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亮相的鼓楼西大街 改造后亮相的鼓楼西大街,近来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上一篇咱们也说了,鼓楼西大街的整治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西城区首个重点推进完成 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同时这也是中轴线申遗第一个亮相 的项目。 为什么鼓楼西大街是第一? 一是历史因素 。鼓楼西大街形成于元代初年,历明、清、民国于今,700多年间,钟鼓楼的位置变了,什刹海的范围小了,但胡同的走向和长度几乎没有变化。 二是地理因素 。鼓楼西大街位于鼓楼以西,而鼓楼正处在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根据过去"前朝后市"的规划原则,这也是北京最早的商业中心。 三是文化因素 。700多年岁月悠悠走过,在这条胡同里留下了内容庞杂且独具特色的鼓楼文化。 前两天,我们介绍了元明两代 鼓楼一带的繁华景象。接下来,咱们书接上文,来讲讲清代及民国时期 ,鼓楼一带的商业变迁。清代:正阳门外最盛 鼓楼街次之 满清入关后,实行"满汉分治 ",即原居内城的汉人、回民等尽数迁到外城,而腾出来的内城则是给"从龙入关"的八旗。 顺治五年,清政府重申前令,要求除了"寺院庙宇中居住僧道勿动","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 ",限期次年年底前搬完。 由此,至顺治六年年底,内城已经成为旗人的天下,内城的商业,则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 八旗在清北京城中的分布地图,图源网络。 但偌大一座城,生活着数十万 旗人,这自然少不了各种市肆 ,但"农工商贾俱非所习",不得不仰赖"移居南城"的民人来做后勤供给以及各种服务 。 仅仅两年后的顺治八年,清廷便有新政颁布:大清门前棋盘街"两旁系故明市肆,许贸市如故。 " 据此,内城钟鼓楼、东四、西四等"故明市肆 ",应该也都恢复了的。 1865年周培春绘《北京地里全图》中的钟鼓楼和什刹海一带。 到康熙五十九年,朝鲜使臣金昌业在遍览京城之后,就曾留下资料:"城内人家无空隙,皆瓦屋,而路旁人家虽僻巷尽开铺子……市肆,北京正阳门外最盛,鼓楼街次之 ……城中市肆北最盛,次则东牌楼街,西不及东,西牌楼南北路旁皆官府及诸王宅第,铺子仅十之二三。" 由此可知,清代鼓楼一带的商业也颇为繁盛,仅仅在前门之后,位列第二 。 同样也是因为满汉分治,钟鼓楼和什刹海一带成为正黄旗和镶黄旗的领地,其中的西涯本就处于什刹海腹地,历来就多王府 ,有诸如恭王府、庆王府、涛贝勒府、阿拉善王府等。 而在什刹海北岸,还有一座醇亲王府 ,曾住过不少王公大臣,比如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纳兰明珠 、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 、嘉庆年间的成亲王永瑆 、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 、溥仪父亲醇亲王载沣 等。 如今,这里则是宋庆龄故居 ,整座府宅坐北朝南,府后便是鼓楼西大街。 如今宋庆龄故居的正门,图源网络。 如今的宋庆龄故居,图源网络。 这些住在钟鼓楼和什刹海一带的高官,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什刹海的自然风光 ,既有湖光水色、莲荷稻香,也有寺院庙宇 的庄重静穆,其附近繁华的街市 也为其提供了诸多便利。 另一方面,这些王公贵戚的消费,也促进了鼓楼一带商业街市的繁荣。民国:消费大潮来袭 王府井、天桥、西单趁势崛起 鼓楼渐趋落寞 到清末及民国时期,随着商业主义大潮 的兴起,北京市民们的消费欲望 日益膨胀,由此也影响到了整个北京的商业格局 。 最为繁华的还是要数前门外 。 随着火车线路的建设,前门成为交通枢纽 ,在传承原本商脉基础之上,又多有变革创新,许多老字号 便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吃的有都一处的烧麦、便宜坊的烤鸭、月盛斋的酱肉、六必居的酱菜、稻香春的糕点,喝的有张一元的茶叶,玩的有三庆园、广德楼等戏楼,用的有瑞蚨祥的绸缎等。 