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诺》当中,萧承睿死后传位给了萧启元,还令对皇位和贺兰茗玉都有执念的萧承煦不得不为了茗玉而放弃皇位,成为摄政王辅佐萧启元。但是萧启元对萧承煦却始终都满怀恨意,尽管中途有所改观,但是后来还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萧承煦把自己当做棋子而已。萧启元最终也会对萧承煦下手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萧启元为何要杀萧承煦
第一,皇权的尊严。
小皇帝萧启元登基的时候还是孩童,他只是一个看上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其实没有决定权的傀儡。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萧承煦为摄政王掌握实权,难怪启元没有安全感了。
萧承煦太强了,启元本来就对他非常猜忌,萧启翰还从中作梗挑拨离间,使得他们师徒关系更为恶劣,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成年的萧启元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拥有实实在在的权力就必须让萧承煦消失,尽管萧承煦的根基太稳不容易扳倒,但他还是不择手段的对付他。
更何况,萧承煦手握重权,他愿意俯首称臣全是因为母亲贺兰茗玉,这样的关系太微妙,只要萧承煦一天不死,就一天是他皇位的威胁,说不定哪天萧承煦不高兴了,就会有造反的心思,这个后果他想想就怕。
第二,母亲的名声。
随着启元慢慢长大,萧承煦和母亲贺兰茗玉的事情,他也能够感知了,他们过去的种种,如今的种种,让他觉得非常难堪。看着萧承煦和母亲暧昧的感觉,启元心里非常反感,羞耻心在他心中蔓延。
启元本事不大,却非常叛逆,他不知道母亲贺兰茗玉为了他登上皇位都牺牲了什么,更无法理解萧承煦为了教育他成才做了多少事情,明明是两个真心对他的人,启元却处处猜忌,因为他接受不了母亲的名声受损。
其实也可以理解,没有儿子可以忍受,有人一直在打自己母亲的主意,更何况他是皇上,他的颜面就是整个朝廷的颜面,而且没有隐私可言。
身为皇帝,只要萧承煦活着一天,萧启元都一天无法安宁,无法成为真正的皇帝,无法理直气壮的面对母亲,所以萧承煦必须死。
从萧承煦的角度来看,萧启元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是忘恩负义,其实,从萧启元的角度来看,萧承煦的存在的确是个隐患,是他和母亲之间的刺,必须除之而后快。
萧承煦和茗玉太可怜了,被人牵着鼻子走了一辈子,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可就是牵不到她的手,这样的身不由己和爱而不得太令人心疼!
2、茗玉心中最重要的人成了萧启元
以前,萧承煦和茗玉之间隔着一个萧承睿,现在,他们之间隔着一个萧启元,这父子俩接龙似的无缝对接,造成了茗玉和萧承煦近在身边却远在天边的局面。
在萧承煦心里,茗玉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什么利益,什么欲望,在茗玉面前都不值一提。曾经的茗玉,也是这样对待萧承煦的。
可是自从茗玉生了萧启元,她心里第一的位置就换人了,萧承煦不再排第一位,她的儿子萧启元才是第一位,这就是母亲的伟大,女人的身份永远都无法和母亲的身份相媲美。
为了启元,茗玉不得不算计萧承煦,她既要让萧承煦心甘情愿放弃皇位,还要让他心甘情愿辅佐启元,继续征战沙场。不仅如此,教导启元成才的责任,茗玉还是贪婪的交给了萧承煦,因为他希望启元和萧承煦能够和睦相处,这样她才能让天平稳稳的停着,两个最爱的人都不失去。
也许是萧承煦的教育方式不对,也许是启元太叛逆,总之他们俩永远有调解不完的矛盾,茗玉心力交瘁。
3、萧启元为何恨萧承煦
萧承煦明明是一片好心,想把启元教育成才,可是启元就是不理解不接受,被人轻轻一挑拨就上了头,非要跟萧承煦过不去,误会他猜忌他要杀他。
萧承煦连皇位都让给启元了,却得不到他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成了恶人,被他针锋相对,实在是委屈,可是为了茗玉,他都一再忍耐。
萧承煦和萧启元两个人产生矛盾,是茗玉最担心的事,她是一个权衡大师,如何让这两个本就水火不容的人握手言和,就是她绞尽脑汁要做的事情。
现在,萧承煦好心磨炼启元,带他体察民情,体会民间疾苦,却被他误会成故意陷害,这样的冤屈萧承煦受得了,茗玉受不了。她太清楚这些年萧承煦都付出了什么,放弃什么,自己的儿子居然这么不争气,这么叛逆,甚至要将她倾力维护的和平摧毁,她当然不同意。
所以当启元对萧承煦针锋相对的时候,茗玉一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因为她太失望了,自己的儿子竟然是一个不知道感恩,不懂得掌握分寸,有可能将所有的有利局面都毁于一旦的人。
为了教训启元,也为了在萧承煦面前表明立场,茗玉才不得已打了启元。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茗玉岂有不痛之理,可是她必须这样做,因为她要让局面稳定下来,不让萧承煦有把心一横,谋反的心思产生。
要说启元不容易,萧承煦不容易,其实茗玉也不容易,看着她最爱的两个人相生相克,她却没办法舍弃其中之一,为了让局面稳定下来,她身不由己的与爱情永别,利用着萧承煦,让他心甘情愿的为她的儿子打江山,其实她的虐心程度,也不比萧承煦好多少。
萧承睿真是好心思,是他一手打造了这样一个局面,让萧启元,萧承煦,茗玉三足鼎立。这样做是守住了他的江山,可是却苦了茗玉和萧承煦,真为他们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