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汉:窃贼王子》》
1991 彩色片 138分钟 美国摩根克里克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凯文·雷诺兹 编剧:彭·登香 约翰·沃森 主要演员:凯文·科斯特纳(饰罗宾汉或洛克斯利的罗宾爵士) 摩根·弗里曼饰阿齐姆) 玛丽·伊丽莎白·马斯特兰托尼奥(饰玛丽安) 艾伦·里克曼(饰诺丁汉郡长)
【剧情简介】
罗宾汉本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从14世纪上半叶起至16世纪初,以罗宾汉为中心人物的绿林好汉们劫富济贫的故事逐渐成形,迨至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把罗宾汉写入了歌颂狮心王理查的巨著《艾凡赫》(旧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1819),罗宾汉才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然而英国正史上对罗宾汉其人并无任何记载。
罗宾汉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拟统计先后有八次之多,但在艺术和技术上比较完整的只有1938和1991年的两个版本。既然罗宾汉的故事在文学中早已成形,拟以改编的影片在内容上便必然基本相同。至于两个版本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的出入则留待在鉴赏部分再行论述。
公元1191年,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率领十字军东征,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国王奥波特逮捕。消息传到国内,野心勃勃的王弟约翰认为时机已到,与近臣盖伊爵士密谋篡位。当时英国国内因战争消耗巨大,又加上约翰王纵容诺曼底贵族对撒克逊人恣意圈地、劫掠,广大民众难以为生,纷纷逃入山高林密的雪伍德森林。
一日,盖伊爵士率侍从出猎,抓住了正在森林里猎鹿的默奇。默奇是磨坊主的儿子,跟随迫于重税而放弃家业的父亲逃入森林,平日靠狩猎充饥。盖伊爵士诬称默奇猎鹿是犯了侵犯国王鹿群的死罪,下令予以处决。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罗宾汉突然从林中一箭射落爵士手中的佩剑,救出了默奇。
罗宾汉以其贵族身份来到约翰王在诺丁汉城堡大厅举行的晚宴上,当面指责约翰王纵容诺曼底贵族迫害同属英国子民的撒克逊人。他扛来一头死鹿作为贡礼,闹得约翰王哭笑不得。在座的玛丽安小姐(理查一世的表妹)对罗宾的傲慢举止不以为然,不愿理睬他的奉承,但她对正在热烈追求她的盖伊爵士同样冷若冰霜。
约翰王在席上公然宣布他将继承王位,并假借为赎回理查一世募集资金而下令增税。罗宾愤然指责约翰王的背叛行为,指出他募集赎金是假,贿买王位是真,并宣布要组织民众与叛徒血战到底。约翰王急令卫兵捕杀罗宾,罗宾奋力杀出一条血路,逃回森林。约翰王下令通缉罗宾,并宣布凡是藏匿或帮助罗宾的人将一律处以绞刑。
约翰王的迫害反而使罗宾大得民心。罗宾在森林里组织群众,磨练刀剑,准备与叛王决一死战。他先后与武艺高强的小约翰和孔武有力的德克教士交手比武,终于使他们投身在他的麾下。罗宾的队伍日渐壮大了。
约翰王为了收买贵族拥他登位,派出了盖伊爵士去外地掳掠金银财宝。当他们满载而归途经雪伍德森林时,罗宾设下了天罗地网。盖伊、玛丽安和诺丁汉郡长一行全部被俘。为了让玛丽安了解真相,罗宾带着她去看望被诺曼底贵族残害过的撒克逊平民,他们有被挖了眼的,有被打断了四肢的,有被剥了背上的皮的,景况惨不忍睹。罗宾告诉玛丽安,他绝不占有一分一毫那些抢来的金银财宝,他为了拯救民众,反对暴政,宁愿牺牲爵位,成为逃犯。玛丽安深受感动,两人之间的爱情也同时萌生了。
