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七个音是怎么来的?

十几年前为朋友写的一篇咨询文章。这篇文章从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概念——正弦波出发,逐步定义了各种音高、各种音程、各种三和弦和大小调式的概念,直至在最后给出了do、re、mi、fa、sol、la、si(音阶)的定义。我们在文中可以注意到,大小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等等这些重要概念,是需要先于音阶被定义的。而不是先有音阶,再定义do、mi、sol为大三和弦。在文章一开始,我们就必须研究,怎样两个单音共同发声会好听,而这是后面一切概念的基础。这些都说明了和声在西方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乐音

声音是一种纵波。或者可以干脆说,声波就是纵波。因为在一切(不光是气态的)弹性媒质中的纵波,只要频率在20Hz和20000Hz之间,都可以被人耳感受到,或者说人耳就是一个感受纵波的器官。(而人眼是一个感受横波的器官,它感受的是一定频率之间的电磁波。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感受一切横波,比如海浪——至少不能直接感受。)而频率在这个范围之外的纵波,也被叫做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所以说纵波=声波大概是不错的。

我们知道,正弦波是宇宙中最简单最纯净的波,所以正弦声波也是宇宙中最简单最纯净的声音。在音乐上所谓的“单音”,就是指具有某个特定频率的正弦声波。这个正弦声波(单音)的频率叫音高。人们把频率为440Hz的单音定义为中音A。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两个单音同时发声,叠加起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先来看看两个完全相同的单音叠加时的情况(例1)。

我们看到叠加后还是一个正弦波,频率没变,振幅增加了一倍。这就是说,叠加后还是一个单音,音高没变,音量增加了一倍。

现在试试这样两个单音,单音B的频率是单音A的一半(例2):

这次叠加后不再是正弦波了,也就是说,它不再是单音了。但波形还是很有规律,并且频率和原来单音B的频率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有规律的声音我们听来多半不会难听(事实上是更好听了)。但是注意,我们不能再说它有什么“音高”了,因为前面对音高的定义是:正弦声波(单音)的频率叫音高。对于非正弦声波,音高没有定义。

再来看看单音B的频率是单音A的三分之二的情形(例3): 

这个叠加后的波形比上一个又要复杂一些,但是仍然有规律。它的频率是单音A的三分之一,或者单音B的一半(看周期更明了一些,周期是频率的倒数)。

有趣的是,上帝给了我们的耳朵这样一个功能:只要你有足够的乐感,就能够从叠加后的那个看上去奇形怪状的波形中,听出它是由单音A和单音B叠加而成的。这是一个应该让数学家们羞愧无地的功能:就算最出色的数学家,你给他上面那个叠加后的波形,他也未必能瞬间把它解析成两个正弦波。

以上的例子中,单音A和单音B的频率都有一个比较小的最小公倍数。那么,随便找两个单音来叠加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在下面的例子中,单音B的频率是单音A的1.1225倍。就是说这两个音的频率比较接近(例4)。

天啊,这是什么东西呢?和前面那几条优美曲线比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个怪胎。别以为它是左右对称的,那是你的错觉。它看上去的对称是不精确的,事实上它没有任何精确的规律。但是且慢,我们把它延长一下会看出点规律来:

事实上这是一个颤音。它看上去有一个周期,但这又是你的错觉。它的每一个“周期”内的部分都是不同的,有微小差别。这里我们不做数学证明,但你可以想象一下,既然单音A和单音B的频率没有一个比较小的最小公倍数,它们叠加的结果凭什么会在短期内有精确的重复呢?

