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录西藏往事的稀世之作 ,由犹太裔德国人叶华拍摄。这组西藏老照片主要以抓拍为主,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新旧交替的西藏。拍摄期间作者情绪细腻,呈现的效果更是令人震撼。 后附80张高清照片,都是小编逐一修复着色,全部可放大欣赏。编辑不易,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整套照片都是黑白照片,残缺破损。小编用了1整天时间逐一修复、着色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建议收藏,欢迎交流。 上一期:尘封80年的三峡高清彩照,解封后令人震撼!「60张大组图」 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初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年轻的班禅,眼睛中透出睿智。 十世班禅 确吉坚赞, 这张照片是正值 确吉坚赞 18岁。十世班禅1938年12月19日诞生在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一农民的家里。1989年1月28日,在扎什伦布寺突发疾病圆寂,享年51岁。 班禅原是对佛学知识渊博的高僧的尊称。 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系统之一,西藏佛教界认为,班禅是"月巴墨佛"即无量光佛的化身。班禅这个称号始于公元1645年。"班"是梵文"班智达"(即学者)的简称;"禅"是藏语,意为"大",二字合起来意为"大师"。 活佛系统的转世有其传统程序,寻访灵童要秘密进行,选派有声望的活佛或近侍弟子,在闭关静修后,化装分赴各地去寻访灵童。候选灵童要进行遗物验证,让候选儿童认拿前世遗物,依认辨的准确程度对之筛选淘汰。正式灵童批准后,要为转世灵童举办盛大的坐床典礼,正式继承前世的法统。 劳作的马帮 古代西藏漫长的历史中,藏人大多是从事游牧业。后来,西藏山南地带的一支农业部落逐渐兴起,励精图治,在青藏高原发展起来。 唐朝时期,13岁的**干布被拥戴继承父亲王位成为赞普。**干布表现出惊人的政治手腕:他下令对毒杀父亲的首谋和叛乱领袖进行灭族屠杀,震惊吐蕃内外,很快建立起威望并站稳王位。**干布经过连年征战,吐蕃从一个雅砻河谷的农业小国逐渐将众多小国击败,一统高原,藏民族也从此形成。 过河的喇嘛 **干布时期是吐蕃王朝最为兴盛的时期,在河西、四川等地与唐朝发生了多年冲突。唐军屡屡战败,唐朝不断和亲,**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幸福的笑容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是西藏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异、各自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类别的文化现象与艺术品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形成了诸多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礼仪和歌舞。 背背篓的藏族人 藏族人的背篓里装的都是农民常用的东西,粮食、水果、土、粪、棉花等,反正什么都有。 1956年当雄机场建成。当时修建当雄机场,部队兵力不足,地方政府就动员组织了千余名藏民支援机场建设,西藏地区物资缺乏,没有混凝土,只能利用当地碎石铺路面。藏民硬是用简陋的背篓把一筐筐石子和建筑用料背到现场,就这样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建成了当雄机场。 拉萨的旧贵族,从着装上还是区别很大的 拉萨的旧贵族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的旧贵族世家有约197个。 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即官家(封建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约占全西藏总人口的5%左右。这些贵族的形成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贵族称为"亚溪"。他们是历辈达赖喇嘛的家族成员,也是西藏最大的贵族阶层。 第二类贵族称为"第本"。这些家族的祖先曾立过功劳或者是名门望族的后代,排大贵族行列。 第三类贵族称为"格巴"。这类贵族出自名门,有的出自权贵,都曾经有人担任过地方政府的噶伦职位的贵族家庭。 最后就是一般的小贵族阶层。他们是在地方政府中有一定品级的家族。 这些贵族家庭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常常互结婚姻,攀连门第,这样就构成了一层严密的关系网络。 