罗宾大度地放回了盖伊爵士及其随从,但他们并不感恩。在诺丁汉郡长的设计下,约翰王下令举行全国射箭比赛,以吸引罗宾自投罗网。在热闹非凡的射箭场上,罗宾果然翩然而至,大显身手。在军队的围捕下,罗宾寡不敌众,终于被投入监狱,并判处绞刑,翌日执行。
为了救出罗宾,玛丽安只身潜入罗宾部下聚会的小酒店,把她营救罗宾的计策告诉了他们,并要求他们潜入刑场配合行事。
在绞刑架旁,玛丽安布置的两名由罗宾的手下人假扮的骑兵飞快地砍断了罗宾身上的绳索,簇拥着他飞身上马,在盖伊爵士的眼皮底下逃走了。玛丽安的欣喜表情立即引起了盖伊的怀疑,他开始把她置于监视之下。
罗宾逃出刑场后没有返回森林,却冒险潜入了玛丽安的居处。他偷听到了玛丽安向奶娘贝丝吐露的真情,欣喜若狂地出来向玛丽安求爱。玛丽安欲擒故纵,罗宾将计就计,故作愚騃,在“演戏”中完成了爱情。两人商定由玛丽安留在宫中监视约翰王一伙的背叛行动,罗宾则返回森林继续集结力量,准备举事。
此时理查一世已率领近臣乔装回到英国。他们一行在京城附近的客栈中被黑衣主教认出。黑衣主教急忙去向盖伊爵士告密。约翰王闻讯大惊,密谋派刺客狄肯前去行刺。玛丽安偷听到了这一密谋,尚未来得及送出情报,盖伊已先行一步,把玛丽安投入监狱。奶娘贝丝冒死出城通报消息,中途遇到默奇,默奇当机立断,抄小路赶在狄肯前面进行拦截。两人展开一场恶斗,狄肯死于刀下,默奇也身负重伤。
狮心王一行继续向京城进发,途经雪伍德森林时被罗宾拦劫。罗宾要求这群“教士”留下身上的钱财,并告诉他们这是为了筹集赎回狮心王的赎金。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满身是血的默奇挣扎着来到罗宾面前,告诉他狮心王已到英国,约翰王谋刺未遂的经过。狮心王为罗宾的忠诚所感动,当场亮出身份。森林里欢声雷动。
默奇继续报告消息:约翰王已命令黑衣主教明天在诺丁汉宣布登位,玛丽安小姐已被捕下狱,即将被处死。罗宾决定立即行动。
罗宾及其部下首先劫持了黑衣主教,然后乔装带领一群“教士”毫不费力地进入了重兵把守的诺丁汉城堡。狮心王一行也混在“教士”队伍里来到了城堡的大厅。就在登位仪式即将开始之时,狮心王亮出了身份。盖伊爵士毫不惊慌,他命令军队消灭“假冒国王的人”。一场恶斗在城堡里展开了。
罗宾的部下迅速解决了盖伊的卫队,在关押玛丽安的牢房外面,罗宾和盖伊展开了一场决战。胜利者当然是罗宾。
在大厅里,叛逆者们被押上了审判台。狮心王宣布永远放逐约翰王。罗宾受封为洛克斯利男爵、雪伍德和诺丁汉伯爵,并奉旨与玛丽安小姐完婚。
【鉴赏】
侠盗罗宾出身贵胄,生逢乱世,虽落草绿林,仍心怀明主,一旦明主回朝,便率众接受招安,重享禄位,这个英国民间传说和中国的梁山故事如出一辙。所不同者,罗宾的故事似乎更带浪漫色彩而已。
当罗宾的故事于1938年被拍成彩色长片之前,已存在1922年由范朋克主演、华莱士·皮雷扮演狮心王理查的黑白无声片版本。这两个版本在技术和艺术质量上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罗宾汉的冒险故事》问世后,人们不再记得其他版本,它不仅在影院久映不衰,而且在50年代跃登电视荧屏,被美国有影响的《电视导报》选为电视上的五大巨片之一。1990年,好莱坞三家公司——20世纪福斯公司、三星影片公司和独立的摩根克里克影片公司同时想到了重拍罗宾汉,因为他们相信给没有看过《罗宾汉的冒险故事》的当代观众提供一部有爱情、打斗和幽默感的传奇影片,必定会获得成功的。三家公司都努力物色适合于扮演罗宾的人才,并出高价(120万美元)征求剧本。三家公司都宣布了开拍日期。但最后却是三家公司中规模最小的独立制片公司因请到了凯文·科斯特纳而宣告胜利。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但首映三日票房收入即高达2.600万美元。《罗宾汉:窃贼王子》被誉为“罗宾汉影片长长的行列中最优秀的一部”。然而,真正的电影爱好者是不会因而忘记《罗宾汉的冒险故事》的,因为这两部影片除了有相同的基本剧情外,竟很少有别的共同之处。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当年投资拍摄《罗宾汉的冒险故事》,其本意在于改变公司的形象,想用一部比较有分量的影片使公众不再认为华纳公司只能拍些廉价的歌舞片和帮匪片。