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宝馆 相信许多人都去游览过故宫,欣赏到了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观赏到了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其实,故宫还有一座珍宝馆,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第一室)、乐寿堂(第二室)、颐和轩(第三室)。 国宝档案——珍宝馆 珍宝馆或许是你不太熟悉的另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 这里展示部分故宫珍宝馆的精美藏品,与君共赏! 【明孝端皇后的凤冠】 珍宝馆中展出的帝后服饰中,这件凤冠是惟一的一件明代皇后的凤冠。 孝端皇后王氏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与万历皇帝大婚成为皇后,享有了一个女人所有的尊荣,却得不到一个妻子应有的快乐。万历皇帝对她没有一丝兴趣,皇帝深爱着郑贵妃,并且为了这个女人,数十年对朝政消极怠工。郑贵妃做梦都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自己拥有皇后的凤冠,为此万历一朝后宫祸患不断。 郑贵妃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孝端皇后在位42年后,在深深的痛苦中逝去,她的这件皇后凤冠也随她葬入地下。一件皇后的凤冠折射出两个女人一生的痛苦。 【清 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宫礼制用器,"金瓯"初为盛酒器皿,后比喻疆土、政权。在清代被视为镇国之宝,世代相传。此杯周身嵌满珍珠、宝石,是清代皇帝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岁元旦子刻,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举行开笔仪式。仪式中皇帝将"屠苏酒"注入"金瓯永固"杯,陈于案上,伴随烛光,书写吉祥语句,并浏览本年的时宪书。 此件金瓯永固杯由清宫造办处制作于乾隆六十二年。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极为关注,他不仅亲自审阅图样,还数次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满意为止。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乐天"亦为阳文,"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金"奉天之宝"玺】 这是一方金"奉天之宝"玺,通高17.5cm,边长12cm。此玺为清初皇帝的印信,模制而成。方形,双龙钮,并附"奉天之宝"圆形牙牌。 "天子之宝",清早期,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满文篆书。面11.9cm见方,通高8.3cm,纽高5.1cm。附系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书满汉字"天子之宝匮"。 "盛京十宝"之一,用于祭祀祖先及百神。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二十八日遣大臣阿拜代祭清帝列祖,其祭文中钤有"天子之宝",所钤极有可能就是这方宝玺,制作当在清太宗崇德时期。此宝的交龙纽及满文篆字的印文风格也与这一时期的金质"奉天之宝"一致,是清前期十分重要的典章文物。 【金累丝龙纹嵌珍珠宝石帽顶】 衣冠服饰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差别的重要标识。清代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同时借鉴汉族冠服的形式制定了冠服制度。如皇后着朝服时所戴冬朝冠以薰貂制成,上缀珠纬,贯冬珠,有金凤、金翟、猫睛石、青金石、珊瑚等为饰。 金累丝龙纹嵌珍珠宝石帽顶,这件帽顶高不过10厘米,但用料讲究,工艺极尽精巧,奢华精致也是宫廷首饰的共性。帽顶上的龙用金丝盘绕焊接而成,帽顶上镶嵌多颗珍珠和一块巨大的红宝石。 【金嵌珍珠宝石塔】 这是一座金嵌珍珠宝石塔,通高129cm,底边长62cm。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塔共用黄金8.5万克,大珍珠293颗,绿松石、红珊瑚、青金石等各种宝玉石500余块。 