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亲王府 地址: 北京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 交通: 公交22路、46路、88路、102路、105路、109路、地铁4号线 停车场: 大木仓胡同33号 开放时间: 00:00-24:00 门票价格: 免费 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 附近景点: 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故宫、恭王府、地坛公园、什刹海公园 府邸历史:600多年 明永乐年间中为少师姚广孝的赐第。 清师进关,定鼎燕京。顺治帝将此府第赐予叔叔郑亲王济尔哈朗。作为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封邸。王府重建后,历代王爷也均有所修缮和扩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德沛对府西部花园的扩建,并将花园命名为"惠园"。 郑王府坐北朝南,原布局自东而西分三部,东部前躯突出,是王府主要殿宇所在;中、西部概因随街势退缩,中为另一院落和西部花园范围。该处最为著名的是它的花园——"惠园",乃京师王邸花园中的最佳者。 惠园 1861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赐死王府第十三代主人端华,并革爵、籍没家产。将王府转赐道光帝第八子钟郡王奕诒,改称钟郡王府。 同治十年又发还给已恢复世爵的庆至,复称郑亲王府。 民国时期,末代郑亲王昭煦先是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王府赎回后租给中国大学为校址。 中国大学 1949年3月中国大学因无资金而停办。郑王府在解放后成为了教育部机关所在地,部分干部的家属宿舍也设在王府。府内原有的后罩楼和一些附属建筑被拆除,改建成教育部办公楼和宿舍楼。西部的花园另建二龙路中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中部)。 1985年,对郑王府进行了修缮。郑王府今为国家教育部址,中国教育基金会所在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中国教育基金会(郑亲王府) 历代府主: 明朝时期:姚广孝 清代郑亲王府 时期:济尔哈朗 清代简亲王府 时期:济度、德赛、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纳亨 清代郑亲王府 时期: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 清代钟郡王府 时期:奕诒 清代郑亲王府 时期:庆至、凯泰、昭煦 姚广孝: 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 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明永乐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太子少师。 姚广孝 元末明初,中国有两个非常奇葩的和尚。一个饥饿所迫做了和尚,后来还俗打下江山当皇帝,开辟了新的王朝。一个衣食无忧皈依佛门,成为一代高僧,后来"闲得发慌"颠翻了另一个和尚创建的王朝。前者是朱元璋,后者即姚广孝。 朱元璋 明代,有两位最著名的谋士,他们都被后人冠以"明代第一谋士",各有各的粉丝。一位辅佐父亲朱元璋夺江山称帝,建都南京。一位指点儿子朱棣夺帝位为皇,移都北京。前者刘伯温,死因成谜;后者姚广孝,高龄寿终。 刘伯温 姚广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黑衣宰相"并不一定官居宰相,而专指在中国、日本对政事影响比较大的僧人。"黑衣"是指黑色的僧衣。"黑衣宰相"大多在朝廷有官职,在寺庙有法号。 历史上有名的"黑衣宰相"有慧琳,姚广孝,太原雪斋,北条幻庵,南光坊天海,以心崇传等,其中以姚广孝最为著名。他既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助朱棣问鼎天下;他也是明朝紫禁城的设计者,督建故宫,负责迁都,一手规划了今日北京城之布局。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他还组织编撰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其中《永乐大典》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贡献巨大。 永乐大典 在明初佛教渐成颓势之时,晚年的姚少师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道余录 姚广孝,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他病逝后被追赠为荣国公,谥号恭靖。