然而,华纳公司的传统主题却仍未改变,即表现普通人团结起来为消灭社会不公正现象而斗争。公司原来计划由詹姆斯·贾克奈这位因《仲夏夜之梦》(1935)的巨大成功而显示了喜剧才能的硬汉明星来担任主演,但由于未能就片酬达成协议,同时也由于《铁血将军》(1935)的轰动一时便转而嘱意埃洛·弗林。弗林身材高大,长相英俊,并有运动员的体格,可谓集“英雄风度、性感和雄健于一身”(杰克·华纳语),实为理想的人选,也是科斯特纳所望尘莫及的。影片开拍时担任导演一席的是藉藉无名的威廉·凯格莱,他开拍此片后不久即发生了超支和落后于日程等严重问题,华纳公司不得不另聘匈牙利裔导演寇蒂斯来接替他的职务。寇蒂斯此时已来美十年,他导演的《铁血将军》和《英烈传》(1936)均由弗林主演,可谓驾轻就熟。尽管凯格莱最后在字幕上仍然列名,《罗宾汉的冒险故事》实际上应是寇蒂斯一人的作品。
《罗宾汉的冒险故事》的票房成功主要得力于叙事的流畅、镜头构图的精致和演员选择的得当。影片的情节是直线式推进的,顺时序的空间展开是徐缓的,从而使罗宾的经常是突如其来的疾速动作更具有冲击力。从结构上看,全片由5个段落组成,它们是勇闯喜庆宴会、拦劫银车、射箭比赛、劫法场和最后的决斗。这些段落的核心场面都规模宏大,或瑰丽多采,气势恢宏,或人马杂沓,动作设计复杂巧妙。著名的射箭比赛场面,尤其令人难忘。罗宾一箭劈开靶心之箭的镜头强劲有力,扣人心弦,较之1991年版利用特技拍摄的慢动作镜头更有力度。后者让箭头慢慢旋转、徐徐飞向靶心、钻进已在之箭的尾部、将之一劈为二……这一切只给人以滑稽有趣之感,而丝毫不引起观众对罗宾的绝技的惊叹之情,故而反成败笔。再者,1938年版中的劈箭镜头是在万众瞩目屏息以待的气氛中出现的,当一箭中的、欢声雷动时,人们对罗宾神功的赞佩之情油然而生,效果非同寻常;而在1991年版中劈箭镜头虽出现了两次,却都在练功教徒之类的场合,以致绝妙素材全被糟塌。1991年版没有罗宾勇闯喜庆宴会、面责约翰王的情节,因为影片是以罗宾随十字军东征被俘,终于越狱成功复归家园开始,并且到家后发现父亲已因拒绝卷入篡夺王位的阴谋而惨遭杀戮。勇闯宴会的情节固然为影片提供一个充满奇异情调的壮观场面,但罗宾的“勇”却给人以毫没来由之感。罗宾身为贵族,为什么偏要冒死抗上?玛丽安小姐是狮心王表妹何以对王弟谋反却无动于衷?罗宾在劫持玛丽安小姐上山之后,曾解释他“甘愿放弃富贵安乐”是由于他要“追求真理”。从戏剧观点来说,这种行为动机实在过于抽象,难以服人。《罗宾汉:窃贼王子》对主人公行为动机的处理确要有说服力得多。玛丽安小姐在1991年版本中一开始出场便已站在谋反者的对立面,根本无需罗宾开导,亦更合乎情理。劫法场与最后的决斗在两部影片均拍得十分精采,可说各有千秋。1938年版更以动作取胜,1991年版则更以机智悦人(可能是由于科斯特纳作为武侠人物难以与弗林相比)。最后的决斗是影片的必需场面,它导向理查王复位和罗、玛奉旨完婚的高潮和结局,对全片的戏剧性张力具有决定性意义。《罗宾汉·窃贼王子》由于增加了女巫和摩尔人的情节元素,尤其是穿插了诺丁汉郡长强迫玛丽安与之成婚这一妙不可言的场面,显然要比只靠打斗来吸引观众的旧版精采得多。
幽默感作为罗宾汉影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新旧版本中都占有突出位置。罗宾对敌人的肆意作弄无疑是幽默的主要来源。穷凶极恶然而颟顸无能的盖伊或诺丁汉郡长在任何场合都因罗宾的无边法力而丑态百出。甚至激烈、血腥的打斗也被加上轻松幽默的色彩,侠士们总忘不了在击杀对手时说上几句俏皮话,倒霉的敌兵永远在行将得手时死于飞来横祸。也有整场的幽默戏,例如《罗宾汉的冒险故事》里罗宾收降小约翰和德克的两场戏。罗宾和小约翰对打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败在小约翰的棍下。他不仅挨了棍子,还不慎落水,狼狈得令人忍俊不禁。德克和罗宾则是势均力敌,每打一个回合,输家便要背赢家涉水过河,如是者来回了几次,同时围观的众人还要不断地拿德克的大肚子开玩笑。罗宾冒死潜入玛丽安小姐的闺房调情也是一场著名的幽默戏。玛丽安否认自己对贝丝的吐露真情是认真的,罗宾便同意加入一起“演戏”。尽管危机四伏,罗宾却巧妙地利用随时可能落入敌手的危险,迫使玛丽安停止演戏,进入正题。