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创:《归来》:从细节深处感受“归来”的人...

寻梦向天歌/文

       场面细节是电影艺术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推演故事、营造氛围最重要的基本元素。感人的场面、生动的细节不仅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而且使影片主题更加突出、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更加感人、情感更加饱满、氛围更加浓厚。 

       张艺谋精心打造的情感大戏电影《归来》,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场面和一处处细致入微的细节,通过对人物灵魂境界、感情内涵以及心路历程的抒写与刻画,真切传神地演绎了期盼、等待与归来的人生况味与情理意念,满含真情地寄寓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殷切期待与召唤。 

 

      主人公陆焉识与冯婉喻在火车站天桥附近虽近在咫尺却难以碰面、造反派专案组紧追不舍、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紧随其母身后阻止父母相见,这种三线相交于一点的场面,我们可以透过陆焉识在火车站天桥下面急切地呼喊着妻子的名字,而冯婉喻却大声疾呼要丈夫快跑,女儿丹丹紧跟母亲后边企图阻止母亲,那些造反派专案组成员拼命狂奔这些人物细节,足见当时政治形势的紧张、情势的急迫和各色人物的复杂心态。结果当然是陆焉识与冯婉喻见面不成反落得陆焉识被抓,冯婉喻因为激愤而摔倒在地,撞得头破血流。 

 

 

      恰恰是这一场面细节,着力营造了一种剑拔弩张、扣人心弦的紧张、激烈氛围,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不仅简洁明了地把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为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情感变化埋下了伏笔。 

 

 

       人物形象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往往通过习惯性行为或动作表现出来。正由于那次被迫分离的沉重打击,三年之后文革结束,陆焉识归来所见到的妻子冯婉喻已经患上了失忆症,冯婉喻用毛笔一遍遍在麻纸上书写陆焉识的名字,一次次举着木牌到火车站接陆焉识,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冯婉喻患病不仅仅由于那次惊心动魄的分离场面受到惊吓与刺激,而且在他跟丈夫陆焉识分别的三年里肯定遭受了不为人知的恐吓与迫害。 

 

 

      每当看到冯婉喻在火车站因为没有接到陆焉识而露出的失望表情,甚至陆焉识从火车站的悬梯上慢慢走下来站到她的面前,她也由于患病而不认识自己的丈夫!其实她内心多么期盼丈夫早日归来,偏偏丈夫就在身边她却无法相认。看着冯婉喻凄楚悲凉的面孔,想想她痛苦无助的心情,纵然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洒下同情难过的泪水!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陆焉识,在知道妻子冯婉瑜病情之后,他通过咨询心理医生,依靠各种能够唤醒过往记忆的办法来挽救妻子。扮演“读信人”的角色,坚持为冯婉瑜读着一封封用烟盒纸或是捡来的碎纸片写成的书信,是陆焉识帮助妻子摆脱困境最为感人的场面。看着那装了满满一木箱子的一捆捆书信,我们会油然想到,那每一封信都蕴含着陆焉识对妻子始终不渝的可贵忠诚,想到一行行字句里所凝结的真诚与信任、理解与支持、深情与爱意。联想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热恋时的信誓旦旦又有多少能够靠得住,几十年的结发夫妻也会一夜之间反目成仇,“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炙手可热,热度不减。当陆焉识为妻子冯婉瑜一句一句读着信的内容,我们又亲切地体味到无时不在的关爱与温暖、无处不有的生机与希望。 

 

 

      感人场面与生动细节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很有哲理意味,引人思考。女主人公冯婉喻患失忆症的最大症结,就是当年专案组成员、坏人老方的暴力威慑与迫害,因而冯婉喻在记忆深处一直把坏人老方当成了自己的丈夫陆焉识。这种记忆错位的个案,正像她女儿丹丹所说,母亲总是记住了她所犯过错而不容原谅,对她好的一面却总不提说。虽然这是从病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观点、意识,但是倘若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我们身边之所以出现许多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和睦相处的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在大多情况下只是死死地记住了别人的过错和坏处,耿耿于怀,冤冤相报。如果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多多地想一想别人好的方面,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斤斤计较,揪住不放了。 

      影片结尾更是余味深长,发人深省。许多年以后,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年老的陆焉识骑着三轮车带上冯婉喻到火车站去接“陆焉识”,而且这次是老陆焉识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木牌,旁边是老冯婉喻坐在三轮车里目视前方,静静等待。由场面细节看出,老冯婉喻的失忆症一直没有看好,注定了他们也不会接到“陆焉识”。 

 

 

      他们在纷飞的雪花中凝望前方,殷切期待着一种没有暴力与迫害的宽松社会环境,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包容理解、和谐相处,期待着世间美好的事物和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这,不正是对“文革”最深刻的反思吗?不正是对“归来”最精妙的诠释与解读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归来  归来词条  深处  深处词条  细节  细节词条  感受  感受词条  原创  原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