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对联不能不“对”

标题中第一个“对”是动词,第二个“对”是名词,第三个“对”是形容词,即“正确”的意思。对对联要做到“正确”就必须遵守关于对联的“规则”。所谓规则就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军队有军规,工厂有厂规,学校有校规,即便玩游戏也有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怎能玩下去?对对联要遵守的规则就是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

《联律通则》是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其内容丰富,层次明显。相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掌握“六大基本规则”和“三个禁忌事项”,简言之“六则”、“三忌”。

一、先讲“六则”:

(一)字句对等 上下联字数相等,如是中长联,上下联各分句句数、字数相等。例:

迎面见青山,看三千世界,露路崎岖,平地有风波,借端慈航登觉岸;

江心澄皓月,听八百梵音,霜钟清澈,诸天留因果,应从苦海识菩提。

——安徽怀宁迎江寺联

(二)词性对品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词组)其词类属性相同。即名词和名词相对,动词和动词相对,形容词和形容词相对,介词和介词相对等。例: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清 汪炳璈

上联的“水”和下联的“人”是名词相对,“从”和“在”是介词相对,“碧”和“青”是形容词相对,“玉”和“莲”是名词相对,“环”和“瓣”是名词相对,“中”和“里”是方位词相对,“出”和“行”是动词相对。

二是允许上下联对应位置具有同样语法功能而词类属性不同的词(词组)相对。

1、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相对。这是因为形容词也能作谓语,具有和动词共同的语法功能。还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传统属对把动词和形容词都归入虚字的范畴, 而依据“实对实,虚对虚”的 原则,二者可以相对。

林壑西南美;

风云天下交。

——清 刘铭传

上联的“美”是形容词,下联的“交”是动词。

2、在名词性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词组)相对时词性可以不同。

       东邻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洲。

——清 郑燮

上联的“古塔”和下联的“花洲”都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而充当修饰成分的“古”是形容词,“花”是名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词组)相对时词性可以不同。

异书远购吾妻镜;

好古常携己子彝。

        ——清 阮元

上联充当状语的“远”是形容词,下联充当状语的“常”是副词。

4、上下联相对的词(词组)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词性可以不同。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清 李渔

上联“繁冗”是形容词,下联“湖山”是名词,二者同处于主语位置;上联“人”是名词,下联“我”是代词,二者同处于宾语位置。

三是一些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其上下联同一位置词类属性不同的词(词组)也可相对。传统的对仗种类较多,这里仅举几例:

1、叠字对:即同一个字连用的对仗。

荒草茫茫连故国,

孤云冉冉下寥天。

——元 张昱

上联的“茫茫”是形容词,下联的“冉冉”是副词

2、掉字对:上联间隔重复使用一个字,下联相同位置使用另一个字。

老去逐年增老病,

春来无日不春阴。

——宋 陆游

上联的“老、老”是形容词,下联的“春、春”是名词。

           3、借音对:也即借用某个字的音与本来不能相对的字成对。

闲听一夜雨,

更对柏岩僧。

——宋 释惠洪《天厨禁脔》

上联的“一”为数词,下联的“柏”为名词,二者词性不同,但“柏”与“百”同音,借“柏”为“百”,与“一”相对。

4、联绵对:即联中含有联绵词的对仗。联绵词是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包括双声词、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

野鸟间关难解语,

山花烂漫不知名。

——元 耶律楚材

上联的“间关”是拟声词,下联的“烂漫”是形容词,这是联绵对中的叠韵对。

5、互成对:上下联同类单字连用的对仗。

入道无来去,

清言见古今。

——唐 储光羲

上联“来去”是动词性单字连用,下联“古今”是名词性单字连用。

6、交股对:上下联对仗的词(词组)不是同位相对,而是交错相对。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鬓耸巫山一段云。

——唐 李群玉

上联的“六幅”是数量词,下联同位置的“巫山”是名词,二者词性不同;上联的“湘江”是名词,下联同位置的“一段”是数量词,词性也不相同。实际上,“巫山”是和 “湘江”交叉相对,“一段”和“六幅”交叉相对。

7、当句对:又称自对,是指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各自形成的对仗。

大笔高名海内外;

君来我去天东南。

——清 曾国藩

上联的“大笔高名”和下联同位置的“君来我去”词性均不相同,但上联的“大笔”和“高名”自对,下联的“君来”和“我去”自对。

(三)结构对应 主要指上下联的句子结构和词语结构应尽可能一致,做到“上行下效”。

一方面,上下联句子结构和词语结构对应一致属于正格。句子结构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状 语 、补语,词语结构主要有主谓、偏正(定中和状中)、动宾、并列、介宾等。

碧湖吞日月;

