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非常值得一看。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五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河两岸龙门山和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本纪初的时候,借到洛阳一拖出差的机会,抽出空闲时间游览了一次龙门石窟。据导游小姐说,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历时400年之久。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后来历朝历代不断完善,才有了今天的规模。距今己有1500年多年的历史。 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我也学着众人的样子试着摸了一下,也想时来运转,沾点财气。 整个游览都被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一尊尊佛像栩栩如生,一幅幅图画宛如真景再现。每到一处都禁不住感叹,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伟大创造力的体显。加上导游小姐的解说,更让我们佩服的无体投地。 美中不足就是中午吃饭时总感觉让人坑了,但人生地不熟的只能装着明白当糊涂吧!这次旅游总体感受还是不错的,洛阳龙门石窟文化底蕴厚重,非常值得一看。 龙门石窟非常值得一看,这是毋庸质疑的。"丁小的时空"不想给你介绍景点,百度上就有详细介绍,不用我多言,我从龙门石窟的价值方面告诉你非去不可的理由。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建造,时间跨度过400多年之久。石窟长达1公里,现存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品碑刻题记。 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在追踪印度石窟艺术的基础上,继承大同云冈石窟艺术之风,又与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改梵为夏"的趋向,出现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造像从神态气质、衣着服饰到雕刻手法焕然一新。 北魏佛雕造像艺术风格是秀骨清像,唐代造像躯体丰腴,面相圆润,胸部隆起,典雅端丽,呈现出的盛唐气象,并且精雕细刻,线条自然流畅,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形似完美的佛雕艺术的顶峰。 代表龙门石窟唐代造像艺术最高成是卢舍那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部饱满,慈眉修目,微含笑意,是宗教理念与人间审美的完美结合,人神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石窟造型艺术最完美的代表性作品。 龙门碑刻是书法艺术的精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保留了汉隶的遗风,又孕育了唐楷新体的因子;由岑文本撰文、书法名家褚遂良书丹的《伊阙佛龛之碑》,是初唐时期楷书艺术的典范;《大卢舍那像龛记》则是盛唐时期楷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龙门石窟是研究历史的博物馆 龙门石窟不仅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也是研究从魏晋到宋代社会现象的历史博物馆。龙门石窟是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盛衰命运,从某些侧面折射出当时政治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态势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记载开窟造像事迹碑刻题记是研究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领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石窟造像内容涉及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有华严宗、净土宗、法相宗、三阶教、密宗、禅宗等,甚至出现了道教的题材和景教的遗迹,反映了佛道互相渗透的文化现象,是研究宗教文化大融合的重要资料。 到龙门石窟一游,不仅能欣赏到高超的石雕艺术,进行艺术的熏陶;同时可以了解厚重的华夏文明史,增加民族自豪感,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春光明媚,正是旅游好时节,欢迎你到龙门石窟一游,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可以肯定的说,龙门石窟绝对是一个不可不看、不能不看的景点,它是融宗教、历史、石刻、书法、建筑等多个门类为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龙门石窟的前世今生、概况特点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相信回答这个问题的许多人都会介绍到,并且官方的宣传和介绍更为详尽。这里,我单从建造的角度介绍一下龙门石窟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造诣。 一、建造难度之大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令人难以想象。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有些位于山半腰,有些几乎到山顶,有的悬于崖壁,有的面对深渊,最高的佛像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其工程量之大,建造难度之高,处理方法之细腻,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既无工程机械,又无雷管炸药,建造如此庞大规模的工程全凭人工开凿,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最初是如何设计的,是否有建造图纸,在陡峭的山壁上如何施工,如何转运工具,高达几层楼的雕像如何保持恰当合理的造像比例,工匠们如何协作配合等等,这些都不能不使人浮想联翩,有些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谜,让人由衷佩服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 二、建造时间长、跨度大、代表性强。