有两人相对小酌;亭外,一片水天相接的白色世界,将亭子笼罩。身在亭中,感觉天地之间,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却又仿佛在云端,如此超然脱俗。
也难怪船童称张岱与亭中人为"痴",大概在邂逅这一片亭中雪景时,没有人会舍得匆匆走过。
图 清可
在爱晚亭中,风景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似火枫叶;在陶然亭上,风景是一池碧水,满园清荷的园林风光。
借一座凉亭,遇上一片美景,便满足了一颗留恋美景的痴心。
图 清可
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已过三年,不得已停下了他的仕途,一腔的学识与志向也失去了方向
同样被贬到黄州的好友张怀民,邀请苏轼去观赏他新建在长江边上的亭子。
站在亭子里,苏轼眺望着长江滚滚而下的壮阔,吹拂着清爽的江风,他的心也随之清凉了下来,与张怀民说笑:"仁兄一定是知道我想歇息,才建了一座亭子送给我吧。"
兴尽之时,他提笔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此刻,他不再为仕途受阻而烦心,在亭子上,被贬的黄州,也是一道美景。
图1 2 清可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子,是供人停下来的地方。
人们造亭,有着特别的讲究。除了风景,亭子的建造也会考虑人旅途的脚力,在游人最需要歇息的地方出现。
游山玩水,虽然我们会贪图美景,总是想着看到更前方的景色,但总有状况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或许是体力不支,又或是别的状况,这时,亭子是歇息的一个契机。
图 清可
生活也是如此, 不只有匆匆的赶路与奔忙,总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个契机停下来。
有的人将其视为阻碍,认为自己陷入了困窘与束缚;有的人会把这契机看做一座亭子,欣然停步,享受当下。
停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 人生漫长,不必时刻追赶;亭中暂歇,恰是大好风光。
图 清可
在读书时,学校有着一片荷花池,池边有一座朴素的亭子。
说是荷花池,却并没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这样的胜景,只有几朵白莲,数片莲叶在平静的绿水上漂浮,四周环绕着绿树。
不过我还是喜欢在这座亭子里坐坐,不是因为美丽的景色,也不是因为腿脚的疲乏,仅仅是为了逃离烦扰和忙碌,在独处中让心静下来。
图 蒽子-苏州
亭,为人们的旅途按下了暂停键。我们需要亭,漫漫长路,总需要有歇脚之处,让微风拂干额上的薄汗,让僵硬的腿脚得到一时的歇息。
或许,我们也没那么需要亭。
还是那个苏轼,去到了惠州的嘉祐寺,想信步去松风亭游玩。
一段路程过后,他渐渐感到腿脚酸痛,想快些到达松风亭歇息 。抬头一看,松风亭仍在远处的山顶上。
图2 蒽子-苏州
苏轼很纠结,还有这么远,我该怎么去到亭上休息?
一阵思索之后,他想通了:"为什么非要到亭子里呢,这里不也一样能休息吗?"仿佛得到了解脱,苏轼在路旁席地而坐,好不惬意。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执着于一个作为契机的亭子。 心累时,留一座亭子在心中,随遇而安,人生处处是清欢。
图 清可
停留虽然惬意舒适,但亭不是宅邸,可一时歇息,却不适长居。此处景色再好,也只是一时之乐,在路途中,唯有前行才是正道。
在亭中吹够了风,赏够了景,就已经足够闲适美好。虽有眷恋,但前途更值得憧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走在一条漫长的路上。
走得久了,别忘了歇息,看看人生的风景;歇够了,也别忘了继续启程,去探寻未来的期待。
图 淸凉地儿-了琹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