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诏告姚广孝以文臣身份入明朝祖庙。凡入明朝祖庙的大臣皆是有开国之功的武将。 姚广孝是明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文臣身份进入明朝祖庙之人。 姚广孝 姚广孝,苏州人,出生于1335年,小朱元璋7岁。他出身于医学世家,却对行医毫无兴趣,自幼生活安逸,衣食无忧。14岁时父母离世,姚广孝自遁佛门,法名道衍。之后又拜道教席应真为师。他涉猎广泛,学识渊博,精通佛、儒、道三教,与佛儒道三教的学术领袖关系皆甚佳。 江南道教杰出代表 席应真 1348年,21岁的和尚朱元璋结束流浪,回到皇觉寺,旋即起义,20年后成为帝王,创立了大明王朝。 1348年,14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数年后成为一代名僧,他不去辅佐皇帝朱元璋,却去投奔藩王朱棣,策划了"靖难之役",掀翻了朱元璋传给建文帝朱允炆的"龙椅",拥立燕王朱棣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朱棣与姚广孝 "黑衣宰相"姚广孝,一位看似充满矛盾的人。他身为高僧,心中却有仕途;他身居高位,却无求富贵。朱棣让他还俗,他婉言谢绝。身在红尘的他,还辞谢了皇帝御赐的府邸和美人。他上朝穿朝服,退朝着僧服,居于寺庙;把御赐的财物全部转赠姚氏宗族。 北京紫金城 老照片 他功成名就,在中国史、文学史、建筑史、佛教史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冷清孤寂,好友至亲在他"改天换日"后纷纷疏远。数百年来他被冠称"妖僧"。 1418年姚广孝于庆寿寺病逝,享年84岁。他的三大预言相继成为现实,令世人称奇。与明朝开国功臣、第一谋士刘伯温的心寒离世相比,姚广孝的人生无疑是圆满的。 道洐禅师 姚广孝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清军入关后,这栋府邸的第一位府主。 济尔哈朗,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努尔哈赤之侄,努尔哈赤同母胞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 舒尔哈齐曾与哥哥努尔哈赤并肩患难,建立后金政权后权力仅次于努尔哈赤,渐生叛心。舒尔哈齐反叛努尔哈赤获罪被幽禁时,济尔哈朗尚且年幼,努尔哈赤将其抚养在宫中。所以济尔哈朗自小与皇太极一起长大,与其他皇子们关系也颇佳。即便父兄因反叛获罪,济尔哈朗依然受到努尔哈赤的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济尔哈朗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伐,立下战功赫赫,被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 共柄国政 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他随皇太极攻打明朝,军功累累,晋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期四大亲王之一,也是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的非帝王直系子孙的亲王。 郑亲王 济尔哈朗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共同辅政年仅六岁的顺治帝 1644年5月,清师入关,定鼎燕京,清世祖顺治将此府邸赐予清代开国元勋、叔叔郑亲王济尔哈朗,作为他的封邸。同年10月又封他"信义辅政叔王",掌握清廷政权一时。但随着多尔衮的得势,低调的济尔哈朗命运起了变化。 济尔哈朗 1647年2月,济尔哈朗因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罚银二千,并罢免了辅政职务。 1648年3月,他又被诬劾获罪,降爵为"多罗郡王",四月又恢复亲王爵位。九月被授定远大将军。 1649年济尔哈朗先后攻克60余座城,凭靠军功东山再起。 1650年班师回朝。同年,多尔衮意外猝死。 顺治亲政后对历经三朝的济尔哈朗更是礼遇有加,生前死后极尽尊荣。1655年,57岁的济尔哈朗寿终正寝。他有妻妾17人,共育子女24人,爵位世袭10世17代。 郑亲王 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度: 济尔哈朗次子。 济度出生于1633年,因济尔哈朗长子富尔敦18岁早逝且无嗣。次子济度被封为郑亲王府世子。 1651年,多尔衮死后被清算时,17岁的济度受封"简郡王"。 1654年11月,受命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伐郑成功。 1656年击败进犯福州的郑成功军队。1657年3月,大军回京,方知父亲郑亲王济尔哈朗已于两年前病逝,赶赴父亲停灵治丧之处。同年承袭父亲和硕亲王爵位, 改号"简亲王" 。1660年去世,年仅27岁。 