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周刊#当我再一次从临淮关的十里长街上走过,岁月悠悠,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三年。 临淮关铁路立交桥 我站在东大街口,站在四条街的交汇处,百货一店低矮古朴的老房子已经消失,那青砖灰瓦卯榫结构的老建筑就像百货六店一样,被时间抹去。 与六店所不同的是,一店旧址上建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两层小楼。 时光苍茫,物是人非,我突然想起了在临淮关结识的那些故人。 我在临淮关前后生活了五年,但这座城在我的生命里却有着重要的分量和意义。它是我迈进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踏板。 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它教会了我做人,做事,与人相处,待人接物。 除了这座古城的底蕴,文化,给我上课的,当然是人,那些生活在临淮关的与我有着或多或少交集的人们。 改造成楼房的百货一店里,站着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 这一刻,我特别想打听一下我过去那些旧同事们。 在十里长街的西段,当我看到八店老房子,看到六店的废墟,脑海里就翻滚着当年那些曾经的人和事。 临淮关老街 只是,一路上走过长街,我是既渴望遇见熟人,又害怕遇见。不说他乡遇故知有多么喜悦,遇见熟人故交,总能让人站在短暂的时光路口,去回望过往的年轻,年轻时的热情和不成熟。当然,与我而言,这不是他乡,这里,我一直把它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怕见熟人,是我想到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的前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是感慨年轮,而是悲叹际遇。由贫穷,走过贫穷,依然贫穷,尽管努力过,而且一直努力着,从没有放弃,还是羞于遇见故人。除了怕揭伤疤,也避免别人说卖惨。 当我走完十里长街,还是强烈地想探听一些有关故人的讯息。 我站在一店改造的商店门前望着商店,望着店里的那个陌生男人。我想,也许从他口里,能探听一些关于百货商店,关于百货商店老人员的有关吧。 我上前打听,果然有效果。 店主人姓高,他自称也是百货商店员工,但我们俩却不认识。 后来经过聊天得知,我进商店时,高先生已经调离原单位。 说到故人,首先要说的第一个人当是韩子峰,当年就是因为他,我才去了临淮百货商店。 曾经他是我的一个热心读者。因为喜欢我的文字在1984年专程跑到我的老家找过我。 韩子峰是百货商店的主管会计。我到百货商店后,尤其前期,他对我十分照顾,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他为人热情,能说会道,特别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我刚到临淮的前两年里,单身一人,他就经常去我那里跟我聊天,谈文学,每次一聊就是半夜,仍然意犹未尽。 另一个人就是当时任经理的吴元宏先生,就是他跟韩子峰一道,在1989年的麦收季节,从农田里把我拉进城里,离开家乡那方热土的。 后来,百货商店倒闭了,1996年,吴先生找到我,还到我的厂里干了一年。1997年离开后,这么多年过去,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我进百货商店,最先接触的两个人是张红玲和吴荷菊。这是两个女同志,当时的六店店员。 东大街,小猪市,粮食行交汇处 我刚上班时,就是她们两个人带我。也算是我的师傅了。两人对我都很好,尤其是张红玲大姐,热情,开朗,记得他爱人姓张,在居委会工作。我进店不久,她家两口子还请我去家里吃过饭。她和吴荷菊也经常给我带些吃的,用的。 第三个人就是小潘了,跟我年龄相仿,记不得她叫潘学君还是潘子君了。 我熟悉了业务以后,张红玲和吴荷菊就调离了六店,来跟我搭班子的就是小潘。她刚生过孩子休完产假。我们俩在六店工作了一年。单位又给我们配了两个人,是一对父女,王金贵和他女儿王燕。 我到百货商店不久,单位成立了小百货批发部,由我负责采购,分发给本商店的八个门市部销售,也对外批发销售。 第二年,县里模仿蚌埠市太平街,在临淮关小猪市设立小百货批发一条街,害得我和小潘每天早晨从六店用板车拉小百货去东头的小猪市摆摊。足有六七里路,每天来回,风雨无阻,直到小百货一条街失败流产,我们才结束流动摊贩的日子。 百货六店是单位最西头的一个门市部,由西而东,是八店,当时单位设立烟酒批发部,从社会上返聘了五个退休的老头操持经营,负责人名叫赵献武,我曾经跟老赵去亳州进过一车古井玉液。 往东依次是七店,负责人名叫顾文云,五店,我刚到百货商店时,负责人是个老太太,时间太久了,我已经不记得她的姓名。带着一个年轻女店员名叫胡开美,不久老太太就退休了,胡接替她做了负责人。再往东就是四店,主任名叫龚四美,四店设立在马滩西面,人流量比较大,生意也蛮好。 三店的主任叫陈玉文,个子很矮,但人生的匀称,干净,漂亮,皮肤很白,爱好武术。我到过他家做客,也跟他交流过武术。他老婆个子很高,也很美。 后来听说他儿子考到北京,不记得是北大还是清华,说两口子跟儿子去北京定居了。 向高先生打听,他说陈玉文一直住在临淮,去北京陪儿子的是他老婆,但现在嫂夫人已经不在了。 临淮关的小巷 我听了,颇感震惊。当年的陈家嫂子,漂亮,爱笑,健康,我离开临淮时,她三十多岁,正值壮年。 濠河桥西侧,就是二店了,负责人名叫刘宏升,当时他已经六十岁以上了,是个非常精明也非常厉害的老头。据我所知,经理和主管会计的吴元宏和韩子峰,都有几分惧怕老刘。 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一天不痛快,喝一顿早酒,要想一辈子不痛快,就讨一个小老婆。" 濠河东面就是一店,当年的负责人是陈清顺,我在百货商店时,他就已经七十多岁。之所以老人家一直没有退休,据说他非常规做生意,有他在,一店永远是整个单位业绩最好的门市部。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人,还有办公室的出纳会计王怀美,个子小巧,一说话就笑。每月发工资了,她都骑着她那辆同样小巧的自行车一个门市部一个门市部把钱送到员工手上。 经过向高先生打听,除了陈玉文爱人,那些过去的同事们,已经有陈清顺刘宏升,韩子峰,陈本峰好几个人故去,这辈子再也不可能见到了。陈清顺和刘宏升因为年事高作古人之常情,而韩子峰和陈本峰的离世,总是让人唏嘘。韩是遭了横祸,而陈则因为患了癌症。 而健在的,除了吴元宏,陈玉文等极少数几个旧同事外,高先生对其他诸人,也知之不多。 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我本人都已经年介花甲,过去那一帮老同事们,除了那个叫燕子的小女孩,其余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步入老年。故去的故人,愿你们一路走好,愿健在的,都能健康快乐,珍爱余生,安度晚年,且行且珍惜。 临淮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