现在我们总结出这样一件事:最后一个例子不具备前面几个例子的一个共性,即叠加后的声波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精确的稳定的频率。虽然在宏观上它也有规律,但在微观上它是杂乱无章的。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把声音分为两类,一类有精确稳定的频率,一类没有。这样分类不是做数学游戏,因为我们的耳朵对这个区别非常敏感。在听到前一类声音时我们通常感到愉悦,而听到后一类声音时却会烦躁不安,并且这两种情形是泾渭分明的。我们不妨把前一类声音叫乐音,把后一类叫噪音。显然,当两个单音的频率有较小的最小公倍数时,这两个单音的叠加会具有不太大的精确而稳定的频率,即这样两个单音共同发声会发出乐音。

怎样的声音会让我们感到更加愉悦,或者说更好听呢?噪音显然是难听的,因为它的波形太无序。正弦声波够有序了,但也不见得就是最好听的,因为它太单调。事实证明,上面例1例2中的叠加音,比噪音和单音都好听,因为它充满了丰富而有序的变化。这种“有序”,音乐上称为“和谐”。这就好比,一块画布上随机地涂满各种颜色,你会觉得很难看。但是如果它涂满了红色,你也未必就觉得好看。真正让人愉悦的画布一定是通过画家的劳动,其颜色充满有机而丰富的变化的画布。

二、纯律

很自然地,单音将成为构成音乐(旋律与和声)的基本元素。但是既然我们知道并非每两个单音共同发声都好听,我们就有必要构造一个尽量完美的单音的体系。上面我们有了这样的结论:两个单音的频率有较小的最小公倍数时,这两个单音共同发声是和谐的。看来要构造和谐的单音体系,我们得做一些分数游戏了。

1.主音和八度

我们可以先随便找一个单音来作为基准。这个音最好不高不低,频率大概是几百赫兹吧,但是为了表述方便,我们设它的频率为1,并把它命名为主音。

多大频率的单音和它具有最简单的倍数关系呢?当然是2和1/2。这里要引入音程的概念,音程是指两个单音的音高的差距,但这个差距是用倍数来描述的。也就是说,1/2和1之间的音程,与1和2之间的音程是相等的,都是两倍。又,音程是个双向同性的概念,我们说A到B的音程B到A的音程是一回事,所以如果两个音程互为倒数的话(如4/3和3/4),我们说它们是相等的。无疑,音高差为两倍的单音共同发声是最和谐的,这就是前面例2的情形(请不要抬杠说,例1的情形,即两个相同的单音发声才是最和谐的:你不能因为你和你自己才是最和谐的就打一辈子光棍吧)。

我们的体系需要包容最大范围内的单音,因此这个体系得是“开放式”的,即无限循环的。因此,我们把那个2和1/2,以及4,8,16……和1/4,1/8,1/16……都叫做主音,把两个相邻主音之间的音程叫“一个八度”。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单音的频率相差一倍,我们就说它们之间相差一个八度。至于为什么不叫七度或九度,这里先不解释,你暂时把“八度”当成一个单音词好了。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大的框架:一些相邻音程是一个八度的主音向双向无限地排列下去。当然这个无限只是数学上的,事实上当这个队列走进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范围时你就听不见了。现在我们只需研究一个八度之内的单音体系,再把它复制到所有八度当中去就可以了。

两个相差八度的单音之间的频率关系,是毕达哥拉斯首先注意到的。他发现按住一根琴弦的正中间弹拨余下的部分,所得的音高比弹奏空弦正好高一个八度。其实琴弦的长度与其固有频率之间的反比关系,是后来的物理学成果,毕氏那时连频率的概念都没有。他只是狂喜于“数学果然能解释一切”而已。

2.属音和下属音

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等距”的主音,那么,除了频率相差一倍的音之外,还有什么音和主音是最和谐的呢?先考虑从1到2之间的这个八度:在这之间哪个数和1具有最简单的倍数关系?显然,是3/2。这个数和1的最小公倍数是3。相对于主音,我们把它命名为属音。

刚才是从主音1(可别念成do,记住这个1表示主音的频率)往上找的,现在往下找找看:在1和1/2之间,哪个数和1具有最简单的倍数关系?那自然是2/3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因为这次是往下找的,我们把2/3命名为下属音。

