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的故事,耐人寻味。
15岁少年迈克尔爱上了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夏天。汉娜特别喜欢迈克尔为她阅读。甚至,要“先朗读,后做不可描述之事”。然而,有一天汉娜突然消失不见。直到八年后,已经成为法学院的学生迈克尔,在一次观摩宣判屠杀犹太人的审判现场上,见到了汉娜,她正坐在被告席上。
这一刻,诸多疑问的迈克尔,终于,了解了这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也成为了贯穿他一生的爱情。
一、那个谜一般的女人
汉娜是迈克尔性和爱情的启蒙老师。也是贯穿他一生忘不掉的爱情。
一个少年聚集起来的所有爱情,热情,激情,勇气,快乐,都给了这个迷惑着他的女人。她喜欢听他阅读,听得很认真,常常沉醉其中,或哭泣,或入迷,或悲伤,或大笑。在听的过程里,她得到人生里,最大的乐趣。
“先朗读,再做不可描述之事”,汉娜是把为她朗读当成一种交换条件。看起来,远远的,生硬而冰冷。
可是迈克尔喜欢啊。他在此快乐与满足,也灸热与真心。他想像着爱情里的一切美好。他愿意为了爱她而表达他的心意。送花给她,为她朗读,为她规划旅程,时时处处,显现甜腻的一腔爱意。
汉娜始终与他保持着一种距离。那使他迷惑,又不甘心。他的爱情,其实更像是她的随心所欲,每次,都按她说的来,听她的,他们的相处方式,更像是存在某种地位的悬殊。他们之间,有某种不可跨越的东西存在。
对于迈克尔来说,她是一个迷一般的存在。
有一天,汉娜消失了。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迈克尔不可释怀。
直到八年后,他在法庭上再次见到这个女人。
二、那个让人不甘又落泪的女人
电影所谓的宏大主题,也就在电影的后半部。
更迭的政权,开始以新的道德和律法,重估历史,审判罪人。
他们把对于犹太人的屠杀,归结到一个女人身上,换言之,归结到执行者的身上。这就是这段故事所表现的对犯罪的态度。也是这部电影除爱情外,另一个深刻的主题。
多次旁听中,一个事实浮现在迈克尔的面前,原来汉娜是个文盲。她挑犹太人里的小女孩儿给她朗读,然后,被送去杀掉。原来如此,原来她根本不识字。
那么,汉娜让自己给她朗读,也只是一种交易。她不是爱他,只是需要享受朗读。那个15岁的夏天里,那场挥之不去的灸热爱情,成了一种耻辱,烙在了迈克尔的心上。
当法庭以核对字迹,要汉娜写字,以确认那份下令屠杀的文件,是她签发的。她放弃了书写与核对。她认罪了。
这一刻,迈克尔看到,汉娜认罪,是为了掩盖自己是文盲的这个事实。
迈克尔明明能够说出她是文盲这一事实,但他退却了。一则这段羞耻的恋情,也因为,为了维护汉娜强烈的自尊心。她宁愿坐牢也不愿意让大众知道事实真相。
如此矛盾与纠结的两个人,都在意现实世界的眼光和强烈的自尊。为此,愿意受苦受难,和失去自由。
战争是令人厌恶的,无论是哪一方的战争,受到的伤害,永远是无力的百姓和平民,因为上战场的,都是他们,拼杀的,都是他们,执行命令的,都是他们,而有百分百生命危险的,也是他们。
政治上的决策,各方的利益,都以生命的代价,转嫁到平民的身上。这才是战争的实质。
归结到汉娜身上,她做为一名监狱看守,上级要她干啥,她就干啥。不然,她自己也难保性命。当她反问法官,“换成是你,你怎么办?”实际上,就是质问了所有当权者,到底,是执行命令,还是违反命令?执行,意味着,送犹太人去死。不执行,意味着,自己去死。
人性就是这么残酷,把现实的问题,抛出来,让人拿起刀,要么砍别人,要么砍自己。
别说汉娜一个文盲,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良知有道德的人,他们最终,都昧了良心,做了血腥的事情以求自保。
一个执行命令的人,不该为战争背锅。
迈克尔最终,含着泪,听到那终身监禁的审判结果。
他既惭愧,又羞耻,既负罪,又自责,既怨恨,又无力。他交织着各种各样的情感。他的情感世界从此再也没有建立起来。他在往后的生活里,再也没有找到与汉娜在一起时的满足感与真正的爱情。汉娜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也太长了,大到他与人交流沟通的方式,与汉娜如出一辙,长到,以后的恋情里,汉娜的影子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
他必须为她做些什么,以求解脱与自我救赎。
