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铁器和冶铁术在包括边远山区的广大地区得到了使用和传播。考古发现表明,西汉初年铁制农具和工具已经普遍取代了铜、骨、石、木器,在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炒钢技术的发明,锻铁工具增多,铁制兵器也逐步占了主要地位,到东汉时期,主要兵器已全部为钢铁所制,从而完成了生产工具和兵器的铁器化进程。西汉中期以前出土的铁器种类较战国时期有所增加,其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形制进一步成熟,并有加宽加大的趋势。这同西汉前期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恢复与提高的总趋势是相一致的。
西汉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铁器种类急剧地增加,如灯、釜、炉、锁、剪、镊、火钳以及齿轮、车轴等机械零件都涌现出来。东汉时期更是如此。这说明在西汉中期以后,钢铁生产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这同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国防的需要以及冶铁术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采取的由国家统一经营冶铁业的政策,使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集中,生产技术还可以较快地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交流,对钢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由于官营有时也造成为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等弊病。
其时所设49处铁官,分布在今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湖南、四川、河北、辽宁、甘肃等省,它们成为钢铁生产的基地。到汉元帝时,“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以上”,这是冶铁采矿业规模之大的一个说明。再从已发掘的冶铁遗址看,每一铁官下属的作坊,或以铸铁为主,或冶铸兼备,作坊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甚至数十万平方米,有的拥有炼炉十余座,表明了冶铁业的空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