青岭吐烟云。

——自创

联中“碧湖”和“青岭”是主语,“吞”和“吐”是谓语,“日月”和“烟云”是宾语。上下联句式均是“主语+谓语+宾语”。再看词语结构,“碧湖”和“青岭”是偏正结构,“吞日月”和“吐烟云”是动宾结构,其中“日月”和 “烟云”又分别是并列结构。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同时符合对仗要求。

青山不隐凌云志;

绿水常怀揽月情。

——自创

上下联的句式均为“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上联“青山”和下联“绿水”是定中结构,上联“不隐”和下联“常怀”是状中结构,上联“凌云志”和下联“揽月情”是定中结构,其中“凌云”“揽月”又是动宾结构。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均对应一致。

另一方面,上下联句子结构和词语结构也有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但只要其中一项符合对应要求,就可以认定结构上的对仗是成立的。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唐 杜甫

上句的句式是“主语+谓语+宾语”,下句的句式是“主语+谓语+补语”。上句的“功盖”和下句的“名成”都是主谓结构, 上句的“三分国”和下句的“八阵图”都是偏正结构。虽然句子结构不完全对应,但词组结构是完全对应的。

有客临舟怀帝子;

何人下榻学陈公。

——清 刘宗辉

先看句式结构,上下联都是连动句式(主语+连谓短语),对应一致。再看词组结构,上联的“临舟”和下联的“下榻”是动宾结构,上联的“怀帝子”和下联的“学陈公”也是动宾结构,上联的“有客”是动宾结构,下联的“何人”却是偏正结构。该联句子结构完全对应,词组结构却不完全对应。

(四)节律对拍 所谓节律就是一句话中所应有的停顿(间歇)次数。

一方面指“声律节奏”,说的是句中一定位置上的“平仄”硬性安排(主要指律诗对偶句式),规定为每两字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

五言联节奏一般是“二二一”:

天遥/红日/近;

地仄/绛宫/宽。

——清 黄云鹄

或“二一二”:

事业/垂/千古;

馨香/荐/四时。

——清 邓石如

或“二三”:

 竹月/漫当局;

 松风/如在弦。

——明 祝允明

七言联节奏一般是“二二二一”:

           一榻/梦生/琴上/月,

           百花/香入/案头/诗。

——清 林则徐

或“二二一二”:

鹓雏/晓旭/鸣/丹谷;

棠棣/和风/秀/紫芝。

——清 王文治

或“二二三”:

芳草/有情/牵戏蝶;

飞花/无主/寄骚人。

——宋 黄庭坚

另一方面指“语意节奏”,说的是句中某个位置上的语意自然停顿(主要指非律诗对偶句式)。语意节奏以词、词组语意而定,字数是不固定的,但不论几个字,节奏点均在最后一个字上。例: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明 徐渭

精诚与松柏/同坚,万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

庙貌共湖山/并寿,寸衷耿耿,我为时势吊英雄。

——清 陈 琪

 “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有时一致。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声律节奏)

——清 翁同龢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语意节奏)

——清 翁同龢

有时不一致。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种/田。(声律节奏)

——明 张居正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种田。(语意节奏)

——明 张居正

          不一致时,应按语意来确定节奏。

(五)平仄对立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上下联按节奏点确立的平仄各自交替而行(在七言联中“二四六分明”,在五言联中“二四分明”);上下联同节奏点处的平仄相反并行。例:

苍松白鹤齐成画;平平仄仄平平仄

翠柳黄鹂共入诗。仄仄平平仄仄平

            ——自创

上联中节奏点处的“松”、“鹤”、“成”声调是平—仄—平,交替而行。下联中节奏点处的“柳”、“鹂”、“入”声调是仄—平—仄,交替而行。上下联结合起来看,是下联的仄—平—仄对上联的平—仄—平,相反并行。

第二、在有两个及以上分句的多句联中,各句脚的平仄交替而行略有变化,但上下联相反并行不变。

如两分句联中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仄、仄平:

酷暑严寒,便见青松本色;

和风细雨,方知绿柳真情。

——自创

上下联句脚分别为仄仄、平平:

圣名自在,大慈大悲度世;

     经诵普门,救苦救难寻声。

——江西萍乡横龙寺观音座

三分句联中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平仄、仄仄平:

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闻数声啼鸟;

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清 邓石如

或为平仄仄、仄平平:

随处化身,不生不灭,莲花座上春风暖;

寻声救苦,大慈大悲,杨柳枝头甘露香。

——湖北仙桃观音寺

或为仄平仄、平仄平:

一尺布,一卷书,五夜寒灯慈母泪;