属音和下属音这个概念不仅表示一些特定音高的音,还表示一种倍数关系。我们说“某个音的属音”,就是指频率为这个音频率的3/2的音。同样,说“某个音的下属音”,就是指频率为这个音频率的2/3的音。比如,一个频率是300Hz的音,它的属音是450Hz,它的下属音是200Hz。又如,我们可以说,主音是下属音的属音,同时主音又是属音的下属音,具体的数值关系你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音和它的属音的音程,与它和它的下属音的音程是相等的,都是2/3(或3/2)。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音程,就如我们把音程2(或1/2)命名为八度一样,我们把这个音程(2/3或3/2)命名为纯五度。

我们有两种办法可以把属音和下属音复制到所有的八度里去。一种是:所有和属音相差八度的音(即频率是属音的两倍或二分之一),都叫做属音。3/2的一半是3/4,所以在1/2到1这个八度里,属音的频率是3/4。另一种办法是,所有主音的属音(用到了上面说的倍数关系的概念)都叫做属音。考虑1/2这个主音,它的属音是(1/2)*(3/2)=3/4。这和前一种办法不谋而合。同理,在1和2之间的这个八度中,下属音是4/3。但是我们注意,这个4/3虽然也叫下属音,但并不是主音(1)的下属音,而是主音(2)的下属音。它和主音(1)的音程是4/3,我们把这个音程叫做纯四度。

好了,现在我们的体系里已经有了三个音。在1到2这个八度中,它们分别是(按频率从小到大排列):主音(1),下属音(4/3)和属音(3/2)。现在我们知道这三个音是构成一个调式的最基本的音。

3.中音和下中音

上面我们一直在探讨两个单音共同发音的情形。那么,若有三个两两和谐的单音共同发声,是不是效果会更丰富呢?

我们注意到,下属音(4/3)和属音(3/2)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和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一个要乘9,一个要乘8,这个叠加波要经过那么长一段才有精确重复,我们的耳朵有些受不了了。可见,主音,下属音和属音三者共同发声是不和谐的。要找两两和谐的三个音,我们只有以主、属或主、下属为基础,分别找出第三个音来。

先考虑主音(1)和它的属音(3/2)。在1和2之间,有哪个分数和它们都有简单的倍数关系?4/3已经试过了,不行(是被我们的耳朵否决了)。5/3呢,它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15,更差。再看分母是4的分数。5/4,它和1的最小公倍数是5,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15/2。对于这个15/2,3/2要乘5,5/4要乘6,不算太大,还算和谐,但再大(比如前边说的一个乘9一个乘8)就不和谐了。你也许要说我强词夺理:哪有这么泾渭分明的,你凭什么自定这和谐与不和谐的标准?这标准可不是我定的,而是我们的耳朵,或者说是它的制造者上帝定的——我们就接受了罢。另一个以4为分母的分数7/4,不如5/4合适,你可自行验证一下。

现在这第三个音我们似乎找到了,就是5/4。它和主音的音程是5/4,属音和它的音程是6/5。这两个音程也是重要音程,分别叫做大三度和小三度。如前所说,两个音程为小三度的单音还算是和谐的,但比它再不和谐就不算和谐了,小三度是和谐关系的最低标准。大三度和小三度“加”起来(事实上应该说是乘起来)就是纯五度:(5/4)*(6/5)=3/2。

但是且慢!这个5/4是不是唯一符合我们要求的频率值呢?显然,只要两个音程“加”起来是纯五度,并且这两个音程足够简单(就是说分子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足够小),就符合我们要求。大三度和小三度“加”起来是纯五度,那小三度和大三度“加”起来不也是纯五度吗?比主音(1)高一个小三度的音是6/5,它和属音(3/2)的音程是5/4,正是一个大三度。

现在我们看到,频率为5/4和6/5的音,完全等价地符合我们的要求(就是找一个和主音、属音两两和谐的第三个音),这个“完全”的程度简直就像那头倒霉的驴子左右的两堆稻草。我们比那头驴子要狡猾一些,这两堆稻草我们都要。请注意,这个“都要”的结果是:一个重要的分野由此开始。在这两个对称的基础上,分别发展出了两个数学上相似,但艺术感觉上完全不同的两个调式体系。

