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锅主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道光年间,一位名叫杨引传的文人途经苏州,在冷摊闲逛,偶然发现了一本名叫《浮生六记》的小册子,只剩下四卷残稿。
书中记录着六十年前,苏州城里一对平凡小夫妻的家庭生活,故事琐碎真实,娓娓道来。
闺情、闲趣、忧愁、浪游,轻笔一过,却让人深深震撼:
原来人世间竟然有过这样的夫妻。
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这本书:
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 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
情之所至,岁月流转,在散漫的时光中,一饭一蔬,只要用心,皆可成诗。
爱,是相互心疼
故事的主人公叫沈复和陈芸,生活在乾隆年间。
十三岁那年,沈复随母亲回娘家,第一次见到表姐芸娘。
芸娘长得削肩长项,眉弯目秀,虽然算不上美人,但是两颗虎牙显得她顾盼神飞,自有一种缠绵之态。
至少,在沈复眼里,她是让人心动的。
尤其,她还那么聪慧坚韧: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她靠做刺绣扎染扛起家中的生活重担,供养母亲,抚养幼弟求学。
在牙牙学语时,舅舅曾经教她背诵《琵琶行》,长大后,她从书筐中翻到了《琵琶行》,逐字辨认,才学会了识字。在刺绣的闲暇,还自己摸索学会了写诗。
沈复翻看她的诗稿,有的只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大多数是残篇,零星散乱,就像她坎坷的身世,让人无限怜惜。
沈复跑到母亲面前,郑重地说:“如若给我选择妻子,非芸娘不娶。”
母亲慈祥地笑了,脱下手上的金戒指,送给芸娘,婚约就算缔结了。
五年后,洞房花烛夜。并肩而坐,十指紧绕。
沈复看着眼前依然瘦弱娇柔的芸娘,端来食物,让她赶紧多吃些。
芸娘说,今天正好是她的斋戒日,吃素斋已多年。
沈复心中暗自计算她开始吃斋的日期,正好是自己出水痘的日子。心中感动不已:
“如今我面容光鲜,姐姐可以从今日开戒了吗?”
芸娘微笑,轻轻点头。
周国平说:“爱就是心疼,可以喜欢许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个。”
心疼TA的冷暖饥饱,牵挂TA的行止需求。
有了心疼,才有了默默无闻的关怀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当海誓山盟回归到恬静平淡的日常琐碎,那种心疼的感觉,也会沉淀在彼此相处的细节里,沉淀在细水长流的岁月里。
一万句我爱你,不如晨钟暮鼓,不离不弃。
让生活有质感的不是钱,而是情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我的生活之所以没有品质,是因为没钱。等我赚够了足够多的钱,再来好好地享受生活。
其实,生活品质往往与钱无关,而与态度有关。
能否在能力范围内拥有最精致的生活,取决于一个人是否真正热爱生活,拥有审美品位和情趣。
沈复没有参加科举,是个落魄文人,常年在外做游幕,收入不稳定,还经常不在家。但是只要他和芸娘夫妻团聚,就会认真地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出诗意来。
夏天的夜晚,荷花含苞,早晨时开放。芸娘会在头天晚上,用小纱囊包上一撮茶叶,放在花心里,次日早晨再取出来。冲泡出来的茶水,香韵绝妙。
没有条件去清凉名胜之地避暑,就租苏州城里一户农家老夫妇的草屋住一个月。
白日到柳荫深处垂钓;
日落之时登山旁边的土山观看夕阳晚霞;
晚上搬了竹榻在池塘边乘凉,就着月光对饮,喝得微醺后才开始吃饭;
洗浴后摇着竹扇听老翁讲乡间的故事。
生活窘迫时,没有太多的钱添置衣物,他们做衣服的料子几乎都选暗淡的颜色,以免沾了污渍明显,既可以用来会客,又可以作日常服饰。
家里没有花圃园林,沈复就在扫墓的时候,捡一些纹路如山峦的石头,回到家和芸娘一起,找一个长方形的盆,堆起一座假山来。
在空白处种上千瓣白萍和茑萝。两人脑袋凑到一起,热烈地讨论,哪儿可以布置水阁,哪儿可以修茅草亭,如果住在里面,可以在哪儿居住,在哪儿垂钓。
清贫的日子,布衣蔬食的时光,没有让他们的爱情消磨褪色。
相反,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让互相陪伴的日子都染上了一抹温情的色彩。
晨曦、暮霭、花草、月色,琐碎平凡的生活开出了芬芳的花。
好的伴侣,相互塑造,彼此成全