《多情江山》中济度的影视形象 爱新觉罗•德赛: 济尔哈朗之孙,济度第三子,清初名医绰尔济外孙,母亲系嫡福晋科尔沁博尔吉吉特氏。7岁承袭"简亲王"爵位,17岁去世,无嗣。 爱新觉罗•喇布: 济尔哈朗之孙,济度次子,与德赛同年出生。在德赛离世后承袭和硕简亲王爵位。 吴三桂叛乱时,喇布任扬威大将军,在江宁、南昌一带指挥平叛。后又进军湖南、广西等地。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北京去世,终年48岁。次年,追论喇布"失误战机"罪,追革爵位。 爱新觉罗•雅布: 济尔哈朗之孙,济度第五子,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承袭和硕简亲王爵位。 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数次参加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二十九年(1691年)八月,雅布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域内)击败噶尔丹,噶尔凡逃遁,雅布没有乘胜追击就还师而归,因"不追敌"获罪被夺爵位,罚俸三年。数年后再次亲征,参加平定噶尔丹叛乱。 1699年掌管宗人府,1701年去世,终年43岁。有妻妾9人,15个儿子。 爱新觉罗•雅尔江阿: 济尔哈朗曾孙,雅布嫡长子。 雅尔江阿20岁受封世子,1702年,25岁承袭"和硕简亲王"。这是位"奇葩"王爷。 宗人府 康熙四十九年(1710),雅尔江阿掌管宗人府。"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皇宗室成员若是有陈述请求,宗人府替他们转呈报告给皇上;另外宗人府还具有向皇帝推荐宗室贤能、记录清皇宗室人员罪责过失的职责。这是一个令皇宗室成员又敬又怕的机构。 雍正元年(1723),雅尔江阿担任宗人府的玉牒馆总裁,专掌纂修玉牒——皇族家谱。玉牒馆自顺治十三年(1656)第一次题准开馆,之后每十年开馆纂修一次,每次开馆设正副总裁。 清代玉牒 雍正三年(1725)十月,雅尔江阿奏禀玉牒纂修已经完成,获赐银币。结果发现玉牒的编纂不但有遗漏,还屡屡失误!玉牒的编纂事关皇室血脉,如此重大严肃的事,雅尔江阿竟然差错连连! 雅尔江阿因此被停俸,撤六佐领归公。佐领是满旗社会的军事编制单位,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一佐领所辖人数在150-200人左右。几个月后,雍正四年(1726)二月,雅尔江阿竟然向雍正奏请 "再撤佐领,乞免停俸" ,气得素来严谨认真的雍正帝大怒,直接削了他的爵位。 爱新觉罗•神保住: 济尔哈朗曾孙,雅布的第十四子。 雅尔江阿被削爵后,神保住于雍正四年(1681)三月,袭封"和硕简亲王",成为第七代亲王。 他的结局和长兄雅尔江阿一样,削爵。兄弟两人,哥哥被雍正削爵,弟弟被雍正的儿子削爵。 1748年,乾隆下诏怒斥神保住恣意妄为,以致两目成眚,还虐待兄长女儿。削爵!诏济尔哈朗之弟贝勒费扬武的曾孙德沛承袭简亲王爵位。 《清实录》中记载:神保柱"擅令太监责打伊兄忠保之女"。(忠保,雅布第十一子,辅国将军,神保住的哥哥) 清实录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家务事,但皇宗室乃天潢贵胄,作为有爵位的皇宗室之女,亲王的孙女,竟然被下人殴打!皇宗室尊严何在?这才是神保住被夺爵的真正原因。 爱新觉罗•德沛: 济尔哈朗曾侄孙,费扬武曾孙。 费扬武,清初将领,是舒尔哈齐第八个儿子,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异母弟弟。 1735年5月,雍正封德沛"镇国将军"。乾隆年间,德沛先后任甘肃巡抚、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江总督。 1748年,神保住废黜后,乾隆选择了敦厚稳重、操守颇佳的德沛袭亲王爵。1752年,65岁的德沛去世。无嗣。 乾隆诏济尔哈朗曾孙奇阿通袭爵。 爱新觉罗•德沛 爱新觉罗•奇阿通: 济尔哈朗曾孙,济尔哈朗第四子巴尔堪之孙,辅国公巴赛第十子。 清朝男子爵位分十二等级,和硕亲王是最高等级,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不入八分辅国公是第八等级的爵位。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雍正九年(1731)奇阿通袭爵"不入八分辅国公"。 乾隆三年(1738)奇阿通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职责是绝对保证皇帝的安全,能担任这项职务的都是皇帝的亲信。 乾隆十七年(1752)奇阿通袭"和硕简亲王"。奇阿通之所以能够承袭亲王爵,主要是因为他的祖父辅国公巴尔堪和父亲巴赛皆战死沙场,乾隆皇帝特加优待而选取了他。 1763年,奇阿通去世。 爱新觉罗•丰纳亨: 济尔哈朗玄孙,奇阿通长子。 1762年10月承袭"和硕简亲王"爵位。曾任"领侍卫内大臣"。1775年去世。 爱新觉罗•积哈纳: 济尔哈朗来孙,丰纳亨次子。 