这个5/4和6/5,因为是在主音和属音的中间找到的,我们把它们命名为中音。由主音、中音和属音共同发声,效果非常好听,并且你取两个不同的中音时,感觉会有微妙的不同。主音(1)、中音(5/4)、属音(3/2)这个架构,相邻的两个音程依次是大三度(5/4)、小三度(6/5),我们把它命名为大三和弦。主音(1)、中音(6/5)、属音(3/2)这个架构,相邻的两个音程依次是小三度(6/5)、大三度(5/4),我们把它命名为小三和弦。大三和弦听起来的感觉浑厚而雄壮,小三和弦听起来的感觉温柔而优美。让我们先把小三和弦放在一边,用大三和弦来继续构造我们的单音体系(因为是基于大三和弦的,我们把我们正在构造的单音体系叫做大调式。以后我们再构造基于小三和弦的小调式)。就是说,请你暂时先忘了6/5这个音,现在我们的中音是5/4。

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话吗,“要找两两和谐的三个音,我们只有以主、属或主、下属为基础,分别找出第三个音来。”我们已经为主音和属音找到了一个中音,三者构成了一个大三和弦。现在,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也可以如法炮制,不过刚才主音是最低的音(跟音),这次下属音是最低的音(跟音)。下属音(2/3)往上走一个大三度(乘以5/4)得到5/6。而这个5/6到主音(1)的音程正是小三度。因为5/6这个音是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找到的,我们把它叫做下中音。由下属音、下中音、主音这三个音也构成一个大三和弦。

现在我们的大调式体系里又多了两个音:中音(5/4)和下中音(5/6)。我们按前面的方法发把下中音拷贝到上一个八度,得到5/3。这样在1到2这个八度中,我们现有的五个音从低到高分别为:主音(1),中音(5/4),下属音(4/3),属音(3/2),下中音(5/3)。

4.上主音和导音

前面我们已经构造了两个大三和弦。主音、中音、属音这个大三和弦,跟音是主音,我们可以叫它主和弦。下属音、下中音、主音这个大三和弦,跟音是下属音,我们可以叫它下属和弦。我们已经知道主音,下属音和属音是一个调式里最重要的三个音,那么既然有主和弦和下属和弦,为什么不该有属和弦呢?我们来构造一下试试看。

属音是跟音,即最低的音。属音(3/2)往上走一个大三度(乘以5/4)得到15/8。这个音和第三个音的关系应该是小三度,那么第三个音的频率应是(15/8)*(6/5)=9/4。这个值跑到2到4那个八度里去了,我们把它复制到1到2这个八度,即把它除以2,得到9/8。这样我们又得到了两个新音,我们分别叫它们导音(15/8)和上主音(9/8)。以及一个新的大三和弦,即属音、导音和上主音构成的属和弦。很自然地,我们现有的这三个大三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将成为大调式中三个最基本的和弦。事实上,你只要会用吉他弹奏这三个和弦,基本上就可以对付所有大调式的歌了。

现在我们的大调式已经有了七个音,在1到2这个八度中从低到高分别为:主音(1),上主音(9/8),中音(5/4),下属音(4/3),属音(3/2),下中音(5/3),导音(15/8)。七个音已经差不多够用了,这就是我们的大调式的大致模样。进一步的完善工作让音乐家们去做吧。

上主音和导音的命名不太直观。上主音是属音的属音,名字来源大概是它的位置在主音的上面一级。导音之得名是因为它对主音有强烈的倾向性,不过这就不是声学而是音乐家关心的事了。

5.小调式

大调式是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构造的,别忘了我们还有另一堆稻草:小三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我们还可以构造一个和大调式平起平坐的单音体系——小调式。由于我们已经在“那边”做了很多工作,“这边”的工作可以快一些,因为思路是完全一样的。

主音、属音、下属音的关系,大小调式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属音、下属音的概念是先于大、小三和弦的概念的。或者说,我们得到属音、下属音的时候,大、小调式还没有分道扬镳。复习一下:主音是(1),属音是(3/2),下属音是(2/3)。在1到2这个八度里的下属音是(4/3)。

