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土豪”不是新词,而是旧词新用。如果检索这个词的历史,会发现它的涵义至少经历了三次变迁,每一次词义变化,其实都是时代精神的折射。
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已经在使用“土豪”一词,如《南史》:“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这里的“土豪”是一个偏正式的中性词,意指“地方(土)的豪强”。它反映了传统社会的一种治理结构:地方的治理秩序,通常由当地豪强即士绅阶层所主持,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权力形成抗衡之势。
到了近代,“土豪”的涵义出现强烈的情感色彩,跟“劣绅”并列,构成“土豪劣绅”的固定词组,被定义为“大地主阶级剥削者”。“打土豪,分田地”也成为当时发动土地革命的动员口号。而这也显示了传统中国的地方治理结构开始被超强大的国家权力摧毁。乡绅死了!
当年的革命者在“打土豪,分田地”时,大概不会想得到,数十年之后,“土豪”又回来了,而且是披着一身耀眼的“土豪金”回来。但这不是士绅群体的回归,当然更不是士绅精神的回归。就如“小姐”一词在消失了半个世纪之后又回来了,但人们马上发现她的意味已经全变。
从构词上说,这次回来的“土豪”,变成了一个并列式、偏贬义的词,意思是“气质够土,花钱够豪”,又土又豪,简称“壕”。他们跟一百年前的士绅群体毫无亲缘关系,而跟八十年代兴起的“暴发户”一脉相承。他们当然也不是构造社会自治秩序的主持者,而是用钞票堆切出一身虚荣的富人。#p#分页标题#e#
他们其实是“豪土”——豪华地土,土得掉渣。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