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又是复盘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节点。朋友圈里小伙伴们各色年终学习报告纷纷出炉:2018年在各个学习平台的学习时长、听书数量、听课数量等等学习报告五花八门。让人除了佩服,也让人心生慨叹:这真的是一个学习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信息过载的时代。 必须承认,我在2018年,也读了好多书,听了好多课。从职业规划到心理学知识,从金融宏观到理财常识,从罗胖到吴晓波, 从武志红到香帅,从吴伯凡到高晓松,从郦波到梁冬,真的是不可谓不杂,不可谓不多。但此时站在2019年的新年回望,却发现量变并没有带来质变,反而收效甚微、事倍功半,一句话梗在心里挥之不去:"你只是假装在努力,但结局不会陪着你演戏"。 马伯庸在推荐《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里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是的,我们百般努力但依然泯然平庸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采铜在书里发问直指人心:"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才能够直面现实"?答案是:只有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但是努力,才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每个人最需要的做的不是努力去做信息的搬运工,而是先优化自己的"努力"方式。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努力这种策略性应当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试多方面上,而好的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的特点,是我们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学习和学习时长,也许仅仅意味着重复地抓起沙子,又重复地被时间的风轻轻吹去。 选择大于努力。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采铜提出了从"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两个角度来衡量。收益可以是心智的、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而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则是"收益半衰期",收益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反躬自省,我们平常最喜欢做的、做的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买几件当季流行的衣服。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等等。这就导致了我们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即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得到的也是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对于长半衰期的事件,作者提出了一个"采铜法则"。采铜法则就如同一个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物,提醒我们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比如: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方式、保持和促进健康。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事件,但它们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谓选择,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选择就是"审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能权衡好轻重,就得有价值意识,有了价值意识,就不会花时间去尝试一些不值得尝试的事情。这个关于选择的"价值论"尤其在我们时间节奏飞快而信息又过载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新的一年,借采铜先生这本《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祝福每一个人严肃地思考,认真地生活。采铜于山,日日精进,重新出发,让时间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