蜀江青,蜀山峻,十年冰孽远臣心。

——清 左宗棠

第三、严格遵守“仄起平收”的要求,即上联联尾用“仄”声字,下联联尾用“平”声字。不要随便混淆,虽有例外,但不足为训。

第四、对“平仄对立”的要求,原则上律诗联从严,非律诗联可宽;短联从严,长联可宽;句尾从严,句中可宽。

第五、 平仄声调,既可以按照古代汉语四声(平声为“平”,上、去、入三 声为“仄”)作联,常用韵书《平水韵》等;也可以根据现代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作联,常用韵书《中华新韵》等。但在一副对联中两者不可混用。如“竹”、“菊”二字在古汉语中是入声字,“仄”声,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阳平,“平”声。创作对联时,二字或遵《平水韵》同时当“仄”声用,或遵《中华新韵》同时当“平”声用,切不可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当“仄”声用,另一个当“平“声用。

(六)形对意联 两层意思,第一:形式对举。按照上述五个规则创作对联就能够做到形式对举。第二:意义关联。就是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统一于主题。例:

闻燕语莺歌,欢乐声中寒意去;

看桃红柳绿,新鲜色里热情来。

——自创

上下联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创作对联时,无论用“正对”还是“反对”,都要注意确保主题突出,中心思想明确。

1、正对:  所谓“正对”就是上下联各自所表达的意思是基本相似的并列关系(注意不能完全相同,否则“合掌”)。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 朱元璋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赠开国功臣徐达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从“功绩”和“能力”两个方面给予徐达高度的评价。

2、反对: 所谓“反对”就是上下联各自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并列关系,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清 曾国藩

这是曾国藩的自箴联,上联是说做事应小心谨慎,哪怕顺利时也须居安思危,不能忘乎所以;下联是说为人要光明磊落,即便遇到挫折也要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上下联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顺境和逆境)表明为人处世应有的心态。

二、再来看“三忌”:

一忌合掌。上下联说的是同一回事,或者理解为下联重复了上联的意思。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上下联分别使用了相同的的同义词。例:

普天同庆新年到;

举国欢腾元日来。

联中“普天同庆”和“举国欢腾”意思相同,“新年到”和“元日来”意思也一样,这就是“合掌”。实践中容易犯“合掌”的词较多,如:晓日——朝阳、落日——夕阳、赤县——神州、明月——玉蟾、长空展翅——广宇翔云等等。

王妄君先生曾戏拟《合掌对两串》现转录仅供参考: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初学者在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避用同义词。

二忌不规则重字。所谓不规则重字,就是在上下联中同一个字没有规则地用了两遍及以上。

一是忌同位重字,例:

交友诚为上;

经商诚在先。

联中的“诚”字出现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上。

但是,“虚词”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却又另当别论,反而符合要求。 例:

命立天地之前;

诞生千古之后。

——清 马注

联中的“之”是虚词,可以出现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上。

二是忌异位重字,例:

月恋清湖水;

云思皎月容。

联中“月”出现在上下联的不同位置上。

与不规则重字相反的是有规则重字,所谓有规则重字即上联重复使用了某个字,下联就要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例: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清 曾国藩

联中上联分别重复了“不”字和“求”字,而下联相同位置也分别重复了“无”字和“要”字。有规则重字完全符合联律要求。

三忌是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例:

风柔抚绿水;平平仄仄仄

雨暖舒青山。平仄平平平

    这就是典型的尾三仄和尾三平。可以改之,将上联中的“抚”选用平声字替换,下联中的“舒”选用仄声字替换。试分别用“迷”和“醉”替换。

风柔迷绿水;   平平平仄仄

雨暖醉青山。   仄仄仄平平

《联律通则》是联界统一认识、规范行为的非常重要的规则,尤其是对初学者和爱好者来讲更加意义不凡,它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使大家今后在学习、欣赏、创作对联的实践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不会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左右。

顺带说一下“意境”和“规则”的关系,应该说两者之间不矛盾,都是重要的。前者关乎“对不对”,后者关乎“好不好”。对于初学者来说“规则”重要,当掌握了“规则”的要领后,“意境”变得重要。不讲规则的对联能副其名乎?缺乏意境的对联,更是平淡无奇,索然寡味。只有二者联手运作,好对佳联才能产生。规则是人们在实践中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条条框框相对固定,比较容易掌握;而意境却要靠自身学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升华。掌握“意境”的难度比起掌握“规则”的难度不知大多少倍。如果你有掌握高难度的“意境”的自信,那么掌握难度相对较低的“规则”就更应该不在话下了。

当然,规则只适合那些愿意接受规则的人,如不愿被这规那则所约束,只是个人“自娱自乐”地消遣,未尝不可,开心就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对对联不能不“对”  对联  对联词条  不能不  不能不词条  
风俗

 最新的村寺庙对联

 寺庙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村里的寺庙都会贴上一副对联,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最新的村寺庙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的村寺庙对联...(展开)

风俗

 (4081)狗年春联集锦

01、天狗下凡春及第,財神駐足喜盈門。萬事如意02、龍翔華夏迎新歲,義薄雲天奮犬年。吉星高照03、戌犬騰歡迎勝利,酉雞起舞慶豐年。吉星高照04、辭舊靈雞歌日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