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18日,这一天是农历大年初五,刚刚下过雪的武汉银装素裹风光怡人,住在东湖宾馆的毛主席难得有一天悠闲时光,上午游览东湖,中午又去了武昌阅马场"红楼"。 但主席似乎意犹未尽, 在听取了湖北省委汇报后,他突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想要去蛇山、黄鹤楼游览。 由于此次安排的行程中并没有蛇山,大家对主席的突发奇想有些不解,为何一定要去蛇山呢? 很多人觉得或许毛主席只想看看雪后的大好河山,但事实上,他却另有用意。 毛主席的武汉情缘 距离上一次毛主席来武汉已经有26年之久,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而对于武汉,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 1918年8月,毛主席护送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进京,途中第一次到武汉。 这一年他25岁,刚刚踏上革命道路,也不曾想到,此后会和这里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八年后,他在这里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瞿秋白、李达等都曾前来任教。 期间,毛主席回湖南考察一个月,返回武汉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然而,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眼看大革命的成果付之东流,远在武汉的毛主席百感交集 。 有一次,他在妻子杨开慧的陪伴下登上蛇山,面对浩浩长江,写 下了那首《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面对苍茫的江水,毛主席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充满忧虑,但正如诗中所述"心潮逐浪高",他始终没有失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或许此次蛇山之行更加坚定了毛主席的信念:不能再容忍下去,必须武装起来才行。 同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他提出了闻名中外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带领农民武装走上了井冈山。 毛主席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在武汉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足迹,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也一直延续到建国后。 1949年后,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居住时间长达480天,仅次于中南海,也有人说东湖梅岭就像"湖北的中南海",可见他对此地的感情之深,因为毗邻长江、黄鹤楼,这里可谓是毛主席心中理想的"白云黄鹤"之所。 然而那时的毛主席一直有个心愿没有达成,他曾在诗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长江上建立大桥不仅是毛主席的愿望,也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心愿。 他曾先后四次提出建造武汉长江大桥,可见他对这项工程的重视程度。 1953年的武汉之行,他心中早已决定要上蛇山看看,实地踏勘大桥选址。 一是出于对黄鹤楼的情怀,再次面对浩渺江水,心境完全不同,曾经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还在为革命前途忧虑,对国家前景感到渺茫,而这一次则是意气风发,心中想的是新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 二是想实地看看未来闻名中外的长江大桥选址情况。这是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办成的一件大事,从"沉沉一线穿南北"到"天堑变通途",他深信中国人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 所以,游览蛇山并非临时起意。 被小女孩认出,差点"下不了黄鹤楼" 然而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非常反对:由于正值春节期间,蛇山游客众多,而且刚刚解放不久的武汉还有一些国民党残留的特务,在没有做好安全工作的情况,不能让主席贸然前去。 但罗瑞卿的强烈反对并没有起到什么效 果。 毛主席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况且他对此并不担心,穿好大衣,围好围巾,招呼大家出发。 工作人员也没办法,特别是罗瑞卿,为了安全起见,他递给主席一个棉布口罩。 主席接过口罩,笑着对大家说:"走喽,去游蛇山喽!" 当天,蛇山上的游客熙熙攘攘,孩童嬉闹声、商贩叫卖声,好不热闹,处处洋溢着春节喜庆的氛围。 他们上山时选择了一条可以直达山顶的小路,这条路游客很少,既不会打扰到群众游览,又能保证主席的安全。 毛主席登顶后望着眼前的长江美景,心中感慨,或许他想起了曾经登顶蛇山时的失意,也或许在畅想未来长江大桥的宏伟蓝图…… 当他们打算下山时,毛主席提出想去西边看看,这个时候罗瑞卿为难了,因为西边人很多,游客大多在西边游览。 毛主席笑了笑说:"人多怕什么?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坏人是极少数的,如果真的有坏人我们给他们一个突然袭击就好了嘛!" 主席的豁达与胆识让在场的人都十分佩服,更何况这一次是临时出行,不在计划之内,应该不会有人认出毛主席,所以大家也都同意跟着主席下山了。 只是在下山路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路边一个卖臭豆腐的小商贩吸引了主席的注意,或许毛主席的家乡长沙臭豆腐很出名,这让他想起了故乡。 "生意怎么样啊?" 毛主席亲切地寒暄。 小商贩笑呵呵地回应着"好,好" ,他并不知道,这个戴着口罩与自己话家常的人竟会是主席。 恍惚间,毛主席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延安时期,那个时候,和老百姓一起生活一起革命,不分你我。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他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急所想。 只是此时一群小学生嬉闹着经过,打断了主席的思绪。 其中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上下打量着小摊前的人,看到主席的言谈举止感觉不像普通老百姓,总觉得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姑娘直接上前向旁边的工作人员打听起来。 她拉住正要拍照的摄影师吕厚民问:"叔叔,这个人是什么官呀?" 吕厚民忙着自己的工作没有回答她,小女孩转头又拉着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追问:"叔叔,这个人是什么大官呀?你们是干什么的呀?" 此时,毛主席正好摘下口罩,小女孩看到后眼睛一亮,这个人不就是书上的毛主席吗! 女孩是东湖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叫赵守华,她经常在在学校课本上见到毛主席,但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她又惊又喜,但有点不敢相信。 不过,她最终还是给自己壮了壮胆子,凑到毛主席跟前紧张地开口问道:"您……您是毛主席吗?" 她的声音不自觉地降低了许多,和刚才那个大大咧咧拉着工作人员的样子判若两人,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紧张又天真的样子逗笑了随行人员。 毛主席看到小姑娘也童心大发,摸了摸她的头,打趣地说到: "我不是主席,我长得有点像主席哟。" 赵守华起初一听有点疑惑,明明长得一模一样,但转念一想这是和她开玩笑呢,她更加确定了这就是毛主席。 小孩子哪里藏得住事情,立刻跳起来叫道:"主席来啦!主席来啦!" 这一句话让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大家簇拥而来,没想到,在这蛇山上看到了主席,所有人无不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瞬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些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毛主席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只是人太多,伸出去的手几乎收不回来。 罗瑞卿和李先念等人对大家的心情也十分理解,但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得不手拉手将主席围起来。 而当时下山的路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罗瑞卿一边护送主席下山,一边对群众喊道:"我们理解大家的心情,但大家都要注意安全啊,都让一让啊"。 经过两个半小时,他们一行人终于登上了岸边的轮渡,但蛇山上的群众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久久不肯离去。 毛主席自然也舍不得大家,挥手回应道"人民万岁!"。 不过这个时候其他人有点惊魂未定,当时很多领导在下山过程中被挤丢了鞋,后来让人上山找鞋,竟然找回来两箩筐。 罗瑞卿对主席检讨说"我没做好安全工作,想起来后怕呀!" 毛主席并没有责怪,哈哈大笑道:"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啊!" …… 多年后再次回忆起这件事,赵守华仍然记忆犹新。 在2003年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上,曾经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已是花甲老人,她向众人娓娓道来,1953年冬天的那份激动似乎仍未完全退去,这段经历也成为了老人一生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