1776年,袭封和硕简亲王。1778年,乾隆下旨 恢复"郑亲王"封号 ,积哈纳简亲王改为"和硕郑亲王"。1784年,积哈纳去世,年仅27岁。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 济尔哈朗晜(kun)孙,积哈纳之子。 积哈纳去世时,其长子乌尔恭阿年仅6岁。1794年,16岁的乌尔恭阿袭爵"和硕郑亲王"。 乌尔恭阿育有八子,存活至成年的有六人,其中最有才干,也最为世人熟知的两个儿子端华和肃顺皆被慈禧所杀。 肃顺画像 爱新觉罗•端华: 济尔哈朗仍孙,乌尔恭阿第三子。 1846年端华袭爵"和硕郑亲王"。 不久,道光帝诏端华为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1850年,道光帝临终时授端华"顾命大臣"。由此拉开了端华悲剧的序幕。 端华 道光帝薨,咸丰帝即位初年,也曾一番壮志,欲扭转乾坤。他勤于政事,日理万机,怎奈内有太平天国和北方农民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入侵,俄国趁火打劫。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和中国三千多年来未有过的西方列强入侵,全让他遇上了,令他心竭力疲。 在位期间的咸丰不断被迫同各侵略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又丧领土又赔款。 咸丰 登基没多久,咸丰便由踌躇满志变为了逃避现实,醉心温柔乡。自咸丰二年起,他多次选秀,尤其宠爱叶赫那拉氏(日后的慈禧)。 1860年咸丰携佳丽们弃宫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不敢回京,派弟弟奕訢前去割地赔款议和。 圆明园残垣 1861年7月,在避暑山庄的咸丰一病不起,他拟遗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命端华、肃顺、载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顾命大臣"。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咸丰同时授予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御赏"章一枚,皇太子载淳"同道堂"章一枚(实际由其生母叶赫那拉氏.慈禧掌管),作为符信。咸丰规定,经顾命八大臣草拟的谕旨,必须加盖这两枚印章,方为有效。 慈安太后 咸丰六弟恭亲王奕訢机智练达有才干,令咸丰非常嫉羡,登基后他始终将奕訢排斥在最高核心权力层之外,即使临终安排后事也不例外。咸丰的亲信肃顺等人也因此将奕訢视为对立面,极为排挤。这令奕訢颇为失意。 费尽心思防止皇权旁落的咸丰,怎会料到:正是因为他的安排,皇权旁落到了外戚手中!他的安排,促使两宫皇太后与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咸丰生前平庸,难以肩扛大清的天下;临终前不但将诺大的国家交付给一个六岁孩童,还埋下了巨大隐患,爱新觉罗一族自此开始黯然失色。 1861年农历8月17日咸丰离世,慈禧欲垂帘听政,遭到了肃顺等人的激烈反对。爱新觉罗氏的大清怎么能让后宫的外姓女子干政? 慈禧(复原年轻慈禧的照片) 慈禧暗中派心腹回京,向奕訢求援。奕訢收到信号后,于农历9月1日化妆成萨满(神职人员),赶赴行宫面见两宫皇太后,密商决策与步骤后,立即返京进行部署。 9月11日两宫皇太后与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又围绕"垂帘听政"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彼此咆哮,互不相让,小皇帝当场被吓尿了。 9月23日咸丰灵柩起驾回京,启程一天后,两宫皇太后借口"新帝年幼不能全程护送先帝梓宫",走小道提前抵京。然后,速召奕訢。而护送灵柩的队伍因逢滂沱大雨,四天后才抵京。 9月29日,八位顾命大臣随同咸丰灵驾一同抵达京城。 9月30日,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突然发动宫廷政变,宣布在承德避暑山庄就已备好的谕旨,宣布端华、肃顺等人罪状。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的所有责任推卸给八大臣;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等罪名,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大臣职务,退出军机。10月1日任命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 恭亲王奕訢 10月6日,于菜市口处斩肃顺。行刑时,刚烈的肃顺不肯下跪,刽子手残忍地用大铁柄击断其双腿,迫使他屈膝,然后挥刀处斩。 同日,慈禧又颁诏赐白绫给怡亲王载垣(康熙六世孙)、郑亲王端华,命二人于宗人府狱中自缢。