可以说,前门外商业街引领着整个京城的消费潮流 。 民国时期的前门大街,图源网络。 民国初,王府井 和天桥 异军突起。 其中的王府井是北京时尚的源头 ,面向的是各国外交官、传教士、教授、协和和德国医院的医生、富商等,创出了"金街 "最初的名气。 民国时期的王府井大街,图源网络。 而天桥则是随着清末清理内城、开放天坛公园、修建铁路和公路,定天桥为新的有轨电车线路的终点站 等新政的颁布,加之一大批民间艺人的聚集,成为了北京平民消费 的不二之选。 民国时期天桥老照片,图为戏班子"全家福",即父母、子女、媳妇全家一起表演的戏曲摊子,西皮、梆子、大鼓、花鼓齐上。这种夫妻对唱、父子合演、一家齐上的场子很多过去天桥很多。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随着西单牌楼"厚德商场 "的建立,西单的商业日益繁盛,在空间上与王府井形成对称,填补了内城西部的商业空白,成为北京又一个新的商业中心。 1956年的西单北大街。 唯独鼓楼,没有如前门、天桥一般的交通优势 ,也没有如王府井地近使馆区 的区位,只有随着八旗制度终结没了钱粮俸禄不得不自谋生路的王宫贵胄 ,他们大多靠典当度日,坐吃山空,最终都逃不掉穷困潦倒的结局,而鼓楼也随着清王朝的日薄西山逐渐衰落 ,落到了前门、西单、王府井、天桥等几个商业区之后。 但老话讲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毕竟是"朝后市",钟鼓楼和什刹海一带的鼓楼大街、烟袋斜街、鼓楼市场、荷花市场 等,在北京城依旧是能数得上的,这也是老商业街的底蕴所在吧。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最为繁盛的当数鼓楼大街 ,老百姓爱叫"后门大街 ",也就是如今的地安门外大街 ,而鼓楼西大街较之则是要差上一些。 1947年的地安门大街 正如朱光潜先生在《后门大街》中提到:"后门旧为旗人区域,旗人破落了,后门也就随之破落。 "(后门即地安门) 在朱光潜先生的文字中,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地安门外大街,"不是贫民窟,一切却是十足的平民化 "。 除了百姓们日常所需的餐饮小吃,诸如油条烧饼和卤肉肥肠 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古玩铺和荒货摊 ,都来自这一带的破落户,虽说大多都是破铜烂铁,没什么收藏价值,但"偶尔遇到一两件,实在比隆福寺和厂甸的便宜。 " 尤其是后门桥和火神庙一带,正是后门大街最热闹的地方,灌肠铺合义斋、福兴居、谦祥益北号、天汇轩大茶馆、品古斋、桥儿满、"风筝金" 等,都在集中在这里。 1901年的火神庙东牌楼前。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曾是晚清扑户 的集中地。他们在这里摔跤卖药 ,"观众白看摔跤,每天人山人海。摔跤表演历来有之,他们研究编撰了一些套路,配合严谨默契,观众百看不厌。 " 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摔跤这门武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北京跤术为基础的中国式摔跤成为国家正式竞赛项目,这其中就离不开这些扑户开馆授徒、设场卖艺。 总而言之,钟鼓楼和什刹海一带的商业地位在民国时期有所下降 ,但其作为朝后市,在京城的商业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鼓楼西大街两侧胡同 轶闻掌故多 最后再来说说鼓楼西大街吧。 从地图上看,鼓楼西大街东起鼓楼,西至德胜门,是一条东南方向朝西北方向延伸的斜街。 几百年来,虽然什刹海水面变小 了,鼓楼西大街不再临水 ,但这条街依然随着湖岸的走势,从西北斜向东南,走向始终未变 。 元明两朝,胡同的名字都很简单,就叫"斜街 "。 元大都中的斜街 到清代,胡同分两段,东段为鼓楼西大街 ,西段为果子市 。 1752年的北京地图中的鼓楼西大街和果子市(笔者自注) 民国时期,胡同则是分为四段 ,自东向西依次为鼓楼西大街、甘水桥大街、果子市大街和丁字街。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丁字街、果子市大街、甘水桥大街和鼓楼西大街。 