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前后长达400余年之久,是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因此各个时代的特征和印迹都鲜明地体现和反映在不同的雕像技法里。如代表北魏时期的宾阳中洞,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雕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其中佛和菩萨的面相都显得比较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刻划周密细致,有明显的西域艺术痕迹。再如唐代石窟的代表奉先寺,洞中佛像则明显体现了唐代造像的艺术特点,佛像大都面形丰硕、两耳下垂、形态圆润、安详温存、亲切近人。因此,走在龙门石窟的佛像之中就犹如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历史空间,一个个鲜活的石刻雕像就是解开那个时代皇权更迭、历史兴衰的钥匙和密码。 三、雕刻造像精美绝伦,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龙门石窟的雕刻造像技法精湛,题材丰富,为古代雕刻艺术之极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龙门石窟的雕刻造像特点与我国另外著名的三大石窟有明显的不同,龙门石窟在发扬光大其他石窟雕刻造像艺术的优点之外,还紧紧融合了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深深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使石窟艺术开始呈现本土化、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是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一座里程碑。其代表作当属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双眉细长,秀目微视下方,鼻梁高直,面容端庄,微露笑意,自在安详,具有唐代人的明显特征,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尤其是那独特神秘的笑容,被世人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 四、选址考究,与周围环境搭配浑然一体。自古以来,龙门山色就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首,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盛赞:"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又称伊阙,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在这里伊河两岸的香山和龙门山相对而立,河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伊阙。后来因为隋炀帝定都洛阳,所建都城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便得名"龙门"。北魏及以后的统治者把代表佛教文化的石窟建造在龙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里青山对峙,松柏苍翠,寺院林立,伊水荡漾,景色秀美。同时龙门山的石质又是以石灰岩为主,纹理清晰,易于锻造雕刻,实为建造石窟的理想之地。事实也充分证明,龙门和石窟的历史性结合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绝配,龙门因石窟而山色更加灵秀,石窟因龙门而光芒万代不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经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座,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2018年9月20日起,龙门石窟景区门票价格由100元/人次降为90元/人次。 (洛阳晚报 付璇) 洛阳美景首当其冲就是山水形胜的龙门石窟。 龙门之美,感觉除了人文,还有的就是迷人的山与水,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美轮美奂。 龙门又称"伊阙",两山对峙,碧水中流,春暖花开时节,两岸绿树合翠,山花烂漫。登高望远,惠风和畅,清波荡漾;龙门古桥,长龙卧波;千年大佛,威仪端庄;令人内心震撼,顶礼膜拜。 若临秋冬之日,或暖阳和风,沙鸥翱翔,鹤鸣九天。或白雪皑皑,琼花玉树,清净世界,更使人心境清净,释然超越了。 大环境美轮美奂,涯壁上的石刻更是人类瑰宝,刻像众多,雕刻精美,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所以说龙门石窟,绝对值得一看。 在悟空看到这个问题,其实也都听愿意跟大家讲讲龙门石窟的,有关这个国家级的5A景区,对于洛阳人来说,非常引以为傲。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最为吸引人的当属石刻艺术。北魏和唐代的造像也反映出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北魏以瘦为美,佛像追求秀骨清像,唐代以胖为美,造像圆润,双肩宽厚,可以说不同风格的造像都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石刻艺术。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多个朝代大规模建造,建造时间长,延续时间久,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文化资料,好不夸张的说已经成为洛阳最为标志的旅游符号!很多外地朋友来洛阳,首当其冲推荐的就是龙门石窟,小编每年都要在不同时节去至少三四次,而且每次都要在卢舍那大佛前面驻足很久,仰望佛首,双肩宽厚,雕刻自然流畅,看她的面庞,温和平静,能让人忘却所有烦恼,心神归一。 当然,作为来洛阳旅行的首选之地,小编还是建议错峰出游,尽量避开五一、十一之类的节假日,因为游客真的很多,给人带来的体验也较差,比如交通堵塞、乱扔垃圾之类,甚至还有人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出现攀爬石窟之类的乱像,在此也是希望龙门石窟景区能够加强管理。 最后感谢读者阅读。感谢点赞! 【龙门石窟值得看!表面上只是看造像、看碑刻,实际这组大型文物石雕群承载着北魏到北宋,中华文明数百年发展史,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为主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就连美帝那种"三无单位",也会绞尽脑汁抢走宾阳洞中的北魏石雕《帝后礼佛图》。】 