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为什么拿着拂尘?拂尘是做什么用的?

《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虽然设定在唐朝时期,剧中无处不是唐朝风情,不过更多观众的关注点应该还是在李必身上吧。李必的形象的确是很引人喜欢,但是有一点让人感到奇怪,那就是李必的手里一直都拿着一个拂尘拂尘这种东西,很多剧中都是道士、道姑、太监才会拿着的,为什么李必手里也拿着拂尘?唐朝时期的拂尘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效忠的是当朝太子李亨。李必曾是太子伴读,他和李亨私交深厚,关系好的可以抛弃君臣之别,直呼对方姓名。李亨虽然是太子,根基却不稳固,最需要李必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他。李亨虽然入主东宫当了太子,根基却不稳固,处境十分艰难。

当朝天子生性多疑,李亨的“前任”就是被皇帝废掉的。虽然东宫已经有了主人,仍然有人不死心,想要暗中动手脚。李亨之所以还没被赶下台,就是因为他有李必和贺知章的支持与辅佐。李必是说棋神童,少年成名,深得天子赏识,以弱冠之龄入朝为官,掌管靖安司,不知道招了多少人的嫉妒。

贺知章是朝廷栋梁,元老级别的重臣,深得天子信任,有他支持太子,李亨又多了一层保障。李必所在的靖安司表面是朝廷公开设立的,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却是李亨,他是靖安司最大的靠山,也是李必最大的倚仗。原本李必不想参与到朝廷斗争中,他喜欢道法,醉心于山水,太子三顾茅庐,非要他出来当靖安司司丞,李必实在推脱不了,这才答应出山。

李必为何随身携带拂尘?《长安十二时辰》李必潜心修道,所以才拂尘不离手,走哪儿拿到哪儿,这是李必的标志性物品。李必根本不想当官,他沉迷道法,醉心于山野,要不是太子李亨多次请他出山,他根本不会插手红尘俗事。李必从小就展现了异于常人的天赋,他被誉为说棋神童,年少成名,之后走上仕途,成为了大唐最年轻的朝臣。

李必当官不图钱,不图名,不图地位,不图权利,图的是太子李亨的友情。当朝天子早就听说过李必的大名,曾经让李必入东宫与太子一起读书。太子和李必年龄相仿,气场相合,很快就成了关系十分要好的朋友。李亨虽然是太子,他的处境却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乐观。

《长安十二时辰》的原版结局,其实就是李泌和张小敬联手覆灭了幕后黑手的阴谋,挽救了都城长安。因为起初,马伯庸所设置的真凶是朝堂上一个忠诚于太子的能臣,他想靠着外敌的势力颠覆朝堂,以便能顺利扶持太子登基为皇。但是因为历史人物都是有后代的,不能够被抹黑。所以马伯庸只好在小说最后完成的时候,更改了结局,将凶手改成贺东。

太子背后没有母族的支持,在朝中也没有人脉,身边连可用的谋士都没有。当朝天子能把他扶上太子之位,也能轻而易举废掉他。他虽然是东宫之主,觊觎他位子的人可不少,身边从来不缺陷阱和阴谋。李亨只能请李必帮自己。李必虽然年轻,但头脑十分聪明,身上有与年龄不相衬的稳重和成熟。太子多次请李必出山,李必最后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只能出山入世。

拂尘,又称拂子、云展。乃将兽毛、麻,马鬃尾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称为拂尘

《辞源》载:“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麈尾为之,今多用马尾。”《宋书》〈乐志〉载〈白纻舞歌诗〉中有“质如轻云色如银。袍以光躯巾拂尘”之句。通俗小说《镜花缘》中亦有“忽见远远来了两个道人,手执拂尘,飘然而至”句。

拂尘也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武器

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一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在道教体系里,拂尘是道场中的一种法器,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

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

拂尘的演练风格独特,技法鲜明、软硬兼施,开合紧凑;舞动起来如天马行空,洒脱飘逸,闪展跳跃,灵活多变。拂尘的动作以劈、缠、拉、抖、扫为主,有刀、剑、鞭、镖等器械的动作特点,练习拂尘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运用时要求自然流畅,绵绵不断,一气呵成。具有良好的防身之效,倍受人们喜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拂尘  拂尘词条  十二时  十二时词条  长安  长安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