现在我们需要按照小三和弦的架构,为主音和属音找一个中音。事实上这工作我们已经做过了,那就是刚才要你“暂时忘记”的那个中音6/5。好,现在主音到中音是小三度,中音到属音是大三度。这里主音、中音、属音构成一个小三和弦。这就是小调式的主和弦。而6/5是小调式的中音。

同样我们得为主音和下属音基于小三和弦找一个下中音,这事可还没有做。下属音是跟音。下属音(2/3)往上走一个小三度(乘以6/5)得到4/5。而这个4/5到主音(1)的音程(5/4)正是大三度。4/5这个音就是小调式的下中音。由下属音、下中音、主音这三个音也构成一个小三和弦,这就是小调式的下属和弦。同样地,我们按习惯把下中音(4/5)乘以2复制到上一个八度,得到1到2这个八度的下中音(8/5)。

在得到主和弦和下属和弦后再来构造属和弦,即以属音为跟音的小三和弦。属音是跟音,属音(3/2)往上走一个小三度(乘以6/5)得到9/5。这就是小调式的导音。导音再往上走一个大三度(乘以5/4)得到9/4,这就是小调式的上主音。把它除以2复制到下面一个八度,得到1到2这个八度的上主音(9/8)。我们注意到小调式的上主音和大调式是一样的,这不奇怪,因为上主音就是属音的属音,与大小三和弦的概念无关。由属音、导音、上主音构成了一个小三和弦,这就是小调式的属和弦。

汇总一下:在1到2这个八度中,小调式的七个音从低到高分别为:主音(1),上主音(9/8),中音(6/5),下属音(4/3),属音(3/2),下中音(8/5),导音(9/5)。其中,主音、上主音、下属音、属音和大调式相同,中音、下中音和导音不同。这里相同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自己想想——并不是偶然的。

我们构造的小调式,其实在音乐中叫做“自然小调”,与之并列的还有“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这里不展开详述了,为简明起见,本文中“小调式”就是指“自然小调”。

6.小结

现在我们来把我们做过的工作归纳一下。我们找出了五种特殊的音程,分别是八度(2或1/2),纯五度(3/2或2/3),纯四度(4/3或3/4),大三度(5/4或4/5),小三度(6/5或5/6)。把所有“或”前面的分数排列一下,得到(2/1)(3/2)(4/3)(5/4)(6/5),把所有“或”后面的分数排列一下,得到(1/2)(2/3)(3/4)(4/5)(5/6)。你看到了,这是一个多么优美的体系。这五个特定音程就是音乐中最重要的五个音程。再加上我们没有提到过的大六度(就是大调式中主音到下中音的音程,即5/3或3/5)和小六度(就是小调式中主音到下中音的音程,即8/5或5/8),除去八度不算,以上七个音程就是八度之内所有和谐音程的集合。在1和2之间只有两个较简单的分数没被用到,就是7/4和7/5。这两个数很孤立,我们没必要引入它们来破坏我们已经很完美的体系。

如果有三个音两两都是和谐的,它们能组成更优美的声音。我们注意到,大三度和小三度“加”起来(实际上是乘起来)是纯五度,就是说,两两音程分别是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的三个音符合这样的条件。大三度在前,小三度在后的,是大三和弦。小三度在前,大三度在后的,是小三和弦。

我们注意到,还有两组音程符合这个条件:纯四度加小三度等于小六度,纯四度加大三度等于大六度。再像大小三和弦那样把两个小音程互换位置,等于是还有四个和弦可以用来构造调式。但是,我们知道纯五度是除八度以外最和谐的音程(因为3/2和2/3是最简单的分数),而上面提到的四个和弦里居然都不包含纯五度音程,可见用作主和弦是不完美的。我真的试了一下用它们来构造调式(我把它们分别叫做大小六调式,小小六调式,大大六调式,小大六调式),发现大大六调式很像布鲁斯调式。但是,这些调式用十二平均律来模拟都不是很理想。加上它们的主和弦不包含纯五度音程,就算用它们构造出了调式,也不会是像大小调式那样主流的调式。

