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老山前线作为烈士殉葬品的书法收藏 许武谦 三十二年前,我收藏了一幅书法作品,一位国内知名书法家的作品。 一九八六年的云南老山前线。当时,全国正掀起一股"老山"热,老山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地方,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前线的新闻报道,战斗英雄的事迹宣传,"猫耳洞"、"老山兰"成为全国上下人尽皆知的新词语。在老山前线,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后方人民寄来的鞋垫、背心、磁带、书籍、水果罐头等各种慰问品及慰问信件,全国各个阶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礼品慰问前方将士。这时有一个牛皮纸大信封寄来了陕西西安市书法界人士的深情慰问——书法作品。 这是初春的一天,我去一处前沿出击点上参加某侦查分队代号为" 801"战斗的出征誓师大会,这里是距边境五百米的麻栗坡县八布区那登乡大龙村。几名穿迷彩服的士兵正在打扮布置着会场。他们将一幅幅宣纸书写的书法作品挂在丛林的枝桠上,用石块压在矮崖壁上。这些书法,内容上大体是"战士万岁"、"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守卫祖国的勇士无比光荣"等赞美之词,字体各异,有隶楷行草各种字体,一幅幅都是那样的精美,遒劲而有力。一颗高大的木棉树上火红的花朵开的鲜艳,树下军旗飘扬。随后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将士列队举起拳头出征宣誓。 在春天的阳光下,在绿绿葱葱的丛林背景下,一幅幅白纸黑字的书法作品是那样的显眼夺目。大山,木棉,丛林,红旗,高举拳头的士兵,与一幅幅书法作品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 那次战斗,有一位战士牺牲了,他名叫姚风雨,战后被成都军区部队授予一等功。还是在那块出征前的山坡地上,举行了向英雄烈士遗体告别的追悼大会。会上,那些挂在丛林上,石崖下的书法作品,在头天晚上受了露水雾气的侵蚀,已变形走了样,那幅写着"战士万岁"的字的墨迹边缘,也洇染渗开,如书体上渗出的血和泪,无不显现出书体的苍凉和悲伤,那宣纸上红色印章周围,也洇染得像战斗英雄的鲜血迸发喷溅的痕迹,无不显现出英勇和悲壮!此时,这些书法作品,就成了英雄烈士的一幅幅凄美的挽联。 追悼会过后,下了场雨,那些书法作品被雨水淋湿了,宣纸被风雨撕扯的丝丝絮絮,挂在树上,掉在地下,烂腐在泥土草丛中。 当初看到那些战士往树上悬挂宣纸时,我真为这些书法作品心疼,当他们在宣纸的边角上撕开挂树杈的裂口时,我不由在心中呐喊:完了,完蛋了,这些字毁在他们手里了。他们咋就不珍惜尊重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呢?当那个剃着光头满额满脸涂着绿一道黑一道油彩的小战士,从牛皮纸信袋里把最后一幅折叠的宣纸取出,抖展开往树桠上挂时,让我给拦住了,我笑着说,小伙子,这幅让我留着吧,做个纪念。小伙子看着我迫不及待地把信袋掖藏进衣服里,脸上绿黑油彩线条抖动,无声地跟我笑了笑….. 其实,当时的我也不懂书法,只是觉得这些个字写的好看,写的别致,写的有力,而那些个士兵,咋就不点不懂得美得艺术价值呢?没有艺术欣赏呢?而随便轻易地就让它们烂在了山野之中了。但事儿过后,我知道,我想错了。 当那些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举起拳头宣誓出征的时候,你身处此地,也一样热血沸腾之时,你就会明白,那些个字,那些书法,正是战士们铿锵誓言的无声表达。当烈士追悼会上,站立一排的士兵对空射出十八发子弹代表英雄走完十八岁人生时,你就会明白,那些个苍劲有力的字,正是烈士的短暂人生笔记,壮行的挽幛。从这些意义上看,他们真是太懂得书法了,太懂得艺术了,他们已超越了常人的欣赏,他们对书法的艺术欣赏已经深深地渗进了他们的骨血里….. 我收藏的这幅书法,是那组书法作品中的一个代表。这幅字是中国当代书法家赵熊先生写的,赵熊先生现在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他在三十年前题写的书法作品内容是这样的:"风流人物看今朝,英雄业绩超千古",落款"敬赠老山前线英雄将士,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赵熊",正文是篆书,笔法遒劲有力,落款为行草,龙飞凤舞中也一样透着力量。 我上网查过,赵熊先生如今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老书法家的作品随着岁月的步伐如今愈加娴熟,更加完美。与三十多年前的那幅作品相比较,那个就显得有点稚嫩,有点年轻,但正是这种稚嫩和年轻,才显示出这幅作品的难能可贵,这不仅代表老书法家书法进程的一个脚步,一站路程,同时,三十多年前的他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可以说,他与老山前线将士有着相仿的年龄,有着同样的青春血脉,他崇敬老山将士,热爱老山将士,而这些都在他字里行间底片曝光一样地显现出来了,青春的活力,青春的力量,跃然纸上。 我曾想与老书法家取得联系,让他重温一下他年轻时代书写的这幅墨迹,交流一下他当初书写并寄赠老山的感受,谈一下老山前线这批书法的去向归宿,以及老山将士与这些书法同样悲壮辉煌的命运…..我想,老先生一定会跟我一样情热心动,而心动情热之时,说不定还会另外题赠我这位也是当年的老山战士一幅好字呢。我的一位战友在听了我的这些想法后,半开玩笑的说,嘿,你就不怕老书法家跟你夺"爱",回收他的这幅作品吗?那毕竟是老先生年轻时代的一个代表作,对于他更有着行程纪念的意义,经过了战争洗礼的代表作,老书法家青春岁月的婴儿呀! 三十多年来,我时不时地拿出这幅作品,铺展开,看一看,瞅一瞅,注目凝视之时,一张张火红年代青春岁月的照片便上下跳动,一幅幅气壮山河的画面便层层浮现,这时的我,不仅读出了宣纸上的美,字里行间的美,更是读出了那里面包含的故事,那书体及故事蕴藏的崇高之美,伟大之美。我自傲我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欣赏家了。 我庆幸我的这一收藏,但也绝不为那些与战士同化为边疆泥土的书法惋惜,那些逝去的——同战士一道逝去的东西,今天仍换来人们无穷的追忆,留恋和赞叹。而"活"着的——它们中间的一个代表,被我这个当年同样为老山前线的战士留存了下来,收藏了起来。在见证那个久远年代的同时,自身愈更加弥显珍贵意义非凡。 三十二年后,我收藏着一幅书法作品。("老山杯"有奖征文推荐作品) 作者在1985年南线期间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是他与麻栗坡县八布区江东乡小学的学生们在一起 侦查连战士向一等功臣姚风雨烈士遗体告别 作者收藏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