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说自己比李白强,历史上李必有多厉害?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因为背景是唐朝时期,所以也难免会让人想起唐朝的那些厉害的诗人们,再加上皇帝是李隆基,所以也会让人想到李白。剧中的李必也说过,自己远比李白要厉害。在剧中我们或许是看不到了,毕竟整部剧发生的时间只有一天,而历史上的李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是不是真的比李白要厉害?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这一年,正是李白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这一名句的那年。时值开春,离故事中的上元节刺杀事件过去也没有几个月。

是日,玄宗携着杨玉环在兴庆宫龙池东的沉香亭前赏花,宫廷乐师李龟年带着一帮梨园弟子组成的人肉MP3静候在旁,只需圣上一个响指,就可以立马开奏。但正当李龟年准备指挥各声部开唱的时候,玄宗眉头一皱,道,“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命李龟年拿着“金花笺”去找李白填写新词。不出一会儿,带回了三首应景之作《清平调词》。

玄宗见了诗,顿觉春风扑面,龙心大悦,叫李龟年赶快带人调抚丝竹,引吭高歌。

这一年,李白43岁,已过不惑,虽然才华深受圣上的喜爱,但在宫中的位置,仅是个没有任何权职的文学侍从,整天被锦衣玉食供着,唯一的任务就是奉旨赋诗作文。这跟李白治国经邦的宰相志愿,相去甚远。

李白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官场不如意,还被一位叫李必的后生diss了。《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对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声嘶力竭道,“李太白一心盼着能参与政务,有朝一日,能为大唐执笔国策。如今四十三岁,却还只能做这种,后宫冶游助兴轻浮之词,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强…”。

剧中李必的原型,名为李泌,如易烊千玺手执拂尘的形象还原,他是一位道家人士,此番“我比李白强”的豪言,还真不是妄言。历史上的李泌,周旋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还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实际上的宰相,于内婉转提议、调和关系,于外纵横捭阖,修齐治平。纵观古今,或许都难觅第二人。

天宝三载,李必年方22,就他初见张小敬的劝服话术来说,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职场新人,比如一上来就把身世背景全露了底,什么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便与宰相张九龄成了忘年交,九岁与太子成了朋友,还常跟皇帝辩论道法真意。

虽然是显得有些缺乏城府了,但也句句属实。

李泌不仅出身好,还是个绝对的天才。公元728年,唐玄宗在勤政楼召集三教九流汇聚一堂,举办非正式的“学术研讨会”。旁里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在相互诘难中独占鳌头,看得玄宗欢喜不已,便把员俶叫到身边,大加赞赏,顺口问了句:“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孩子也坦诚,“回皇上,有,我的表弟李泌,虽然今年刚刚七岁,其才学我自叹弗如。”玄宗听了,立马叫人把李泌接到宫里来。

当小李泌来到宫中觐见圣上时,玄宗正与宰相燕公张聊到对弈的话题。见李泌到,唐玄宗暗示燕公张,以围棋为题,考考李泌的才气。燕公张抬眉,出了一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然后叫李泌也用“方、圆、动、静”来赋个句子。

李泌稍假思索,还真对出来了:“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这四句,没有一个“棋”字,却又不离棋的要义。这令玄宗惊诧莫名,对左右说,这孩子的心智,远超同龄人,当即赐予了财帛,还颁了一道敕令,叫李泌的父母善加培养。

《三字经》里有:“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里的“泌”就是李泌。

跟宰相张九龄是忘年交这事儿,也并非李泌高攀。有一次,居于宫中的小李泌听说,张九龄似乎对一个耿直的大臣颇有微词,但对另一个才能平平,个性懦弱,非常听话的人有好感,还准备召他议事。李泌就对张九龄直言不讳了,“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说张九龄你平民出身,正是你素来正直无私才坐上了宰相的位置,难道你也喜欢俯首帖耳,能力低下,善于说好话的人吗?张九龄闻言,实觉话丑理端,顿时醒悟,连忙道歉,从此称李泌为“小友”。

