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每一次对楼市的误判,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在过去的20年里, 有多少人因为曾经"看空"楼市, 以至于他们最终的财富值与他人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后悔莫及 。 01
买房时扭扭捏捏,回首时后悔莫及 朋友老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王的家乡在一个四线城市。从2009年开始,他因为工作原因去了省会城市。 两年后,他谈了个女朋友,并计划结婚。买房的事情自然被他的家人提上了日程。 当时当地的的平均房价是3000元。如果他想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大概是98平米,总价29.4W。 然而,他身边的人总给他释放"看空"楼市的信息。同事告诉他现在别买,房价可能会跌,要等。 他的老板告诉他要小心,毕竟他没工作几年,也没多少积蓄,一旦他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其中,他将立即身无分文。 出于"谨慎",老王决定再等三年,看看市场行情如何, 心里想:"让别人先试试水,房子不亏时,他再买。" 但2011年以来,房价失控,炒房者带来的蝴蝶效应广泛蔓延,房价一天一个变化。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老王觉得自己已经"买不起房" 。 原来3000元的房价三个月后涨至近7000元,涨幅超过100%。 老王觉得他负担不起,关键因素不是他手里的钱不够首付,而是"在炒房的背景下,开发商要付全款,居然不支持贷款"。 二手房市场更让人尴尬,房东们挂牌价开始群魔乱舞,原本100万元的房子,现在挂牌提高至200万元,而且还不愿意卖。 老王最初关于房市"唱空"的想法,最终让他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别人的房子从30万涨到100万,自己的27万现金还是27万现金,银行利息只增加了5000元左右。 与身边买家"巨额资产"的升值幅度相比,5000元的升值幅度相形见绌。 我相信"老王"的案例并不是少数,多数人可能都有亲身经历。 02
房子会涨还是跌,国家已表态 时间维度进入2021年8月。截至7月底,全国房地产调控已超过350次。 仅8月5日,四大城市相继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包括离婚买房、房产赠与、限购加码等。 虽然没有出现新的措施,但这一次只是对之前调控的修修补补,但从中也能发现很多问题: 打补丁的方式,让买房渠道收缩得越来越紧凑, 如果你还想"钻空子"买房,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2022年楼市怎么样,房价会涨还是会跌,不要"误判",国家已经表态房价涨跌基本明确。 2021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定下了基调。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直言: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房价预警机制,落实城市住房调节主体责任制,实现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的基本目标。 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如雨滴般加大。到6月,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350次。 但从后期各个城市发布的"限跌令"就不难看出,稳楼市依旧是主旋律。 03
关于买房什么时候合适 什么时候刚买房子合适,未来3-5年,刚上车合适吗? 关于这一点,央行货币专员樊纲给出了建议,2018年,范刚提出了用六个钱包买房的策略。 他指出, 如果只是需要用家里的6个钱包付首付,建议尽快买房。 之后被地产界广泛诟病,认为樊纲是在支持买房养老。2021年上半年,范刚在参加一个房地产论坛时,重申了"六个钱包"的观点。 樊纲说,他最初的说法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他并不是真的想鼓励买家变老。 在目前的房价水平下, 刚需当然无法自己独立购房,依靠依赖家庭父母和长辈们的支持实属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么,樊纲所说的"建议尽快买房"是否准确?小万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说法并不全面。 2020年全年房价涨幅不到10%。2021年以来,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出现了高热的迹象。 在2020年突发事件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一度受挫。 为了重振经济增长势头,美、日、英、韩等诸多国家纷纷启动"发现金"模式,美联储、日本银行、欧洲央行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期间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大手笔进行"印钞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球89%以上的国家房价都在上涨。 所以, 从通货膨胀的"预感"和财产保全的表现来看,越早买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