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是婚姻中的「超级照顾者」吗?

关系,就像是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的意义,就是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

  01  

曾有位女性朋友对我说,她是如何对家庭用心的付出,如何对家里人好。她是好妈妈、好媳妇,却唯独成不了好妻子。

她觉得自己已经很用心的去经营家庭,去照顾丈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丈夫总是不领情,甚至好像总是想躲着她。

我建议她去做心理咨询,在多次咨询之后,她才发现了问题。不是她做得不够好,而是很多时候她的付出,并不是丈夫真正想要的。

她和丈夫都是广东人,她也一直以为广东人喜欢饭前喝汤。所以每次家里煲汤了,她总是在饭前给丈夫盛好汤,但其实她的丈夫并不喜欢饭前喝汤。以前,她丈夫也偶尔有和她说过,不用帮他盛汤,他想吃饱饭再喝汤。

但是,她一直屏蔽了这个信息。

在咨询中她才认识到,这是她是如何成为一个超级照顾别人的乖孩子。

她本来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小时候还非常受到爸爸的疼爱。

但是,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的弟弟出生了。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她失去了在家里的地位,她眼睁睁的看着爸爸妈妈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弟弟身上。

那段时间,她特别的失落,觉得被爸爸妈妈给抛弃了。

她尝试过发脾气、无理取闹,想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但是并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反而被父母说她不懂事不听话。爸爸甚至还因此打了她,那是她第一次挨打。

家里要她让着弟弟,她就是不让,弟弟想靠近她玩,她就是不理。她对弟弟充满了敌意。

直到有次弟弟生病了,她看了也觉得有点心疼,就帮着妈妈照顾弟弟。结果是,爸爸对她再次的露出了笑容。

这就是她开始走上照顾别人的过程。

  02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各种动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动机就会变成行为。

而她照顾别人的行为背后,是对爱与关注的需要。

她试过对父母发脾气,试过在家里无理取闹,但是这些方法最后都失败了。偶然的机会,她终于发现了可以重新靠近父母的机会,就是变成一个可以照顾弟弟的有用的孩子。

对于儿时的她来说,这让她得到了好处,她以为这就是爱了,她也以为这就是得到爱的方式。所以,照顾别人,就逐渐的成为了她的行为模式。

不过,这种模式还有另一面的影响。

因为她只有在照顾弟弟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只有在照顾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爱,所以她会觉得,如果自己不做这些,就会感到自己好像毫无价值一样。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内心也会因此产生恐惧和焦虑,如果不能照顾别人,如果自己不能做到这些的话,是不是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是不是自己就是一无是处。

因为内心焦虑的推动,孩子会通过不断的取悦和讨好,来换得认同和关注。

  03  

所以,总有人会在婚姻中,去扮演超级照顾者的角色。

超级照顾者的养成,通常是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构建起来的。

孩子的自我如果是围绕着妈妈的感受而构建,就会形成一个假自我。

并且,这份假自我会扩展到其他所有关系中,他会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为别人而活。

超级照顾者的童年可能是充满孤独和匮乏的,她的内在严重缺乏爱和关注,这时候孩子会启动心理防御,比如幻想一个全能者来照顾自己。同时,她也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全能者,去照顾他人。

因此,当她长大了,她内在渴望被照顾的这个部分,就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出来。看起来她是在照顾对方,其实是在通过照顾对方的方式来安抚自己内心的渴望。

当她把这样的模式带到亲密关系中来的时候,有时候却未必能如自己所愿。

她会发现,对方好像一点都不重视自己的付出。她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都做得那么好了,老公还不理自己,她也会由此对丈夫产生不满和愤怒。

因为,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她就相当于把伴侣纳入了她的自我中,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这时候,亲密就变成了共生。

尽管在现实的婚姻关系中,她非常的照顾家庭,包揽了老公日常的一切。但她的老公却会觉得,自己有一种被吞没的感觉,所以他不领情,所以他想要逃离。

结果是,他们的亲密关系开始亮起了红灯。

  04  

几次咨询之后,她开始尝试着把更多的重心收回到自己身上。

那天,她没有再去给丈夫盛汤。后来的几天里,她也稍稍调整了自己和丈夫之间的互动,她试着尽量去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也不再因为自己的付出去而要求丈夫一定要有反馈。

某天晚上入睡前,她丈夫忽然对她说了句谢谢。因为丈夫觉得她看到了他真正的需求,然后由此他们展开了话题,聊起了近期的变化,家庭、各自的工作。

这一聊竟聊到了天明时分,她感叹,多久没有试过这样的情感交流了。

这位来朋友反馈说当时觉得很震撼,她不知道只是自己一个小小的改变,却换来她和丈夫之间这么大的变化。

因为这些变化,让她的丈夫觉得有了自己的空间;因为这些变化,让她不再用原本固有的模式去追求对方的认可。

原来,你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对方才想离开,才想躲着自己。

但,这也许是你内心焦虑所产生的恐惧,一旦你可以跳出这份焦虑,明白无论对方的爱与不爱,与你自身的好与不好是无因果关系的。这时候,你就不会再执着于这个模式,你就可以重新调整你和伴侣的相处模式,对自己内在的疗愈,对关系的疗愈也就开始了。

原来,即使自己不那么照顾别人也是可以的,即使自己不做照顾者也不会失去对方。

变化,带来了验证,也带来了疗愈。

很多亲密关系的结束,会让人感到奔溃和伤害,因为亲密关系的终结,我们的自我好像也随之破碎。所以我们会害怕会焦虑,所以我们才会执着于用原来的方式紧紧的抓取对方。

因为人的内心越是焦虑恐惧,越是会牢牢抓住不放。

同时,亲密关系也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让人重新认识你的自我。

要知道,无论如何,超级照顾者都不能通过过度满足和照顾对方,而滋养到自己内在的需求。

我们的童年正是因为害怕看到自己匮乏的真相,正是因为害怕面对自己不被爱的真相,所以才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防御,才会通过过度照顾他人来得到内在的满足。

你只能是先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去照顾你自己,去爱自己,才能在关系中去构建真实的亲密。能够真实的去看到自己的渴求,去面对自己的匮乏,这本身就是非常的不容易。

如果我们不能去看到自己真实的部分,即便是有了新的亲密关系,在新的关系中,你仍然可能会重复旧的伤痛。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 孩子的世界就对了》微信公众号:吴在天(ID:wztro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照顾  照顾词条  婚姻  婚姻词条  超级  超级词条  
问答适合结婚

 心理学家教你谈恋爱

第一式:小危险激发“心动”感觉。人从事某些激烈或冒险活动时的身心反应,与恋爱时“过电”的感觉极其相似。除了玩玩过山车、看看惊悚片等办法,爱泼斯坦还教大家一个小游...(展开)

问答失恋

 失恋心理分析——朱建军

失恋,是青年这一时期最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创伤,轻则心灵受创久久不得平复,重的话甚至会造成自杀或伤人的严重后果。失恋是痛苦的,痛苦得会让人失去理智。但是,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