1965年,上述几段胡同合并,又并入了香厂胡同,统称鼓楼西大街 ,并沿用至今。 1997年《西城区地名图》中的鼓楼西大街。 最为有趣的是鼓楼西大街沿街的胡同 ,比如棠花胡同、孝友胡同、铁影壁胡同、迁善居胡同、甘露胡同、铸钟胡同等,都颇具特色 ,且有着不少轶闻与掌故 。 棠花胡同 原名糖房胡同 ,是京城有名的"糖市 ",聚集了一批专门制糖的作坊。 棠花胡同,图源@阿比源。 孝友胡同 本是药酒胡同 的谐音,胡同里原本有家名为"北义兴"的酒铺,因其店内的"四消酒"对消食、消水、消暑、消气有特别的效果,且价格低廉,生意很是不错。因其出售的药酒装在用葫芦做成的容器里,俗称"药葫芦",于是这条胡同渐渐就被叫成了药酒葫芦胡同 。后在晚清简称为药酒胡同 。 孝友胡同,图源网络。 乾隆年间,因胡同地近成王府 (今宋庆龄故居),成亲王永瑆常来此小酌,还曾专门为其题写了牌匾。 铁影壁胡同 中曾有座铁影壁,最初来自元代健德门内的古刹,明初改建北京城,北城墙南移,铁影壁被遗弃城外,嘉庆间年,鼓楼西大街北侧新建护国德胜庵,铁影壁被运至庵前作影壁,庵前的胡同便被称为铁影壁胡同。 铁影壁胡同,图源网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文物贩子 盯上了这块铁影壁,几次三番想"购买"它,但都遭到了德胜庵住持僧人的严词拒绝 。为铁影壁免遭厄运 ,住持与当时的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联系,于1947年将铁影壁运到北海澂观堂 前。 北海公园内的铁影壁 迁善居胡同 得名于1911年以后,其由来和一则改过自新的故事有关。传言早年间在胡同里住着一个姓李的年轻人,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幸而后来改过自新 ,在胡同口开了家小饭馆,自食其力。店老板请人为其起了个"迁善居 "的字号,取"君子见善则迁之,见过则改之 "的意思,后来胡同也因此得名。 迁善居胡同,图源网络。 甘露胡同 形成于明代,初名甘石桥 ,以胡同南口的桥而得名。清代改为甘水桥 ,1911年后称甘石桥,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为甘露胡同。 甘露胡同,图源网络。 这座桥地近载沣的摄政王府,且地方僻静,宣统二年(1910),汪精卫 就选中了这里作为暗杀载沣 的地点,但炸药还没有布好事迹便已暴露。 铸钟胡同 里有座铸钟厂,钟楼的大钟 以及大钟寺的永乐大钟 都是在此铸成的,胡同也是因此得名。坊间还流传着明代"铸钟娘娘"舍身铸钟 的故事。 铸钟胡同,图源@张儒刚。 此外文革期间,梁漱溟 在这条小胡同里居住了七年左右。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鼓楼西大街已经蜕变,在恢复古街原貌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智慧设施,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 如今的鼓楼西大街 关于北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也有着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正因为我们曾经参与其中并组成了历史,才让我们更加眷恋吧。 关于鼓楼西大街 ,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 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户力平,鼓楼西大街的轶闻旧事,北京晚报,2017.08.31 [2] 袁家方. 京味儿商文化空间研究[M]. 文津出版社, 2015. [3] 王寅生,北京城这条街,刻着岁月八百年,北京日报,2017-07-07 [4] 西城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北京出版社,1992 五百年前,新文化街还叫石驸马大街 实验二小 奋斗小学 鲍家街小学 新文化街的这些学校您还记得吗? 实验二小 北京四中 中央音乐学院,新文化街原来这么有名校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