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这个人按照明朝的标准,是个十足的大汉奸,即使是现在人看来,也对吴三桂的行为所不齿。
吴三桂一生三降三叛,先降李自成,还没有开始交接队伍,马上就叛乱投降了清朝,清朝建立后,作为清朝的平西王,又起兵叛乱,可以说造反叛乱成为其一生的主线,而且死之前还过了把皇帝隐,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
吴三桂被清政府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相比于明朝镇守云南的沐王府,吴三桂一代就亡了,而沐王府从创始人沐英开始,沐氏子孙世代承袭云南王,镇守云南长达近280年,与明朝相始终,对巩固祖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当然,如果让吴三桂及其后代永镇云南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吴三桂其实有永镇云南的可能,他什么会错过了呢?
吴三桂有永镇云南的可能 他什么错过了
背景深厚,年少英勇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
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吴三桂从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都说出名要趁早,吴三桂有如此深厚的背景,但是自己也是很争气,吴三桂成名于十八岁,其父吴襄带领五百名士兵出锦州城巡逻,被皇太极的数万大军重重包围,祖大寿与吴三桂登上城楼观战,祖大寿以城内兵少不肯出兵相救,吴三桂竟率二十多名家丁将其父吴襄救出重围。
皇太极说:“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献关降清
吴三桂与其父亲舅舅一起经营辽东,很快手握重兵,而且打造了明朝最后的起兵,关宁铁骑,到了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此时陷入了两面受敌的窘境,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
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
由于吴三桂一直犹豫,迟迟没能表现出真正投降诚意,李自成决定灭吴保关(山海关),吴三桂紧急向多尔衮求援,而多尔衮将计就计,在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吴三桂和多尔衮一起打败了李自成。#p#分页标题#e#
多尔衮进军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清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清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处死永历帝,为日后埋下隐患
投降清朝后,吴三桂还是跟清朝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吴三桂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彻底投入到清朝的怀抱,在清朝命令他镇压南明势力的时候,吴三桂不遗余力的残酷镇压南明义军,甚至会屠城。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攻下云南。 攻下云南后,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攻下云南之时,当时洪承畴也在,吴三桂便询问洪承畴如何能够永镇云南。洪承畴的回答就是如果要永镇云南,不能去缅甸,不能杀死永历帝。
吴三桂与清政府的矛盾尖锐
这很好理解,只要永历帝在缅甸,西南边陲就无宁日,需要大将牵制,而吴三桂的重要性就体现了,但是永历帝如果死了,那么就会飞鸟尽,良弓藏了。不过吴三桂并没有听取意见,或者说没能阻止这种行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师出缅甸,用弓弦将永历帝杀死在昆明。
永历帝一死,清朝再无威胁,于是吴三桂与清政府的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后来的三藩之乱,最后被康熙平定。
可以说吴三桂一生都在趋炎附势,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完全不顾国家大义,所以在历史上无论是清朝还是明朝还是现在,都没有好的评价,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