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十年里,他已经记不得在收藏这件事上花了多少钱,平常保养一次要花上一个星期,不过这些他都不在乎。因为每一件红色藏品的背后,都烙印着一段深刻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01
收藏30年 藏品3000件 你了解红色收藏吗? 红色收藏,是指对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遗存的收藏。 在辛志强的红色收藏里,让我最感兴趣的藏品,是一架65式哨所镜。 这是一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大倍率望远镜。哨所镜作为一件军事器材,是海防,边防和野战部队用作远距离观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当时咱们国家在光学领域专业比较匮乏,光学组件基本上就是从德国、捷克进口来的。"辛志强一边说,一边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大册子,红色的封皮上写着"二九八厂志"几个大字,他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翻到记载有这只望远镜的那一页。 这个重十几公斤,个头和一个寻常女生差不多高的大家伙,拥有25倍、40倍焦段变焦,口径达到100毫米。也许是觉得纸上的数据不够直观,辛志强索性把它搬到了屋外的阳台,实际演示给我们看。在泛黄的镜头里,远处的雪山、建筑、塔吊,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这架望远镜,也仅仅是辛志强近三千件藏品里的其中一件。 在他新房的复式小二楼,十来平米的空间内摆满了藏品,主要以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军用物品为主。藏品涉及的范围也颇多,包括鞋靴类、服饰类、通讯类、光学类以及生活用品类。 在辛志强目前收集的藏品中,基本上有90%的藏品达到了馆藏级别。作为乌鲁木齐收藏家协会的一员,他的这间小屋子已经被授予"红色教育示范点"的称号,平日里除了一些红色收藏爱好者,还吸引了不少学生群体前来参观。 02
花了100块 为一把铁锹 辛志强的爷爷辛锡贵今年96岁。 这位获得过"开国将士"勋章的老兵,在1949年参加扶眉战役时右腿被炸伤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将陷入险情的战友救了出来,也因此被推荐火线入党。尽管如今年近百岁,老人依然坚持每天阅读党史书籍,看新闻,在读党报党刊的同时,一边做着笔记。 爷爷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生在革命家庭,红色基因流淌在血液里,从小的耳濡目染,让辛志强对红色文化充满了兴趣。 这个兴趣,是不自觉养成的。 爷爷穿过的军服,戴过的军帽,系过的腰带,还有经常对他说起的革命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他心里不断生根,发芽。 但他不满足于爷爷的旧物,他开始自己学习历史、收集红色藏品,到现在,已经快要三十年。 辛志强的第一件藏品,是一把军用工兵锹,那是央求父母用家里两三天的生活费买来的。他爱惜得不行,喜欢,却又一直舍不得用。只有每年植树节的时候,他才会把它拿出来,连刨树坑的时候也是格外小心翼翼,生怕碰坏了它。 九十年代的时候,乌鲁木齐的军用物品都聚集在北门那一片,军被、军服、军鞋什么的,这里就是男孩子们的天堂。那会儿的男生都喜欢穿陆战靴,辛志强也穿。但他懂得更多,他知道什么鞋子好,什么东西值得买,以至于后来大家买东西前都会来问他。说到这,辛志强笑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自豪。" 他记得在他买完工兵锹之后的大半年,市面上出了一捆写有毛主席语录的长锹,都是用章刻上去的,其中有两把字迹清晰。他一眼就相中了这两把锹,但老板开价很高,一把要一百多。他实在太想要了,跑回去问家里,家里说,"你想什么呢,一百多块钱买一把圆锹?" 辛志强收藏的语录锹 他不甘心,连着两三个周末,一直搁老板那里磨叽。一边瞅着老板,怕人家把锹卖给别人了,一边又不停地跟老板讲价。讲价的时候还不能说低了,怕扰乱了市场价格,触及到人家底线,以后再找人家买东西也不愿卖给他。 软磨硬泡了大半个月,老板也受不了了,估计是看这孩子确实喜欢,又或是看到了一个学生坚持不懈的诚意。他终于如愿以偿,这两把语录锹,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这间屋子里。 对于玩收藏的人来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固然最好。但也有不如意的时候,这份不如意,到现在也存在着,这是辛志强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你喜欢的一样东西,前面都看好了,就是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被别人买走了,心里面真的会很难受。" 03
藏品的背后 烙印着历史 辛志强早些年的收藏途径都是通过实体店,他会利用寒暑假出去旅游的机会,跑到全国各地的跳蚤市场里"寻宝"。再后来有了简单的互联网,他在QQ上和人联系,让人家用邮政包裹寄到新疆。如今的方式就简便多了,基本就是用手机,走微信、走淘宝、走闲鱼。 在红色收藏这个圈子里,辛志强也算是小有名气。两年前,圈里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壶王",因为他的军用水壶藏品款式多,种类全,成色新。这些壶都是他十几二十年来,一点一点收集得到的成果。 这套65式军用水壶,是辛志强最喜欢的一套壶。"它们最早叫红绿灯,后来叫四朵金花。"四种水壶,红黄蓝绿分别按照兵种对应消防兵、防化兵、海军、陆军。他在10年前就收集到了这套水壶的前三个颜色,最后一个绿壶,硬是在十年后才从一个内蒙的卖家那里辗转得到。 辛志强不仅军壶收藏的多,鞋靴、服饰也不少,还有其它光学类的,通讯类的。从中国第一套50式军服,到国旗班穿的皮靴,再到抗美援朝战士用过的毛巾。每拿出一件藏品,他都能立马说出这件藏品的年份、历史。 这三十年里,他已经记不得在收藏这件事上花了多少钱,平常保养一次要花上一个星期,不过这些他都不在乎。 因为每一件红色藏品的背后,都烙印着一段深刻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辛志强的藏品太多了,这个小屋子显然放不下,他想要有一个合适的地方,更好地存放和展览这些藏品。 开一个红色收藏馆,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80后的预备党员,给了我简单又质朴的回答。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些东西,包括这些有历史价值的红色文化物品。你只有接触到这些物品,了解它的历史价值,才能体会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优越感。它不是在某个时期突然达到的,它都是一步一台阶,是咱们这些革命家一步一个脚印,用鲜血和生命祭奠出来的。" 上班的时候,辛志强是石化车间一名普通的工人,下了班,他喜欢进到厨房捣鼓吃的,研究点菜谱。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一点,就和他在平日里保养藏品的时候一样。 他常常会在保养藏品时走神,想到这个物件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它背后的故事会像画面一样,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 有时候这么一想,就是一整天。 作者 | 楼东昱 图片 | 楼东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