三、那个贯穿他一生的女人
对于汉娜来说,她的生活在于不断地转场。她勤恳工作,严肃认真。战争时如此,战争后也是如此。她的一生,就是颠沛流离,在底层里换挡。当她升到文职时,她无法言说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只能自己辗转走掉。当她后半生定格在监狱的时候,她依然很平静。至少,她还活着。她内心没有负累地活着。人们原谅不原谅她,都不重要。
只有知道真相的迈克尔难以自处。他想到自己在法庭上的退却。去探监时,他又再一次退却。他缺乏勇气。他也怕她难堪。
于是,他给她录音,内容是朗读大量的小说。只有沉浸在这件事情里,他的内心里,才得到一些宽慰和解脱。
靠着听录音的汉娜得得到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个世界,对她而言,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满了温情,还有一个人记挂着她。
汉娜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曾经那个少年的爱情。
多年前的那场交集,也许她并没有爱情存在,即便是有,也同样,是一份没有未来的爱情。他还只是个孩子。她不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而他,有大好的未来。她于是消失。
而今,不一样。她虽然身陷囹囵,但少年已经长大,有足够的思维和感情,有信念与坚定的决心来继续两人的爱情。在那些录音的小说里,她看到了希望。
她与少年的爱情,能够在多年之后延续,那是她最期待的事情和活着的唯一理由。
汉娜甚至开始自学识字。当她能够写一封简单的信时,她的爱情,仿佛长了翅膀,期待飞翔。
迈克尔从不回信。他是凌乱的。他退缩了。他全部的爱情,都在那些朗读里。
他以后的爱情和关系,总也是缺失与不和谐的,他再也无法找到当初的那份纯粹了。
收不到回信的汉娜活不下去了。她放纵了自己。
直到20年后,即将出狱的那次见面。他们俩在监狱的餐厅面对面坐着。汉娜情不自禁的伸出手,迈克尔犹豫着,缩回了手。那一刻,他判了她死刑,令她的现实生活走到了尽头。
汉娜垫着书本,上吊自杀。杀死她的,正是她渴望的文化。
她需要救赎吗?或许,在多年前的那场审判里,在坐那么多人都需要救赎,因为他们更麻木。他们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审视别人,而放过自己。
也恰恰是文化的提升,加之遭遇爱情的无望,让汉娜活不下去了。如果死,能够令迈克尔更爱她一些,那么,她就去死好了。
当迈克尔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为时已晚。
原来,那无时无尽地朗读的时光,才是他的爱情,他只有在那种状态下,才是安然自若和充满快乐的。
有些爱情,便是如此,充满了悲伤与哀怨。远离时,是热爱,走近时,是伤害。
有些爱情,便是如此,精神世界里的满足与现实的世界无法统一,也无法达到圆满。
那些爱情,只有在遗憾里,成为了永远。
汉娜这个女人,一生为之守候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爱情?信念?还是某项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一个人用失去自由换来保护自己的秘密,也就是保护她内心里,最为珍贵的东西。
《朗读者》里汉娜,正是这样一位把尊重看得比生命,比自由更可贵的个体,为此,她的后半生,活成了一个悲剧。
当我们敞开心扉时,
我们合二为一。
当我们沉浸时,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我们消失时,
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
这之后,
我是我,
你是你。
也许你还想看:
从风光无限,到阶下囚,这个女人为什么心甘情愿
《迷雾》,狠女人,为什么人人爱
在春天,看一部发情的电影
《 罗马》,一部致敬与赞美女性的电影
《婚姻故事》,一部道尽爱与失去的电影
《我爱你》——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遇见你之前》,一部教你懂得爱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