此塔原供奉于重华宫崇敬殿佛堂中,重华宫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时的居所。整座塔运用了錾刻、锤揲、镶嵌等多种工艺,细腻精湛,各类宝石点缀其间,更显得其高贵、华丽,是清宫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金嵌珠宝圆花】 这是一个清朝的金嵌珠宝圆花,为古代妇女头上的饰品。金质底托上镶嵌珠宝。中心为一颗大块的祖母绿宝石,外围嵌两圈小颗的祖母绿与红宝石,每圈各15粒,宝石皆随形。最外嵌一圈珍珠,共16粒,且外围皆有可系缀的套环。 圆花中心及外圈宝石中所选用的祖母绿宝石号称"绿宝石之王",它晶莹通透,碧如新柳,肉眼可见祖母绿宝石内部天然生成的包裹体,这些俗称"蝉翼"的绵绺纹等天然杂质是其他宝石所少有的,更是人工制品所不能的,丝毫不影响其本身的价值,也为鉴别其真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这是一件清朝的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为盛酒器。壶身通体以掐丝珐琅西番莲纹为地,盖、颈、肩、腹、足等处有对称布置但大小、形状各异的画珐琅开光,开光内饰人物、山水、花卉、庭院等图案。 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都是由西方引进的技术。此壶造型沿用明代金执壶样式,开光内图案虽作中国人物、景致,却杂糅了欧洲绘画的表现技法,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皇家艺术珍品。 【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 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的盆为木胎,口沿髹金漆,花朵用红色勾边,色彩鲜明悦目。盆内以碎料块为盆土,点缀点蓝金属叶片,上立翠竹三竿,绿色明快,质地纯净,用金属丝缠裹绿色丝线弯折而成的枝条嵌于竹竿中,顶端系翠叶子,错落有致。竹竿旁放置青玉湖石三具,并翠竹笋一只。竹竿相拥而立,湖石、竹笋距离稍远,繁简高低相映成趣。 这件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材质名贵,制作细腻,风格清雅,是案头清供中的佳品。 【金累丝嵌珠宝五凤钿】 清代,后妃的礼帽和日常的便帽与明代差别很大。这件展品是清代后妃平时佩戴的便帽,称为钿或钿子。钿一般用藤丝,纸板或细铁丝缠绕上黑色丝线,编成帽架,再用各种宝石、珍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 这件点翠嵌珠宝五凤钿以铁丝、纸板为架,其外缠绕以黑丝线编织成的网状纹饰,表层全部点翠。钿前部缀5只金凤,凤口衔珍珠、宝石流苏,凤身上嵌珍珠、宝石等物。这件钿共用去大珍珠约50颗,二、三等珍珠数百颗,宝石200余块。 整件钿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我们看到慈禧太后在很多画像中,头上戴的就是这种钿。 【金镶珠宝二龙挑子】 这件挑子为二龙戏珠造型,龙为金累丝,火珠中心嵌红宝石,环绕点翠祥云纹,有十一只流苏。为皇后,皇太后专用。 【金嵌宝石镂空花卉八方盒】 此盒用金成色较高,盒上以镂雕、累丝及镶嵌三种工艺组成不同的纹饰,共镶翠、蓝宝、红宝、碧玺等上好的各色宝石318粒。 清代金器承袭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纹饰较明代繁缛复杂。据记载,1928年12月5日,北平特别市政府清查颐和园物品委员会在仁寿殿共清点出两件与此件相同的金盒。 【金錾花如意】 器身上部弧凸,背部扁平,首、中、尾三部分外膨呈椭圆式,其形制是仿照清中期宫廷流行的三镶如意的式样而制。通体錾刻镂雕缠枝花,花纹繁复,玲珑剔透。其内中空,首、中、尾三部分分别设随形椭圆盖,以合页与器身相连,可以放置香料,设计极为巧妙。 三个盖面均以碧玺为花瓣、珍珠为花芯、红宝石为花瓣、翡翠为叶片组成花卉图案。在盖上一周、整器上部边缘一周和背部边缘一周均满嵌碧玺、翡翠、蓝宝石、料珠等,形成颜色相间的宝石装饰带,其用量超过百颗。配黄色寿字结并下连丝穗。 【金瓶珍珠花树景】 瓶金质,九成金。扁方形,两侧饰狮耳衔环,以錾刻的菱格纹为主体纹饰。银质内胆。瓶中插黄金树,以碧玉为叶,珍珠作花,金丝为蕊。这种将金与珠、玉结合的工艺同北方少数民族的金器制作可能有着内在的文化传承关系。更多珍宝馆藏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