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九月,正是开学季。 说起教育,西城和海淀可算是一马当先。在西城,西单路口西南隅,甚至有一条以"教育"命名的街道。 《西单北大街、宣内大街商业网点分布图》中的教育街 教育街并不长,只有短短200米,胡同里没有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也没住过桃李天下的名师,而是因为民国时期的教育部坐落于此而得名。 教育街东起宣内大街,西至参政胡同。胡同形成于明代,本是铁匠胡同的东段。在此之前的元代,这里距顺承门不过200米的距离,据护城河不过是一射之地。 到清代,铁匠胡同析为东、中、西三部分,这里仍是东铁匠胡同的东段,因东通宣内大街,俗称穿堂门。 清宣统年间,设学部于此,1911年后,改设教育部,胡同因而改名教育部街。 《1920年北京地图》中的教育部 但胡同也并非就因此定名了,1928年,随着教育部迁出,原址改为市党部,胡同也因此得名市党部街。 《1948年北京地图》中的市党部和市党部街 直到1949年建国之后,复称教育部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定名为教育街,沿用至今。 如此看来,胡同里最有价值的地方点应该是曾经的庄亲王府、清学部,后来的教育部、市党部,鲁迅、蔡元培、章士钊等曾在此工作,梅贻琦等第一批留美生的选拔考试在这里举行…… 风云变幻,数百年后的今天,繁华的西单路口如今也只剩这一处古建筑得以留存。 如今您要是来到教育街,还能看到胡同北侧红墙灰瓦的高门大院,胡同东口的清学部如今已是市级文保单位了。明代翰林院 清代庄亲王府 据了解,这里是如今北京唯一留存的明翰林院旧址,当时出入的无一不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是全国的人才中枢,连太子的老师也都是从这里选出的。 明 "翰林院检讨"象牙牌 到了清代,这里改作亲王府,府主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广略贝勒褚英的第三子敬谨亲王尼堪。 正如《清史稿·诸王传序》所言:"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尼堪便是其中佼佼者。 他年少之时就已经在大小战役之中崭露头角,曾随皇太极征讨朝鲜,随豫亲王多铎追击朝鲜国王李倧。 顺治元年,尼堪随多尔衮一起入关,大败李自成,和阿济格一起追击败军直至庆都(今河南范县)。次年,率兵攻打潼关,大胜而归,收缴战马三百多匹。 顺治三年,尼堪又跟随豪格西征汉中,大败贼人二只虎和孙守法。同年十一月,又随豪格进军四川,与贝子满达海分兵一起平定了整个四川。回京途中还和阿济格一起平定了一波天津土寇。回京便被加封为敬谨郡王。其战功不可谓不显赫。 顺治六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叛将姜瓖,屡败敌军,后姜瓖为多尔衮招抚,尼堪也因此晋封亲王。而后,虽因徇私被降为郡王,但不久便复升亲王。 《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中的敬谨亲王府 顺治九年,孙可望等进攻湖南,尼堪被钦点为定远大将军率部征讨,顺治帝不仅钦赐了尼堪御服、佩刀和鞍马,还将他一直送到了南苑。由,此足见其圣眷深厚。 不过,可惜的是,正是在这次出征途中,身经百战的定远大将军尼堪在大破敌军之后追击二十多里,中伏,被杀。顺治帝命亲王以下官员到京郊迎接,并辍朝三日,赐其谥号"庄"。因此,西单教育街的敬谨亲王府也被称作"庄亲王府"。 《1865年北京地理全图》中的庄亲王府已经改为镇国公府 庄亲王府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进院落,西院有府门、游廊、过厅、后寝殿、绣楼、亭子和一组四合院。 现存院门三间、东耳房一间、北房十一间、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十间附南配房各四间、东耳房六间、西耳房三间、后东耳房六间。现建筑主要集中于教育街1号。 东院,如今是北京外事服务学校实习饭店。 西院,如今是武警招待所。 清学部 梅贻琦等第一批留美生在这里考试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进侵北京城。1901年,在慈禧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1905年,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自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同年12月6日,清廷下谕在敬谨亲王府旧址设立学部,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于是,教育街1-3号院就正式从王爷府变成了清学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那么多王府,为什么就选中了敬谨亲王府呢?一是因为尼堪的亲王爵是降爵世袭的,传到清末爱新觉罗·全荣这一辈,已是镇国公,不再适合居住在亲王府里了。二是全荣正好被调去守护西陵,王府正好空着呢,清政府也没钱建一座新衙门,所幸就占了人家的房子。 而全荣呢,结束守陵回家,本是件值得庆祝的事,结果到了家门口,牌匾都换了……无奈之下,只得搬到了附近的邱祖胡同和报子胡同,分东西两府。 