自古以来,少年天才数不胜数,但其中大多沦为了伤仲永。李泌是个例外,这个彼时看起来“单纯”的年轻人,最终将成为一个不出世的王佐之才。

李泌初见太子李亨的那天,空气中能闻到宫中的花香。

距离李泌被叫“神童”的年岁,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此时已是天宝中年。李泌因一则直言朝中得失的上书又被玄宗想起,他就是当年的那个神童,于是把他召入了朝,让他到东宫辅佐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与李泌一见如故。虽然李亨比李泌还大11岁,但他对李泌十分敬重,常称其为“先生”。真实历史上这个年纪的李泌,倒也是满腔热血的,眼里容不得沙,因为看不惯杨国忠恃宠擅权,写了一首《感遇诗》讥讽朝政,就此得罪了杨国忠,旋即被逐出了京师。也无妨,李泌本就志不在仕途,他到了河南嵩山开始了隐居生活。此后的几年,李亨就与李泌断了音信,一直到安史之乱。

安禄山造反,唐明皇仓皇出逃,李亨从马嵬北上灵武,内心既是彷徨又是无助。李亨现在的身份,已经是唐肃宗了,他在第一时间想起了李泌,随即命人前去嵩山找寻,希望李泌出山辅佐自己。

不知是自觉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不应袖手旁观,还是与太子李亨的羁绊,被使者找到的李泌没有丝毫怠慢,日夜兼程赶到了灵武。再见到李泌的肃宗大喜过望,两人促膝长谈,纵使一个已经从太子变成了天子,一个还是布衣,但两人“出则联辔,寝则对榻”,时间好像又回到了那年的东宫。归来的李泌没有身兼任何官职,但他对肃宗的实际影响力远超了文武百官,甚至是宰相,完全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无法改变一个时代的积习,但在辅佐李亨这件事上,李泌表现得绰绰有余。他劝阻肃宗将建宁王李倓封为天下兵马元帅,避免了其与长兄广平王产生兄弟间隙,消除了一个重要的政治隐患。又打消了肃宗咬牙切齿要挖开李林甫坟墓,焚骨扬灰的念头。

李林甫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右相林九郎的原型,他于李泌、太子李亨来说都是死仇。但李林甫好歹是玄宗多年的宠臣,打狗看主人,把他焚骨扬灰了,无异于扇玄宗的耳光,讽刺他识人不明。你肃宗本就是自立门户的天子,这边“擅立”的恶名还没甩干净,如果再来个“不能安君亲”的骂名,那真是得不偿失。

李亨一听,感动坏了,泪流满面地从台阶上下来,仰天长拜,连声说朕没考虑这么多,这是老天爷让你来提醒我呀,然后伸开双臂,抱住李泌哭。

把时间轴残忍的往后拨,光复长安之后,李泌还是选择了归山。肃宗为此屡屡挽留,两人打了半个多月的太极,最终还是拗不过,任李泌归隐了衡山。

公元789年三月,李泌辞世。在他死后,德宗也还受益着李泌所提出的,围堵吐蕃这一战略,消除了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最大外患。

虽然李泌在肃宗之时归隐了衡山,但在代宗即位后,他又被召入了朝,本来在山中潜心修道,没娶妻,只吃素,被代宗逼得娶妻食肉。离朝。

建中四年,已经是德宗的时代了,他又双叒叕被召了回来。

李泌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他作为四朝元老,以极高的谋略辅佐了三代帝皇,也在于他无心权力的数次归隐。

现在提起唐朝名相,一般都是“房谋杜断”,再来就是“姚崇宋璟”,顶多加个狄仁杰。不过,这些对于7岁时就说出“静若得意(一个人默默无闻不仅不让人感到消极失意,反而让人感到他看穿一切,心中得意)”这样句子的李泌来说,倒真算不得什么。

到头来都是杜甫的那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二时  十二时词条  长安  长安词条  李白  李白词条  厉害  厉害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