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204期)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白衣胜雪”的时代。在那个年代,中国步入改革开放,不仅经济开始突飞猛进,文化,尤其文学也是百花齐放。在文学上,有两个标志性的创举,一个是“先锋小说”,另一个是“朦胧诗”。尤其是朦胧诗,更是达到了世界高度。那时候的青少年可不只是追歌星,诗人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那时有三位诗人被誉为是朦胧诗的代表:北岛、顾城和舒婷。三人中,顾城年龄最小,却最天才,但这位最天才的诗人也最受争议,其人生犹如惊险的过山车,他:8岁写诗,12岁养猪,27岁结婚,37岁用斧子砍死妻子,然后上吊自杀。那么这位8岁就开始写诗的中国神童,为何最后在国外变成杀妻的“屠夫”?他的人生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反转?且看本期分解。
(一)少年天才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顾工就是一个著名作家,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其中《我站在铁索桥上》一诗还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本。
受其父影响,顾城自小就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诗歌上,更是被誉为“神童”。他8岁开始写诗,12岁时便写出了这样一首诗:
白云是天的雪山;
碧空是天的海洋;
阳光是天的熔岩;
阴霾是天的煤矿;
星团是天的城市;
流星是天的车辆;
天上的一切只能遥遥相望,
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
是不是跟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有一比?还有,顾城在14岁时便写出了被认为是“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
但天才归天才,顾城自小就比较孤僻。他上幼儿园时,就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宁愿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蚂蚁上树;那时他就读了《三国演义》,他想讲给人听,但又不喜欢被一群小朋友围着的感觉,就只好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他就到屋子里,一个人对着墙讲三国。
1968年,他才12岁,就辍学回家养猪了。他仍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他一边养猪,一边想心事,一边写诗。1969年,顾城随父顾工被下放到山东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场的生活。因为顾城的世界属于童话的,这种劳作与他想象中的童话世界有很大的差距,这让他感到痛苦。
1974年,顾城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和借调编辑等。在此期间他开始在《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时势造英雄。那个特殊的时代让顾城耽误了学业,但也让他成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因为诗人往往不是学校所能培养的。到1977年,21岁的顾城已经是很有成就了。那年他在《蒲公英》小报上发表了不少自己的诗作,在诗坛引起强烈反响,他和北岛、舒婷、江河、杨炼等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说顾城是一个天才诗人毫不为过,他的诗语言简洁,空灵纯净,意境优美。他被认为是贴近了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是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是一位“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有许多经典的诗句,比如著名的《一代人》,全诗仅有两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两句诗简直无人不晓,曾经影响了无数在黑夜中独行的一代人。而他被誉为最朦胧的一首诗则是《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至今为止,没有人能说清这首诗的具体涵义。也许这首诗就是顾城爱情的象征,这位天才诗人的爱情是以悲剧收场的,没有人能完全解读他的悲剧爱情的全部意义……
(二)浪漫之恋
顾城的爱情当然开始于浪漫,而且是一见钟情式的。1979年的夏天,23岁的顾城在一列从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她叫谢烨,时年21岁。当时他们的座位恰巧是相邻着的。
谢烨长发飘飘,有清澈如水的眼睛,有美丽如花的笑靥。顾城一如既往地羞涩,他甚至不敢正眼瞧对方。但他深深地被谢烨吸引了。后来,顾城曾如此描写当时的谢烨,说她的眼睛犹如“梦幻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着金属的光泽”。