《1914年北京地图》中的教育部 清学部建立之后,除"改学堂,停科举"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奖游学", 要求各省筹集经费选派学生出洋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美国退回一半的庚子赔款,用以资助留美学生。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生的选拔考试就在教育街举行。 清学部院内 五场考试之后,录取了程义法、金涛、梅贻琦、胡刚复、金邦正等47人,他们于1909年10月12日由上海启程赴美。 虽然美国用庚款办学的目的是为了效仿日本、英国,培养一批"亲美"的中国人,以此控制中国。但其实这批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几十年间成为了中国学术界一颗颗闪亮的明星。正如当年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也兴办了不少学校,但是日后领导独立战争的革命领袖,大多也是从这些学校中走出。 教育部 鲁迅工作了14年的地方 民国成立后,学部改为教育部。1911年,李四光曾在此地应试,考取"工科进士"。1912年,鲁迅在此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佥事(秘书)兼第一科科长。 鲁迅接到的任命状 鲁迅在京生活了14年,他的主业其实一直都是公务员,而我们所熟知的在高校当老师,其实都是兼职。 民国肇始,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真以为天下已定,可以专心建设,上台之后踌躇满志,想要"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于是便有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在教育部工作的鲁迅对此深以为然。 1933年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但春天刚过,时局立变,教育总长蔡元培等同盟会四总长愤而请辞,次长范静生代理总长。换了领导,其教育理念难免随之变动。新的教育宗旨中,不但删除了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也从"五育"之一降为完成道德的一条途径。 对此,鲁迅是极其愤怒的,甚至在日记里破口大骂:"闻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此种豚犬,可叹可怜!" 在教育部工作的14年间,鲁迅所在部门主要分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在内的文博机构,最大的功绩在于筹办了京师图书馆(国图前身)和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从筹备到搜集文物,从建馆到迁馆,都倾注了他大量心血。 京师图书馆,在抄手胡同 历史博物馆,在故宫的午门和端门 此外,他所主持的社会教育司接管了北京众多的古建筑,国子监、先农坛、太庙等重要的历史地标都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另外值得一提是,鲁迅虽不是美术生,但制图的功底并不差,不仅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设计了国徽,还受蔡元培之邀为北京大学设计了校徽,这校徽一直沿用至今。 "龙凤币"上的民国国徽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鲁迅离京后两年,1928年,教育部迁出了教育部街,改为北平市党部,街的名字也随之改为市党部街。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市党部街 解放后,此地为北京三十三中北院,后成为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的实习饭店。经改造1990年投入使用,1997年、2003年分别进行过大规模修整。 如今的清学部 关于教育街,您还知道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有兴趣的也可以在后台留言"老故事" 进入"西城老故事群"~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李斌,从今不薄读书人——鲁迅的"北京印记",劳动午报 [2] 文物古迹览胜: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3 [3] 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西城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1992 [4] 行走江湖甲,关于鲁迅:其生 其死 其时——第十二章 入仕(一),2018 [5] 民生文旅,庚子之变与清学部的诞生——西单教育街史话之二,2017 五百年前,新文化街还叫石驸马大街 实验二小 奋斗小学 鲍家街小学 新文化街的这些学校您还记得吗? 实验二小 北京四中 中央音乐学院,新文化街原来这么有名校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