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的画面,或年轻,或苍老的面庞。一条以赶考为主线的影片,呈现出了过去、今天和未来三个令人深思的横断面。同样传达出了如何渡过的最佳方法:努力当下,展望未来。
以70年代为主题背景的影片并没有太多波澜起伏,也没有太多打动人心亦或是高亢激昂的曲调。但却反映了一个最令人思考的问题:我们因何而读书,为何而读书?军绿色大衣包裹下的1977年的青年们诠释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有偿与社会有偿与国家。一部影片要想具有跨越时代的深刻价值,除了具有时代性,还要具有等同时代意义的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储备知识,不断丰富、创造、超越、实现自我。最终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精神甚至物质的力量。一个人、一群人拥有了这样一股力量,便会无形中为国家发展注入无形的动力。个人处于群体之中,处于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展望未来。
在这些青年的身后,那些最热切的话语,最焦急的等待,则是这一群学子背后最有力的支持。个人,家庭,国家,三个独立而单一的存在,因影片中潜藏的相互关联,被串联到一起,紧紧的把握在一起。以小家为大家,一个人聚集整体,以整体推动前行。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我们学习是为了丰富自我,以高考为跳板、为平台。给予自己新的身份,新的价值定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这份价值以及数十几年来的学习生涯形成的文化素质。以高考为节点做一个整合,投入下一站。当一个人一群人都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品德,便在无形中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素修养。当以后一批批青年才俊进入更高等的学府。具备有更丰富的知识,迎来的将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大好前程。更具有价值意义的还是个人投身于社会,投身于国家建设,所创造的更大价值。
那么拿什么作为我们的精神鼓舞?或许当那老旧的拖拉机冒出了突突突的黑烟,我们便须得流下感动的热泪了。这是最直白最朴质的诉语,夜色很黑,行路艰难。而同伴的相互告慰,这恰如当今千千万万高三学子一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多个年头过去,高三依旧是高三,依旧是那个奋战高考的前夕。需要我们十七八岁的青年用热情和希望去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