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155首学习笔记之(066)
---杜甫七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读记
原文: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题注:宝应二年,严武封郑国公,复节度剑南。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由来美,酒忆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笔记: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时杜甫53岁,客居阆中。
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决定重还成都。这五首诗就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途中所作。严郑公,即严武。按照题注宝应二年(763)严武封郑国公。
首联。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直为:直接因为。《和刘柴桑》(魏晋-陶潜):“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塞下曲》(唐-李白):“横戈从百战,直为甚。”《赠申长官》(唐-方干):“旅人莫怪无鱼食,直为寒江水至清。”
文翁:(前187-前110),字仲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水利,办教育,政绩卓著。这里指代严武。
剖符:兵符一分为二,主与将各执一。后因以“剖符”指分封或授官。《战国策》:“穰(ráng)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遂与剖符为韩王,王潁川。”《奉汉中王手札》(唐-杜甫):“剖符来蜀道,归盖取荆门。”
大意:我改赴成都回归草堂,就因严武再次受符镇蜀。
颔联:“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但使:只要使,倘若。《归园田居》(魏晋-陶潜):“衣沾不足惜,但使愿!”《过程处士饮率尔成咏》(隋唐-王绩):“但使百年相续醉,何愁万里客衣单。”《出塞》(唐-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度。”《客中行》(唐-李白):“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闾(lǘ):泛指门户。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湖亭望水》(唐-白居易):“岸没少,滩平船舫多。”《复愁》(唐-杜甫):“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揖(yī)让: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咏怀》(魏晋-阮籍):“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大意:只要能使百姓得到教化,哪敢再说家里的松竹已很长时间荒芜了。(这是说自己回成都的理由。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已经一年多,也许已经“松竹荒芜”。本不打算回去。因严武这个“文翁”回来了我还是以蜀中百姓为己任吧。冠冕堂皇。)。
颈联:“鱼知由来美,酒忆不用酤。”
丙穴:《蜀都赋》(晋-左思):“嘉鱼出于丙穴。”丙穴在成都附近的邛(qiong)县。《谢人送鲫鱼鲙》(唐-杨巨源):“芳饵得来珍丙穴,金刀落处照辛盘。”
郫筒:酒名。出自郫县(现成都郫都区)。《郫(pi)县志》:“山涛晋初为郫令,常刳(kū)竹筒酿酴(tú)酒,郫筒之名由是而起。”《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宋-苏轼):“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送王诵侯之官成都》(清-唐孙华):“或言锦城天下乐,郫筒美酒丙穴鱼。”
酤:买酒。《史记-吴王濞传》:“周丘者,下邳人也,亡命吴,酤酒无行。”《晏子春秋-问上》:“宋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送陈章甫》(唐-李颀):“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大意:知道丙穴嘉鱼的味道从来都很美,想起郫筒的好酒还存着不用去买。(想象着用成都特产招待严武。)
尾联:“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五马:汉制,太守四马,朝臣出使为太守,增一马。指严武。
谙:熟悉。《说文》:“谙,悉也。”《新嫁娘词》(唐-王建):“三日入,洗手作。未谙姑食性,先遣尝。”《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潜夫:指隐士。这里是自指。《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中有《王符传》。王符(85-163),东汉政论家、文学家。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后以“潜夫”指隐者。《山中言事》(唐-方干):“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
大意:你(指严武)那五匹马过去曾熟悉我的草堂小径,我也读过你的几封欲与我相见的书信。(回顾与严武交情之厚。)
首联写回成都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严武再镇蜀。颔联表达自己不是为了草堂生活回成都,是为了“闾阎还揖让”,好像是要助严武教化百姓。看来杜甫还是不忘初心,又想起了“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颈联想象欢迎招待严武的情形。尾联回忆一年多前严武邀请自己出仕及光临草堂的情景。全诗表达十分喜悦的心情。这首诗再也没有“扁舟”、“浮云”、"钓竿”之类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