我们在主音,属音,下属音和大三和弦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调式单音体系,在主音,属音,下属音和小三和弦的基础上,建立了小调式单音体系。每个体系里有七个单音,分别是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以及三个主要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大调式里的三个主要和弦都是大三和弦,小调式里的三个主要和弦都是小三和弦。

以上我们的一切工作所建立的乐音体系中,单音的共振关系(即它们的频率的倍数关系)都是精确的,我们把这个体系总称为纯律。之所以在名字中强调一个“纯”字,是相对不那么“纯”的12平均律而言的。

三、12平均律

纯律的精确性是无懈可击的,但它真的那么完美吗?我们随便提个问题就能让纯律陷入尴尬:比上主音(9/8)高一个纯五度(乘以3/2)的音是怎样的?这不难算,这个音的频率是27/16。可是在纯律中我们找得到这个怪音吗?

看来我们得更深入地研究一下纯律中各单音的音程关系。以大调式为例,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表(表1)。

在一个八度的七个相邻音程中,有3个9/8,2个10/9,2个16/15。而9/8和10/9是比较接近的,我们先把它们都叫做“大音程”(共5个),把16/15叫“小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的数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看到小音程的平方是256/225,这个数值又和大音程比较接近,也就是说一个大音程大致等于两个小音程“相加”(实际上是相乘),即一个大音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相等的小音程。如果我们把五个大音程都分成两个小音程,那么一个八度中共有12个小音程。如果我们真的把一个八度平均分成12个小音程,那么产生的12个音的频率将成为一个等比数列(再次注意音程是倍数关系)。并且,在所有的八度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连续的等比数列。回过头来我们再拿其中的7个相应的音来模拟纯律的7个音,就等于把纯律“嵌入”到这个等比数列当中去了。

这样做无疑是要产生误差的,因为大音程并不精确等于两个小音程的平方,小音程也并不精确等于一个八度的12分之一(即开12次方)。因而我们已经得到的纯五度、纯四度、大小三度等等特定音程都要重新定值,不再是精确的分数,而是一个近似值。比如,小三度(6/5)就得定义成均分后的小音程的3倍(实际上是3次方),大三度(5/4)就得定义成均分后的小音程的4倍(实际上是4次方)等等。

“够了够了,”你大概会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纯律体系已经被扭曲得不像话了。我们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能得到什么呢?”

只要能得到一件事,就已经值得了。这件事就是:这个新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音,在加上或减去纯五、纯四、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之后,所得到的音一定还在这个体系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单音看成元素,把加减特定音程看成运算,把体系看成集合的话,我们这个新集合对于这些重要运算是封闭的!并且,不要以为这个集合有多庞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该集合的元素数只有12个(从音乐的角度来看,相差八度的两个音的性质是一样的)。

这件事是纯律望尘莫及的,我们刚才只是把上主音抬高一个纯五度,得到的音就不知道在哪里了。

这个封闭性质意味着:

1.转调成为可能,可以任意转调而无须增加新的音。

2.任何一个音都可以成为大小三和弦以及别的和弦的根音,组成这些和弦的音全部在12个音之内。

3.键盘乐器和品格乐器(如吉他,琵琶,口琴等)成为可能。否则像这样的乐器只能弹一个调,如果歌唱家觉得钢琴师的伴奏调太低了,他得去换架钢琴来。

4.体系是平均的,每一个音都是等价的,没有谁多或少什么特殊性质。任何音都可以做任何调式的主音(或属音或随便什么音)。

5.……

好了,先不用忙着列举这些,我们还没有算过以这个平均律来模拟纯律的误差有多大。毕竟纯律是音乐的基础,误差要是太大了这个平均律是没法用的,我们只是空欢喜一场。

要把八度音程(即2倍)平均分成12份,每一份基本音程的值应该是2开12次方(这样12个基本音程乘起来才等于2)。2开12次方是1.0595。这相当于前面所说的小音程。大音程等于小音程的平方,即1.1225。

现在验算一下主要特定音程的模拟效果(其中,被模拟成几个基本音程,模拟值就等于1.0595乘几次方)(表2):