并将两位亲王革职、爵位连降八级,从世袭罔替、最高级别的"和硕亲王"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另外五位大臣或被革职或被流放。开国元勋后裔、爱新觉罗王爷、清廷重臣命丧慈禧! 肃顺 紧接着,慈禧将原来拟定的年号"祺祥"改为"同治"( 共同治理 之意),于农历11月1日 垂帘听政 ,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7年的统治。 这场宫廷政变发生在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因其改变了祺祥年号,又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端华的嫡福晋钮祜禄氏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同治十一年(1873年)二月初三日选秀女时,同治钟意端华外孙女阿鲁特氏,在慈安太后的支持下,阿鲁特氏被指立为同治的元配皇后。 同治"立后"之事未听从慈禧安排,阿鲁特氏又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这令慈禧非常憎恨,她霸道干涉同治的婚姻生活,禁止同治夫妻俩亲近。同治大婚不到两年便驾崩了,几个月后,阿鲁特氏便逝于宫中,年仅22岁。 阿鲁特氏(同治帝的皇后) 爱新觉罗•奕诒: 道光帝第八子 慈禧发动政变赐死端华后,将王府改赐道光帝第八子——钟郡王奕诒,改称钟郡王府。奕诒成了王府第十四代主人。同治七年,年仅25岁的奕诒薨逝,无嗣。 爱新觉罗•庆至: 济尔哈朗仍孙,奇阿通玄孙、积哈纳之孙。 1871年袭爵,1878年薨。 同治三年(1864),清廷恢复了郑亲王爵位。奇阿通玄孙、端华的族叔承志袭爵。同治十年(1871)承志因为曾经命令护卫玉寿殴打并杀死主事福珣之罪,被夺爵圈禁。积哈纳之孙庆至袭爵。王府发还给庆至。 自端华、肃顺死后,郑亲王一宗受到沉重打击,虽然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但已经失去了参政、执政的资格。 爱新觉罗•凯泰: 济尔哈朗云孙,庆至之子。 1878年袭封和硕郑亲王,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王公们也四散奔逃,凯泰逃难到北京南郊的固安,在惊惧中病逝,年仅20多岁。因为当时条件不允许,丧事简办,购棺入殓,运回祖茔落葬。 爱新觉罗•昭煦: 照煦,字绍勋。济尔哈朗耳孙,凯泰之子。 凯泰去世后,他的遗腹子照煦出生,1902年便袭封郑亲王,由叔叔乐泰抚养长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小郑亲王年仅12岁,无官无职无主见,懵懵懂懂地就在革命的浪潮中 成为了"前朝王孙"。 照煦 大清终结,"郑亲王"更是有名无实。自小习惯挥霍的照煦不谙管理家务,一切大小事务均由管家闫继武经办,全靠卖家底维持生活。 1918年,昭煦仅以2500元的价格就把郑亲王府祠堂的建筑物卖给了新街口南大街路西的高阳李家。 1924年,又由闫继武经办,他把王府抵押给了西什库教堂,却没见着钱。到了第二年六月无力归还抵押款,教堂起诉至法院,要求拿王府房产抵债,此时中国大学出资15.5万银元替王府偿还债务。 1925年9月,王府租赁给中国大学做校址,中国大学聘照煦为名誉董事。郑亲王一宗从王府里面搬了出来。昭煦与叔叔乐泰分家后,搬到北京西城区果子市居住。 不懂治家,管家捣鬼,卖家底的钱最终落入照煦手中的只有一、二成。当所有的房产、家当都卖尽了,闫继武便出主意卖地。就这样,诺大的家底很快便殆尽了。 不谙世事的昭煦,在欺骗的网中挥霍,生活状态越来越差。在忍受了几天饥饿之后,他终于放下亲王的尊严和颜面,用身边 唯一的家传玉佩换了一辆人力车 ,开始了他人力车夫的生涯。 40年代,北平一家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以最后一位王爷昭煦为题材的恐怖片,票房大卖。电影中,将昭煦刻画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强奸杀人犯,把郑亲王府描绘成是一个经常闹鬼的鬼宅。 昭煦 这部名声大噪的电影,触怒了照煦,他怒气腾腾地将这家电影公司告上了法庭。法庭当场裁定电影公司污蔑,判其向昭煦公开道歉;罚电影公司13亿法币作为给昭煦的赔偿。昭煦胜诉。 在通货膨胀的民国年代,13亿的法币就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人民币左右,仅够勉强维持昭煦大半年的生活开销。而昭煦拿到这笔钱,立刻拉着自己的一群朋友去酒馆潇洒快活,来了一场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狂欢。几天后又被打回了原形,继续拉人力车。 人力车夫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闫继武怂恿照煦将郑亲王济尔哈朗坟上的两棵古树卖给姓徐的木材商人,这位商人又把古树转卖给日本驻华使馆,这引起郑亲王宗亲的强烈不满,与照煦打官司,宗亲们认为:亲王爵是你昭煦的,但郑王祖坟不归你,不能卖!官司一直打到北平解放,土地归国有,官司也不用打了。此时照煦也已身患重病。