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e To Joy 来自忆乡音音乐时光 00:00 07:03
Beethoven - Symphony No. 9 :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欢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
这是一部无论如何形容其伟大都不过分的作品,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早在1795年贝多芬就草拟了这部交响曲最后乐章的主题,经过多年的探索,贝多芬决定破天荒地在交响中加入人声,用席勒的《欢乐颂》诗句,来表达他毕生的夙愿:歌颂英雄和美德,歌颂神的普世光耀。
这部交响乐思想深刻,结构广阔,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加入了人声的合唱,谱写了齐唱、合唱、四重唱和独唱。这些声乐曲和管弦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庄严崇高、雄伟瑰丽的交响乐章,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的壮丽颂歌。
1792年,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 1793年1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贝多芬曾多次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前后琢磨30年,作品最终于1824年春当他54岁才最后得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首演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当激动人心的大合唱结束时,听众沸腾了,不顾一切地鼓掌,欢呼、相互拥抱,不能自己, 许多人禁不住失声痛哭。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在维也纳这个讲究礼仪的城市,皇族出场不过鼓三次掌,但贝多芬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欢乐颂》这首乐曲,每每听到,都令人感到无限的光明,想像著在华丽明亮的教堂里, 高贵的人们用吐词婉转的德语, 全身心的向神唱颂内心的欢乐。她庄严宏伟,充满了神圣的体验,苦难中挣扎的人们突然获得拯救,阳光像圣母慈悲的目光一样, 洒向天地万物。这是被宽恕的喜乐,这是被最伟大的神所护佑时的欢乐, 这是世间万物共同欢歌的时刻,倾听她时, 神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贝多芬的音乐中,存在着一颗人类的心;它宽广崇高,教人们如何去爱。”这句话在《第九交响曲》中展现无遗。贝多芬把他崇高的个性、独特的生活感受转化成音乐,抚慰芸芸众生,并激发全人类的共鸣。贝多芬的音乐正如他自己所言,是“出自人心而直抵人心”的音乐。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波恩,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父亲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二。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莫扎特起初对这个年经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
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经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才有了这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
此后,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和《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26岁风华正茂,踌躇滿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这不啻于世界末日。在耳聋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下,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 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痛苦。但对艺术的理想和追求,最终使贝多芬重新振作了起来。贝多芬写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此后的贝多芬仿佛浴火重生,焕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开创了他的创作时代的辉煌业绩,作品包括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黎明》,《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等。
巨大成功后,贝多芬的命运里又开始经历磨难。首先,他的经济陷入困境,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贝多芬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难的神气。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还经受着家人离别的苦难折磨。在生活的艰难中,贝多芬凭借着惊人的意志使自己达到平静和欢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作品创作。1824年,《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从此人类历史上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诞生了。
这真是激动人心、催人振奋的旋律。此时此刻,当我们聆听这气势磅礡的交响作品时,你能相信这是贝多芬在完全失去听力、两耳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吗?值此圣诞来临之际,让我们向这位伟大音乐家致意,感谢他为人类留下了这不朽的音乐杰作。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1827年3月26日于奥地利维也纳去世,享年58岁。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地球。上帝给了贝多芬音符和旋律,他用此震撼了世界。贝多芬成就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路。
贝多芬通过音乐把他的意志,激情和精神,传递给了千百万人,把他自己人生种种的苦难和磨砺换来的生命欢乐给予了千百万人。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
快闪族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 欢乐颂
当一个小女孩出于爱心和信心给街头表演者投币之后,一场精彩的接头快闪音乐会拉开了序幕。
有的时候,爱心和信心会给我们带来奇迹!
编辑:三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