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那些叫喀斯特的景观(一)
喀斯特,在中国又称"岩溶"
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和地貌的总称
"喀斯特"(Karst)
原是斯洛文尼亚一个高原名字
因广泛发育石灰岩
形成的景观特别而典型
故以"喀斯特"
来命名全球相类似的现象和地貌
后来逐渐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地球表面大约有10%的陆地
为喀斯特地貌
而中国的喀斯特
约占国土面积的13%
主要分布于南方
滇、黔、桂、川、渝、鄂、湘、粤等省区
是全球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分布区
在空间分布中,四川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川南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川东米仓山-大巴山的秦巴山地、川北横断山东缘、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龙门山前山地带。此外在川东平行岭谷区,四川盆地中部低山区也有零星的喀斯特分布。
乐山沙湾硝斗岩天坑 周建军 摄
如海浪波涛的石芽、如林而立的岭脊峰丛、深陷于大地的天坑、地宫般的洞穴以及琳琅满目的洞穴沉积物、深幽神秘的落水洞、似人如兽的石林、叠瀑层湖,色彩奇幻的地表钙华……
青岗坡喀斯特绝壁及岩洞 魏廷华 摄
这里既有秦巴山地南北过渡带喀斯特,又有青藏高原东缘地表钙华带,还有龙门山前山带极为罕见的砾岩喀斯特。四川不是喀斯特最为丰富的地区,但却拥有最多样化的喀斯特地貌。
通江诺水河龙湖洞中的鹅管群 杨建 摄
川东北:南北过渡带的喀斯特
主要分布于四川东北部川陕交界处的米仓山、大巴山。这一区域属秦巴山地南麓,秦巴山地是划分我国南北的分界线,纬度偏北,气候温凉,导致溶蚀力下降,以岭脊型峰丛、小型天坑、落水洞为特色,同时发育繁复的地下溶洞系统。
广元、巴中、达州,都有大量喀斯特发育,形成曾家山、米仓山大峡谷、光雾山、诺水河等,众多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体的景区。
川洞庵的天窗与地窝 李忠东 摄
曾家山与汉中天坑群毗邻,天生桥、竖井、落水洞密集。
米仓山峡谷,喀斯特峡谷深邃,绝壁高悬。
米仓山峡谷的壶穴群 李忠东 摄
潜龙十八潭,潜流沿岩层层面裂隙侵蚀、溶蚀、旋蚀,逐渐在岩层间形成空腔进而发展成为双层壶穴,极为奇特。
双层壶穴 李忠东 摄
鼓城山位于广元旺苍县,分东西两山,水平的石灰岩,在抬升与切割作用下兀立地表,状若天鼓。
岭脊型峰丛,南北过渡带特有的峰丛类型,巴山大峡谷之上的岭脊型峰丛"仰看成峰、俯看成丘"。
燕子岭峰丛位于南江光雾山,是岭脊型峰丛的经典,由震旦系白云岩形成,石峰峭拔,石笋林立。
溶洞,喀斯特中最常见的类型。通江县诺水河分布着128个溶洞,规模之宏大,洞型之奇特,钙华之齐全,堪称"诺水洞天"。
狮子洞石笋 李忠东 摄
广元雪溪洞,隐在潜溪河畔,洞长8000米,洞内沉积物丰富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