《罗宾汉:窃贼王子》里诺丁汉郡长(他是旧版中约翰王和盖伊爵士的混合体,他既非王室人员,也不是贵族,而只是一个“篡位者”。在这一点上,新版显然更不想冒充“历史片”)在罗宾一伙已打到与他一门之隔的危急时刻,却仍在循规蹈矩地让绿衣主教举行一丝不苟的婚礼,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强行逼迫拼命反抗的玛丽安就范。绿衣主教审时度势,不顾教规国法建议诺丁汉郡长就地“圆房”,不要再耗费所剩不多的时间。诺丁汉郡长坚决不从,非要行礼各仪后才上去强奸。这边厢牢固的房门使罗宾屡攻不下,那边厢脆弱的防线即将被突破。动作的焦点出人意外地成了能否及时拯救女主角的贞操。诺丁汉郡长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棍何以会突然如此严循教规,细细想来,原来是影片创作者在尖刻地讽刺统治了英国数百年之久的清教主义。英国的清教主义酷似中国的明清理学,是一种虚伪透顶的束缚人性的假道学,它至今仍在英国发生影响。大多数观众可能只觉得这场戏荒唐得有趣,而未必知其深刻含义的。
《罗宾汉:窃贼王子》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增内容,那就是摩尔人阿齐姆这个全新的角色。1938年的罗宾汉影片也抨击了十字军东征,当罗宾拦劫乔装改扮成教士的狮心王时,他直言不讳地说他要责备理查王,“他的职责是在这里,在国内,保护他的子民而不要把他们抛弃到异乡客地去打仗!”这番指责甚为空泛,而《罗宾汉:窃贼王子》则通过阿齐姆的故事对十字军东征的反文明实质作了具体生动的揭示。阿齐姆在耶路撒冷因罪入狱,当罗宾越狱出逃时,他不顾同伴们的反对,也救出了阿齐姆。阿齐姆为报答救命之恩,愿跟随罗宾左右寻机图报。两人来到英国后,阿齐姆作为穆斯林教徒受到歧视和猜疑,罗宾则反复向众人解释:不能用武力强迫别人改变信仰,不同信仰的人可以互相取长补短。阿齐姆不仅用高明的医术挽救了一名难产妇女的生命,并且在反对篡位阴谋的斗争中屡屡建功(如向基督教徒们传授制造炸药的技术),在最后的决斗中消灭女巫,在紧急关头挽救了罗宾的性命。影片编剧之一彭·登香曾说,他是意在把十字军东征之战比诸美军的侵越战争,当罗宾从“越南”回来后,“他已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即十字军东征是一件坏事。”登香是在好莱坞工作的英国人,他的这番点拨无疑是意味深长的。
最后是表演质量问题。1938年版的演员阵容整齐,由弗林扮演罗宾被公认为最佳选择。他在银幕上身手矫捷,神采飞扬,而且口齿伶俐,被誉为善于向敌人连连射出语言之箭。扮演小约翰的阿伦·海尔和扮演德克教士的尤金·帕莱特也与这些角色的文学形象十分相符。表演尤其出色的是巴锡尔·拉斯朋,他的英俊长相与盖伊爵士的丑恶内心恰因其强烈反差而造就了一个不易对付的敌人。扮演玛丽安的奥丽薇·德哈佛兰美丽端庄,极具贵妇人的风采,与弗林配戏,可谓珠联璧合。1991年版的演员阵容同样强大,尽管在整体表演风格显然与1938年版有所不同。这次扮演罗宾的科斯特纳不以外形见长而更注重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解释人物。科斯特纳在艺术造诣上远非弗林所能相比,他在主演《铁面无私》一片后声名大噪,1990年他初试导演,拍出《与狼共舞》,一举获得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奥斯卡奖。他扮演的罗宾并不给人以风流倜傥、潇洒人生之感,相反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神情忧郁的、富有理智的“窃贼”,他的幽默是另一种幽默,它更深沉、更富于哲理。武艺仿佛只是他的第二特长,他更多是一个头脑复杂的“知识分子”。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扮演反面角色的演员们,几乎都过于火爆,给人以着力丑化人物的感觉,与巴锡尔·拉斯朋相比,差距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