婚姻中,伴侣是一面镜子,照出的其实是自己心底的光影。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影响伴侣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好的伴侣,会带给婚姻向上的力量。
林语堂赞美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连一向严肃的鲁迅都说她“虽非西施面目,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芸娘可以一直保持天真娇痴的天性,和丈夫沈复的塑造和成全密不可分。
芸娘刚嫁到沈家的时候,同其他小媳妇一样,也是小心谨慎,沉默寡言的。
沈复努力调动她谈话的兴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用细草撩拨蟋蟀一样耐心,芸娘才渐渐话多起来。
沈复生性直爽,不拘小节,而芸娘最初却拘泥多礼,有时给她递手帕她都要特意起身来接。
沈复会佯装生气,告诉她,恭敬是在内心,而不在于那些虚假的形式。
这种平等亲密的相处思想,放在封建古代,可以说是相当前卫了。
沈复还做过更大胆的事。有一年元宵庙会,沈复逛完之后给芸娘描绘庙会的繁盛。
芸娘听完羡慕不已,感叹可惜自己是女子,不能前去。沈复就让芸娘穿上自己的衣服,戴上自己的帽子,女扮男装,带她大模大样地游遍了庙中景致。
沈复的满腔深情和直爽不羁浇灌了芸娘的可爱性情。作为回报,芸娘也真诚地敬重和疼爱自己的丈夫,持家有道,苦乐与共。
在生计困难时,丈夫友人前来聚会,芸娘悄悄卖了自己的钗子来沽酒待客。
在农家避暑的日子,她曾说:
希望将来可以和你一起居住在这里,在房屋周围买上十亩菜地,差遣仆人种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开支。
你画画,我刺绣,卖了钱就买酒写诗。布衣菜饭,一生欢乐,不必再到处奔波了。
多么简单质朴的梦想,可惜终究是没能实现。
不怨恨,是最高的修养
《浮生六记》被称为“晚清小红楼梦”,同样的以繁华始,以凄凉终。
后来,因为家庭矛盾和误会纠葛,沈复和芸娘被沈父赶出沈家,寄住在朋友家。沈复没有固定收入,经常靠借钱度日。
芸娘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年仅41岁就撒手人寰。女儿14岁就送到朋友家做了童养媳,儿子12岁去做学徒,后来夭折。沈复孤身一人,远走他乡。
一百多年来,不少读者替芸娘抱屈,觉得沈复不配做这个最可爱的妻子的丈夫:
他经济不独立,承担不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还有不少烧钱的爱好,导致一家人陷入贫病交加的窘境;
他性格敏感懦弱,在芸娘被公婆误会的时候,没有及时出面澄清,维护妻子。
如果非要指摘,沈复的毛病还能挑出一箩筐来。哪怕芸娘这么完美的妻子,不也是有缺点的吗?
比如为了“讨好”婆婆,不惜被公公误会也不解释一句,白白加深家庭矛盾;做事不掌握分寸,背着婆婆替公公张罗纳妾;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己情绪郁结影响了身体健康。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容易?指责别人最容易。可生活的真相不就是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有无常。人的属性也是有善良,有真诚,有懦弱,有无能。
沈复和芸娘,面对生活的困顿穷乏,一直在努力改善,不怨恨彼此,不怨恨命运。
芸娘缠绵病榻8年之久,去世前回顾他们23年的婚姻生活,说得最多的是感恩: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此生无憾!”
而沈复面对生活的奔波辛劳,也少有怨言,只是在妻子去世、儿子早夭之时有过几句激愤之语,余下的更多的是自责而已。
看到过一句话: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不是在被生活厚待时感激涕零,而是在失意困顿时不怨不恨,仍然对生活抱有执着。
沈复和芸娘之所以被后人喜爱,大概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弥散着的一种淡然自足的静气,富不癫狂,穷不失态。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如果命运没有给你准备佳偶天成,也要认真过好眼下的春夏秋冬。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情之所至,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