笑容灿烂的少女 背柴过河的藏族人 织地毯 藏毯是手工栽绒地毯的一大类,是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藏毯"分为3种:一是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的,图案较鲜艳复杂,质地轻柔;二是用绵羊细毛线编织而成的,式样较简单素淡,但也有用彩线编织成花样较多的薄毯;三是"卡垫",即垫子。用帆布或牛皮装着獐子毛、青稞秆或干草等,质地结实。配搭得宜的话,可成为家居理想的装饰品。 佛塔--布满经文 藏传佛塔即喇嘛教所崇奉之塔,也就是中国早期"塔婆式塔"的发展,俗称为"喇嘛塔"。这种类型的塔发源于西藏,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凡与喇嘛教有关的地区,都建造藏传佛塔。 江孜县的桥 江孜县的寺庙 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排名第7位。 在河里洗衣的藏人妇女 西藏的河水很凉,可称作凛冽。但直到现在,藏族人还保持着在河水里洗衣服的习惯。 巍峨的寺庙 西藏的乐队 拉萨寺院屋顶 拉萨街道 城门 拉萨市是没有城墙的,只是在局部或单体建筑外有城墙,比如布达拉宫。 逛集市的父子 涉水的喇嘛 中产阶级的民居 拉萨的民居,多为土石结构,平顶狭窗。楼房一般两层,墙基用石砌,上面用土坯垒或打泥墙,上层住人,下层作伙房、库房和圈牲口之用。 喇嘛 梳藏辫的女孩 传统习惯中,藏族男女一律蓄发留辫。其中藏族妇女的发式多以辫式为主,样式多种的辫子到现在,仍是在藏区较为常见的景致。辫子的样式,有细密多辫的,将他们齐刷刷地披于肩后;也有用红丝线、毛线或五彩丝线、毛线编独解或双辫,然后盘于头上或头帕上的等多种。要完成这样的发式,光是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多人帮忙。要先将头发洗净,再把发胶均匀地抹在头发上,梳一次头往往要花数小时。梳后的发辫既亮又硬,可维持数月不乱。 牦牛--日喀则 日喀则的牦牛遍地 母亲和孩子 母亲和孩子 孩子们玩悄悄板 拉萨的喇嘛 喇嘛是藏传佛教术语,意为上师、上人,为对藏传佛教僧侣之尊称,是慈悲至高无上的意思,有这样至高无上慈爱的人,叫做"喇嘛"。 木匠 寺院屋顶 小学生俏皮的笑 学生上课 学前的孩子 无忧无虑 修公路的人们 一对兄妹 拉萨的官员 江孜县街景 江孜县街景 江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南通尼泊尔、锡金、印度,东控拉萨,北扼日喀则,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一条要道,是南亚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 旧贵族集会 拉萨学校的校园 上课的学生 演奏的人 一对父子 新盖的学校 喇嘛 驾驶拖拉机的藏人 西藏的农机化进展经历了很多故事 医学院 61年前的西藏,没有一所现代的医疗卫生机构,广大农奴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求神拜佛是农奴治病的主要方法。因为缺医少药,疾病肆虐,天花、霍乱、伤寒等疾病流行,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高居不下,人均寿命只有35.5岁。 拉萨河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嘉黎县彭措拉孔马沟。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公元633年,吐蕃君主**干布统一西藏部落后,迁都拉萨河谷,拉萨河流域随之发展,逐步成为西藏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区域。 官员 骑着毛驴的路人 骡子帮 茶马古道是西藏的曾经的生命线,从唐朝开始存续千年。在很长一段岁月里,西藏的食盐主要来自藏北盐湖区.人们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能运回珍贵如生命的食盐。亚东边境的骡帮运输队,这里曾经是西藏最主要的国际商贸口岸。 如今,骡子帮依然存在,他们生活非常苦,虽然挣的钱不少,但过着非常辛苦劳累的生活。他们组织的几十匹骡马,日复一日地在各个村子里穿梭,为各个村落送去物资。对于这些在深山老林的村民们来说,这些物资就代表着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拉萨农民 旧贵族 木工 藏族木匠多以给土司家族做木工为生 做饭 寺院 洗衣服的妇女 雅鲁藏布江上的船工 6月至9月是雅鲁藏布江洪水泛滥的季节,一般的船难以抗抵洪水大浪 小贩 集市 医生 在传承与创新中,藏医藏药获得长足发展。藏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成立的亚东小学 摆渡人 驾船的藏人 洗衣服的樵夫妻子 我是@視觉传达,感谢朋友们"关注" ,我会持续和大家重温历史、感悟初心。欢迎在评论区"评论、留言" , 喜欢的朋友建议"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