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采集于网络)
回忆过去的看电影时光
现在的电影,都是以数字化设备来录制和播放,而各院线影院的基础设施都比先前好了许多。电影播放厅和荧幕虽是有大有小,但里面的座位基本都是豪华软座。
因设备升级,播放影片的画质和音效也都很不错——若是杜比音效与IMAX-3D相结合,那视听效果更是绝佳。
怀想过去,影院里面设施陈旧,都是那种硬板座椅——夏天坐着还凑合,冬天坐着冰屁股。
由于有的影院里面没有空调,暖气设备有时还失效,所以,影院里面夏天闷的慌,冬天如冰窖。记得某年冬天,我穿着棉大衣去看电影,看到一半儿把腿冻木了。所以,现在看电影真是一种享受。
怀想过去,依然难忘那些在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光。尤其是童年和少年时代,学校几乎每年都包场看电影。
那时候,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长队到影院看电影。乌泱乌泱的一大堆人,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得去看。因影院座位限制,各年级还要轮换着看电影。那时候,看电影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怀想过去,每次看电影时,大多能够遇到“乐子”。“乐子”不是影片有多么的精彩,而是电影在播放过程中动不动就“断片儿”。
那时候用胶片拷贝来播放电影,再加上有些电影胶片老旧,所以“断片儿”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看十次电影,得有五六次遇到“断片儿”。
每次“断片儿”总是在影片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若是赶巧了一部影片会两三次”断片儿“。每次”断片儿“,影院里都会有哄笑、嘘声和聊天声。在耳边嗡声四起的时候,我喜欢仰头看黑黢黢的天花板。而现在,用数字化设备播放电影,”断片儿“已经很难发生了。
很早以前,我都是在“新华电影院”看电影,因为那是区里唯一的大影院,但每次看电影都要受到片源的限制。
现在电影院线众多,影片类型和内容也是精彩纷呈缤纷多彩。电影拍摄的技术手段,以及影片的剧情和视听效果都比先前好许多——不过,国产影片与美国大片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美国大片的题材比较广泛,拍摄手段和电脑特技特效都比较先进,也敢于在影片拍摄中“砸钱”,但“砸钱”是以高效的营销手段为保障的。
美国大片看得多了,也会感觉到某些影片趋于“模式化”而难免落入俗套。各种题材和类型的影片,都是有既定套路可循的,大同小异总有新奇罢了。
说个笑话,也是真事儿。在看影片《十面埋伏》的时候,或许,我是唯一的带着冷兵器去看电影的人。
那天,我给母亲买了一把晨练用的龙泉剑,路过唐山新华电影院时,正赶上《十面埋伏》上映。所以,就忍不住去看,因为之前在电视上已经看过影片的宣传片。而我是冲着影片的音效去的,宣传片上说音效很不错。
因为怕新买的宝剑丢失,所以我没有去寄存,就带着它进了影院。宝剑是装在盒子里的,再加上我跟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脸熟儿”,所以没人阻拦我。进到影院,几乎座无虚席,只在第一排有几个空闲的座位。我就把宝剑往身边座位一戳,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看的电影。
借此机会评论一下影片《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只能说是半部好电影,影片的前半部分很精彩,后半部分有点拖沓和不尽人意——三角恋有点狗血,“打不死的小妹”极是搞笑。电影前部分,章子怡(替身为王亚彬)跳舞的那个桥段堪称完美,可谓舞蹈史上完美之作,也是其他影片难以复制和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