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邂逅延吉冷面是在盛夏的西单手帕胡同西口,据载1943年一位李姓的朝鲜族老太太在湖人西口开了家新生冷面馆,专营冷面和小菜。可惜,冷面馆早就搬到西四了,还开了两家分店。 第二次邂逅延吉冷面是在府右街北口。一个路口,短短百米,却有2家延吉餐厅,再加上附近就是中南海,这生意得有多红火。 确实,延吉冷面是无数北京人的心头好。从初夏到出伏,去延吉餐厅的人总是排着队,过去经常有端着面碗,就着窗台吃的盛况。陈晓卿、高晓松等当年可没少来这吃面。据传,这排队吃面的盛况,甚至还曾惊动过中央和市级的领导。 延吉餐厅的延吉冷面 到底有什么魔力? 首先是要够"冷"。冷面汤是一碗面的灵魂。据说这面条的配料其实很日常,无非是酱油、盐、糖、味精之类,在家也能自己调制。 餐厅里的一般都是提前一天熬好的,生酱油已经熬成了熟酱油。再将面汤用过冷机冷却,温度控制在4-8℃,这样就能保证第二天顾客有冰爽可口的冷面了。 据介绍,过去在延吉餐厅吃面的老顾客,在点菜之前,总爱先要上一碗冰凉的冷面汤,酷暑天儿里,别提多解暑了。 其次是面条要劲道。延吉冷面是荞麦面,每天都是现吃现压。从早上开始,做冷面的师傅就已经开始和面煮面了。然后过凉,边用手抖边用风扇吹。之后便可以按分量浇汤放配料上菜了。 这配料里,有少许泡菜、半颗鸡蛋、一片苹果、一勺芝麻和一两片肉,然后放上辣酱,倒上白醋,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据传延吉餐厅的酱料是从祖上传下来的,配料也不难,无非是辣椒粉、酱油、蒜、香油、胡椒粉等,但就是地道。值得一提的是,这酱料是和白醋一起放在调料台上的,吃多吃少,食客自己把握。 冷面啤酒辣牛肉 延吉餐厅老三样 来延吉吃冷面的老顾客,大多爱点"老三样",也就是冷面、啤酒、辣牛肉。 首先说啤酒,它在北京的发展可是颇有一番波折,自民国时期初涉中国市场,可谓屡受挫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外埠啤酒进入北京,以及冰箱的普及,冰镇啤酒成为了北京人的消暑佳品。在延吉门口,您总能看到拎着脸盆暖壶排队打散啤的街坊们。 试想一下,三伏天儿里,花几毛钱打一暖瓶散啤,拿回家放冰箱里冰上。夜幕降临,在大杂院儿的房檐下、门道里、大门前支上桌子,拍个黄瓜,烙几张饼,倒上冰镇啤酒,要是再能来阵晚风,那滋味儿,别提多美了! 在当时,散装啤酒可是紧俏货。很多国营饭馆卖散啤,都会搭着凉菜一起卖,搞"捆绑销售",您要是不买凉菜,就甭想买到散啤。不过人们对散啤的热情也是满满的,为了喝口啤酒,挨宰也值。 散啤其实是生啤(鲜啤),刚生产出来的,没有经过巴氏消毒。因为包装水平不高,瓶装达不到保存生啤的要求,所以只能散打零卖,尽快出货。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的提高,北京已经很少见到散装啤酒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瓶装和易拉罐装的啤酒了。 这样的冰镇散啤,在加上一盘拌辣牛肉,解辣又解暑。后来随着烧烤的普及,延吉也加上了烤羊肉串,活脱脱一个街边的地道小馆。 延吉餐厅的延吉冷面 原来并不正宗? 您要是去延吉吃过那里地道的冷面,就应该知道,那和北京延吉餐厅的延吉冷面其实完全不一样,从制作工艺包括制作工艺、用料、汤色、外形、器皿等等都相差甚远,味道更是差得不止几条街,唯一比较像的地方,可能是用的都是荞麦面吧。 当然,这些变化肯定是经过了"本地化"了的,是适合"北京口味"的延吉冷面,却并非地道的朝鲜冷面。 如今,随着胡同的拆迁,西四附近的老街坊越来越少了。但每到夏天,老人们还是会如候鸟一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再吃上一碗冷面。 对这些老街坊来说,如果夏天有味道,那一定是延吉冷面的味道。 今年夏天,您去吃延吉冷面了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黄 勇,北京的延吉冷面,北京纪事 [2] 北京传统文化联盟,"城东买北啤 城西买五星" 还记得那些年排队打过的散啤吗?,2020.6 五百年前,新文化街还叫石驸马大街 实验二小 奋斗小学 鲍家街小学 新文化街的这些学校您还记得吗? 实验二小 北京四中 中央音乐学院,新文化街原来这么有名校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