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经历近十年发展之后已经开始疯狂收割,稳定格局之下,拼杀的是赚钱能力。
手机浏览器看上去一个尴尬的市场。Native App、超级App平台与手机浏览器一起抢夺着用户的时间,削弱浏览器的“渠道”能力。不过手机浏览器依然是用户的必备应用,网页是移动端内容的主要承载形式之一。结合相关报告和我的观察来看,手机浏览器市场已进入稳定阶段,难以再有变数。
一、又一个“BAT”生意
CNIT(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Q2手机浏览器报告显示,第三方浏览器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有量高达67%。系统自带浏览器或者手机厂商浏览器无法像第三方浏览器专注,在产品体验、服务和运营上均输了第三方浏览器一大截,因此即便它们有手机终端和操作系统这样的底层控制能力,依然被第三方浏览器压制。
在2013年愈演愈烈的BAT兼并整合浪潮中,手机浏览器进入漩涡之中。UC现已被全面被整合进阿里。QQ浏览器过去一直紧跟UC,努力追赶。百度在360凭借着浏览器渠道快速拿下可观的搜索份额之后加码浏览器,凭借着应用分优势快速成长。CNIT 报告显示,Q2渗透率排名前三的浏览器为UC、QQ和百度,另一家研究机构速途网则从下载量纬度验证了UC、QQ和百度已经成为手机浏览器三强。海豚这款曾经势头甚猛的浏览器在7月被畅游收购,标志着第三方独立手机浏览器全军覆没,手机浏览器再一次成为“BAT的生意”。
BAT纷纷发力手机浏览器一是因为抢占入口的惯性思维让它们不肯放弃任何一个大型入口;二是因为手机浏览器对搜索、电商和游戏有巨大的助力,这三块业务又是巨头们纷纷所觊觎的。还有“意识形态”之争,譬如阿里和腾讯之争就让UC浏览器变得更加重要。
总之,手机浏览器已经进入BAT联合独占的阶段,这样的事情在搜索,支付,O2O领域均在纷纷上演。
二、比拼重点为“能力”+“服务”
手机浏览器过去曾先后比拼内核,浏览速度,压缩能力以及多屏同步等功能或者性能。现在则进入“能力”和“服务”比拼阶段。PC内容自动适配,对HTML5页面的呈现已是基础功能,很难拉开差距。多屏浏览器的数据和账号同步同样成为标配,每家手机浏览器在智能电视以及接下来的智能手表上均会做对应的浏览器。
手机浏览器正在超级app化。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自定义添加WEB 插件实现个性化服务,你可以定制首页,可以安装社交网络插件,还可以安装一些电商或者O2O生活服务,譬如内置地图、外卖、充值、彩票等;另一方面,浏览器自身在突出安全、支付、扫码和搜索这样的基础能力。
这时候手机浏览器这个超级app比拼重点是“能力”和“服务”,玩儿的已经是生态和协同。单独的只能满足用户浏览网页的手机浏览器将难以跟上节奏。手机浏览器正在上演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在各种能力和WEB生态号召力上,BAT的优势毋庸置疑。
三、变现步伐正加速
在UC被全面整合到阿里之后,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UC对阿里财报的贡献。阿里Q2移动电商平台交易额超过16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0%,移动平台交易额占比达到32.8%;移动端的收入达24.54亿元,同比增长923%,移动端收入占比19.4%。实现这一点与UC浏览器在Q2完全融入阿里密不可分,UC正在像新浪微博一样给阿里导入大量流量。
电商只是UC加快变现步伐的一部分,今年高调推出神马搜索则是第二个重头戏。
与之类似,QQ手机浏览器正在将流量大幅导入搜狗新搜索,均显示搜索引擎已成为浏览器重点变现方式。
第一阶段是广告+内容流量费,譬如导航页、启动页面广告、内置搜索引擎流量分成,均是将流量导入给其他平台,价值较低;
第二阶段是手机游戏,利用分发渠道能力与手游厂商开展联运,UC九游藉此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