1950年,大清朝最后一位郑亲王去世,终年50岁。 照煦共有6个儿子,长子中学时落水溺死,其余五子均长大成人,有的在解放后参加革命,南下工作。 郑亲王府 郑亲王府的昨昔: 郑王府原状: 郑亲王府位于西城大木厂(今大木仓胡同),东为郑王府夹道(今大木仓北一巷),西侧为二龙坑(今称二龙路,实际王府西至今日的大木仓北二巷),府后为劈柴(今辟才)胡同。王府创建于清代进关之初,坐北朝南, 全部面积八十余亩,房屋九百余间,是清代四大王府之一。 郑亲王府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瑞典学者喜仁龙所摄郑王府花园照片上可见园中有天香堂、为善最乐堂、来声阁、西仙楼、跨虹亭、净真亭等建筑。其中天香堂为五间周围廊歇山顶大厅;来声阁为五间歇山卷棚顶屋宇;西仙楼是一长排二层楼阁;净真亭为一座双卷棚屋宇的前出抱厦;跨虹亭建于水池上,歇山顶四出悬山抱厦,造型精巧。 跨虹亭 郑王府遗存现状: 原王府西部"蕙园"曾是京中最具盛名的花园,如今仅存一院落。王府东部保存尚好,有街门,面阔3间;正门面阔5间,前出踏步之间,浮雕丹陛犹存;正殿面阔5间,台阶间亦存丹陛;并存东配楼面阔5间,西配楼只剩靠北面阔3间;最后为正寝,面阔5间。中国大学使用时改名逸仙堂,今尚延用。 郑亲王府 郑王府东部主要建筑: 正门: 原郑王府正门开在口袋胡同(今天的大木仓北一巷),朝东。现在的正门位于大木仓胡同35号,是中国大学1933年出资6000元兴造的"朱漆仿古大门"。面阔三间,绿琉璃瓦顶,硬山式。门上挂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牌子;门前立有"郑王府"的石碑;正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墨绿色铸铁路灯,为中国大学时期所立。 郑亲王府 大宫门: 面阔五间,绿琉璃瓦顶,硬山式。殿前正中台阶有汉白玉丹陛石,门外两侧有一对三米高的石狮,雕于清朝初期,所以门前的院落又称"狮子院"。《大清会典》记载:亲王府门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屋顶上可覆绿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兽,大门上的门钉用九行、七列共63个。 郑亲王府 阿斯门: 阿斯门是王府﹑宫殿等较大建筑群中的一种旁门或侧门的专有名称。 阿斯门的作用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佣人出入使用,非正式场合也走这个门。郑亲王府围房两侧各连接阿斯门一扇,均门阔三间。 阿斯门 围房: 从正门两侧向东西延伸,折向北,灰瓦顶。 银安殿: 正殿,又称银銮殿,民间称皇帝的正殿为"金銮殿",称王爷的正殿为"银銮殿"。这里是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方才打开。 《大清会典》中规定银安殿的形制:亲王是面阔7间,郡王是5间,"辛酉政变"之后,郑亲王府曾改赐给改赐道光帝第八子钟郡王奕诒,改称钟郡王府。奕诒去世三年后又发还给第十五代郑亲王庆至,银安殿形制没改回来。所以郑亲王府银安殿是面阔五间,绿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正中台阶有汉白玉丹陛石。该殿在中国大学时期曾被易名"和乐堂"。 郑亲王府 银安殿 正殿东西配楼: 银安殿前东西两侧翼楼面阔五间,如今东配楼五间俱存,西配楼仅存靠北的三间。 垂花门: 即后寝门,位于逸仙堂前。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非常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后寝(逸仙堂): 原本是王爷与妻妾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面阔七间。中国大学时期时将王爷的寝殿改为"逸仙堂",延用至今。至今门楣上依然悬挂着国民党元老谭延闽题书的"逸仙堂"描金匾额。后寝东、西配殿,各面阔五间。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创办"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中国大学"。1925年9月,校址迁至郑王府,1949年3月,因经费匮乏中国大学停办,历时36年。1989年"北京中国大学校友会"申请复办,1994年获批"北京逸仙学院",1996年更名"北京逸仙专修学院"(民办)。 逸仙堂(郑亲王府) 附近景点: 中山公园:4A景点,距离此处2.6公里。 北海公园:4A景点,距离此处2.7公里。 景山公园:4A景点,距离此处3.3公里。 故宫:5A景点,距离此处3.8公里。 恭王府:5A景点,距离此处3.8公里。 地坛公园:4A景点,距离此处3.9公里。 什刹海公园:4A景点,距离此处4.4公里。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北京王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