东洋有个小迷妹,曾以武则天为楷模,仿造奉天寺建立本国东大寺 @北京精气神儿 公元493年前后,也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之际,黄河支流伊河东西两岸,龙门山下,突然聚集了不老少石匠,他们是奉命攀爬峭壁,开凿石窟的。然后这工程就收不住了,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再到隋、唐、北宋,一干就是四百多年。 末了儿的成品嘛,由南向北绵延了1公里,共计开掘了50多个中大型洞窟,打造大小佛像9.7万余尊,其中身高最高超过17米,最矮的仅仅2公分。其中伊河东岸的山头全被唐朝窟龛占了,西岸开发权由另外几家共同所有。 窟,说白了就是洞,石窟就是人造山洞。北魏的古阳洞、火烧洞、皇甫公窟、莲花洞、魏字洞,等;唐代的惠简洞、极南洞、万佛洞,等等。唐朝强盛的时候,真舍得给龙门山投钱,所以洞窟修的也气派,部分以寺、堂命名,例如奉先寺。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不论规模还是艺术,它都力压龙门石窟群所有兄弟窟。寺中供奉的卢舍那佛,面容慈祥而饱满,相传就是武则天的美颜石像,其自身意义趋向于为人世间播洒光明的使者。陪着卢舍那一同驻窟的主要还有:天王、力士、胁侍菩萨等,栩栩如生的大像十一尊。早先都上过色,可惜全掉光了。 当年日本圣武天皇崇拜东土大唐,他的光明皇后很迷武则天。所以,两口子听说武后雕琢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麻利儿委派僧人来扫听消息,回头建起了东大寺,用来平抑心中那种仰望而不及的复杂情感。 龙门大盗岳二爷,到底还是摆了洋鬼子一道 @北京精气神儿 龙门西山偏北的宾阳洞,项目经理是北魏宣武帝元恪,洞中原有两组珍贵浮雕,即:《北魏孝文帝礼佛图》以及《文昭皇后礼佛图》,民间通常合称《帝后礼佛图》。 大概其九一八事变前夕,美国人普艾伦游历龙门石窟,两眼冒着贼光就回来了,稍后落脚北平琉璃厂儿,开始酝酿他的"小偷计划"。当年琉璃厂儿满大街文玩商人,普艾伦希望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一来二去瞄上了岳彬,因为那老小子卖过佛头,"今儿卖了明儿还有",年年卖年年有。 就这样,合同也签了,主要条款如下:五年后岳彬交货,普艾伦给他四万块钱,不知袁大头还是什么钱。 里通外国偷石雕?《帝后礼佛图》果然还就丢了?!就在淞沪抗战,举国动荡之际,岳彬买通洛阳当地的国民军,生生将《帝后礼佛图》凿成了碎石块,运回北平又拼上了。残缺部分依照拓片重刻,岳二爷真有这手艺。 时间来到1952年,国家展开"五反运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反对偷漏税,当时岳彬铺子也黄了,却没躲过查账。这一查不要紧,他跟普艾伦签那张旧合同露馅儿了,接茬儿又在他家里翻出了《帝后礼佛图》石雕残片。眼瞅着犯罪证据确凿,岳二爷收押进监。 现如今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收着《北魏孝文帝礼佛图》,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霸着《文昭皇后礼佛图》,每每假装无知无邪小伙伴儿。 但是,琉璃厂儿老行家顶多呵呵一乐,因为谁都明白那东西不对,无非就是岳彬版本的高仿而已。 这是一个期待争辩的结论 @北京精气神儿 石窟只是中国文化宝库诸多亮点之一,我们广袤国土之内还有数不清的古村落、古建筑、古园林,无一不精彩,无一不惊艳。 期待未来某一天,国人能够重拾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力,因为中国不仅要争创科技强国,中国就是文化大国。热爱中国文化是本分,弘扬中国文化是义务,文化强国强于心,勤学文化不失足,也不迷路。 龙门石窟内涵无限,此处只做简单疏理,欢迎您来补充讨论呀! @北京精气神儿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头条号美食旅游达人"田间的记录簿",一个生活在洛阳,却在四处晃悠不安分的男人 。 龙门 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龙门,又称伊阙,地处古都洛阳南郊。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是宋代苏过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 龙门山青水秀,环境清幽,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同时,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它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影响集中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6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龙门石窟,可称为龙门宝窟 龙门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关注"田间的记录簿,"关于洛阳的一切问题,我都会告诉你最靠谱儿的答案,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我是写书法的小学生 我叫刘国峰 A,中国四大石窟 B,北魏到现在 C,5A风景 不用长脑子都必须要去看 不看 说明你真没长脑子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5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 石窟开凿于北魏,先后历经数个朝代,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石窟实行一票制,包含龙门石窟、白园、香山寺三个景点,全价120元,学生票半价60元。 春夏秋开放时间是早上7点下午6点半,冬天7点半到5点半。4月到10月还开发了晚上游龙门石窟,世界是6点半到10点。线路推荐可以: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在去龙门石窟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北魏开凿的石窟全部集中在西山,唐代开凿的石窟则分散在西山和东山。 参观龙门石窟时,最好从前门进,不要坐三轮车从后门进,这样从后门出来,一来可以到河对面观石窟全貌,二来过一个桥就是东山的石窟了。 2、从停车场到景区有一段路程要走,这个时候您可以选择观光电瓶车全程12元/人 ,分段2元到4元/人,也可以步行走全程1个小时,还有龙门石窟的景区的大部分的景区在龙门山的半山腰,这是就需要走一部分台阶了,请女士尽量不要穿裙子! 3、河畔有一个卖纪念品的市场,有大量的仿唐三彩出售,请游客朋友们慎重购买。 4、龙门石窟北500米处山崖建有广化寺,为北魏时的龙门八寺之一。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