我们看到最重要的音程纯五度和纯四度的误差只有千分之一。其它最大的误差也不超过百分之一。这样的模拟效果应该是让人满意的。按理说在完成了这个验证之后,这个平均律已经可以成立了。可是为了照顾你可能存在的强迫症,我们还是把纯律大小调式七个音的“嵌入”工作实际做一下(表3)。

上表平均律中序号为n的相对频率,等于1.0595乘n次方。最高误差是小调式的导音,略微超过百分之一。我猜之所以和声小调(即在小调式里以#5代替5)比较好听,跟这点可能有些关系。

因为这个体系是把一个八度平均分成12份得到的,所以叫做12平均律。这12个音中任意相邻两个音的音程是1.0595即2开12次方,我们把这个音程叫做一个半音。半音是12平均律中音程的基本单位。两个半音加起来是一个全音,全音的音程是1.1225,这是1.0595的平方,也就是2开6次方。

在12平均律中几乎所有的概念都需要重新定义:

纯五度音程等于1.4983,纯四度音程等于1.3348,大三度音程等于1.2599,    小三度音程等于1.1892,大六度音程等于1.6818,小六度音程等于1.5874。

可参见表2。这些特定音程不再是分数了。

相邻音程关系为大三度-小三度的和弦称为大三和弦,相邻音程关系为小三度-大三度的和弦称为小三和弦。这个定义字面上看和纯律是一样的,但因为大三度和小三度的定义改变了,所以大小三和弦的定义实际上也改变了。

七个音的相邻音程关系符合下表(表4)的叫做大调式。

七个音的相邻音程关系符合下表(表5)的叫做小调式。

七个音的定义事实上也改变了,比如我们说某个音的属音,不再指频率为那个音的3/2的音,而是指频率为那个音的1.4983倍的音。

在重要概念中只有八度的概念完全没变。

另外,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些新的概念:

两个音的音程是半音的,这个音程叫小二度。如中音和下属音相差小二度。

两个音的音程是全音的,这个音程叫大二度。如下属音和属音相差大二度。

回头看看表1我们会发现,在纯律中是难以定义大二度的,因为有9/8和10/9两种音程和大二度都差不多。小二度和大二度都不是和谐音程

为方便起见人们还给一系列固定音高的音起了名字,叫作音名,见下表(表6)。

一共12个音名,相邻音名的音程是半音,相差八度的音名是相同的。这相当于一个固定的标尺,而调式的关系相当于一个游标,上面每一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的主音,无论哪个音做主音,该调式所需的音都在这个表内。举例如下。

现在,如果我们把A作为小调式的主音,则该小调式的七个音分别为:

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称为A小调。

如果我们把C作为大调式的主音,则该大调式的七个音分别为:

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称为C大调。大调式的七个音另有一个昵称,叫做唱名,分别读作:do(主音)re(上主音)mi(中音)fa(下属音)sol(属音)la(下中音)si(导音)分别写作1、2、3、4、5、6、7。

我们注意到,如果一个小调式的主音,比另一个大调式的主音低一个小三度,也就是说这个小调式以这个大调式的下中音(6,la)为主音,或者说这个大调式以这个小调式的中音为主音,那么这两个调式所用到的七个音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一对大小调式称为关系调式。比如,上面提到的C大调和A小调就是关系调式。

我们看到la  si do  re  mi fa  sol 这七个音也可以构成一个小调式,角色分别为la(主音)ti(上主音)do(中音)re(下属音)mi(属音)fa(下中音)so(导音)这样我们索性把小调式的七个音赋予同样的昵称,不过主音是la而不是do。这样唱名之间有了大小调式统一的音程关系如下:

do全re全mi半fa全so全la全ti半do

注意唱名和音名的本质是不同的。音名表示固定音高的音,相当于固定标尺。唱名表示相对音高,相当于游标。你给出中音A来,我就知道它是440Hz,但你给出la,在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调的时候,我不知道它有多高。事实上A可以做la,B又何尝不可以?

至此,我们从数学和物理学出发建立音乐体系的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于这个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已经是纯音乐范畴的事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个音是怎么来的?  怎么  怎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