顾城性格内向,开始不敢跟对方多说话;后来还是鼓足勇气和谢烨交谈,还给她读诗。临下车前,顾城将自己的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塞给了谢烨。
谢烨一看对方的签名,才知道他竟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于是不久之后,她便拿着这张纸条,去寻找顾城。颇费了一番周折之后,谢烨终于找到了顾家。当时顾城像是没睡醒的样子,上衣口袋里插着黑色的钢笔,墨迹染黑了衣服,那副书呆子模样让谢烨想笑。
顾城掩饰不住自己的惊喜,后来他如此回忆道:“我看到四处全是金光,还带着彩虹,我不敢想象她能来。”
他们相谈甚欢。临别时,谢烨说,你会给我写信么?顾城说会的。写多少呢?顾城用手比了比,那厚度至少等于两部长篇小说。
从此,两人陷入热恋。当时顾城在北京,谢烨在上海,他们只能频繁地通信。顾城在信中用充满才情的诗句表达他对谢烨的倾慕:
太阳落山的时候,你的眼睛充满了光明,像你的名字,像辉煌的天穹,我将默默注视你,让一生都沐浴着光辉……
浪漫的顾城开始对谢烨展开疯狂的追求,他为她茶饭不思。后来他干脆去了上海。但当时谢烨的父母不喜欢顾城。他才不管这些,他曾睡在谢家门口,看你答应不答应。最后谢烨的父母终于妥协,答应了两人的交往。
顾城和谢烨于1983年终于结为伉俪,才子佳人,天生绝配。谢烨美丽善良,性格豁达宽容,很能吃苦耐劳,而且她本人也很有才情,对诗歌和散文有很高的鉴赏力,也有一定作品问世。
可以说,顾城得到谢烨这样的好妻子,实在是太幸福了,然而他却不珍惜,酿成了一段爱情悲剧,使自己成为一名渣男。当然这也同另外一个女子有关。她就是顾城笔下的“英儿”。
(三)激流之岛
1987年5月,顾城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他带着谢烨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讲学活动。这段经历使他提高了声誉也赚了一些钱,应该是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但名誉和金钱并没有使他满足和快乐,不久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1988年,顾城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不久他加入了新西兰国籍。后来由于不喜欢城市的喧嚣,不喜欢繁琐的教学工作,他决定学陶渊明隐居起来。
1989年1月,顾城辞去奥克兰大学的职务,到了一个岛上。这个岛有个奇怪的名字,叫激流岛。本来顾城是来隐居的,是想追求安静的,不曾想又到来“激流”之中。
期初,他和妻子谢烨在岛上养鸡、种菜、写诗、画画,过着悠哉乐哉与世隔绝的生活。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顾城可能真的会成为第二个陶渊明。然而一年之后,一个女人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宁静。
她就是英儿。她本名李英,1963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也是顾城的一个粉丝。顾城和谢烨是在一个诗会上认识英儿的。那次诗会上,朦胧诗被批得很厉害。一个做古典诗词的老评论家对顾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说了一些有人身攻击的话,让顾城和谢烨十分难堪。当时英儿挺身而出,极力维护了顾城和朦胧诗的尊严。顾城和谢烨很感激她,此后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不过此前,英儿曾恋上一个大她28岁的人,叫刘湛秋,他是《诗刊》社的一位领导。刘湛秋当然已经有家室,后来她发现不能和刘有结果,才放弃对方。在跟顾城的交往中,她又很快对顾城产生了倾慕之情。
当顾城和谢烨离开中国去欧洲后,英儿还给顾城写信,表达自己的爱慕。顾城到激流岛一年之后,1990年7月,英儿也来到了激流岛。令人奇怪的是,当时谢烨并没有阻止这个情敌,反而是她花了很多钱和时间替英儿办了手续,又用她卖鸡蛋攒下来的钱给对方买了机票,让英儿来到了新西兰。
从此,顾城和两个女人在岛上过上了匪夷所思的畸恋生活,二女侍一夫。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谢烨怎么能容忍英儿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后来,根据顾城的姐姐顾乡说,谢烨似乎有点性冷淡,不能给丈夫满足。其实,当时的谢烨对于顾城,就像母亲照顾孩子一样,她对顾城体贴入微,可能顾城被她贯坏了。那时顾城除了写诗什么也不做,一切劳作基本谢烨全包了。
1992年3月,顾城应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基金会邀请,赴德国从事文学交流活动,携谢烨离开激流岛。临去德国之前,顾城要求英儿在家等他们回来。可当顾城夫妻回来之后,却发现英儿失踪了。
(四)血光之灾
原来,当顾城夫妇离开激流岛后,受不了寂寞的英儿,很快就跟教自己英语的、50多岁的一个英国移民老约翰私奔了。1992年底,英儿跟着老约翰到了澳大利亚悉尼。其实老头也没有钱,他们到悉尼后,英儿去了一家咖啡店工作。1994年1月,英儿与前情人刘湛秋在澳大利亚再次相遇,并且结婚。2014年,英儿50岁时患癌症去世。
发现英儿失踪之后,顾城十分沮丧,后来他还曾回北京寻找。但是哪里还有她的英儿?为了表达对英儿的思念,他开始写小说《英儿》。这也成了顾城一生唯一的一部(纪传体)长篇小说。在这本书里,他用唯美的笔调细述他和英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包括他俩的性爱过程与种种微妙的体验。
也许顾城不会打字,这部书由他讲述出来,全是谢烨一个字一个字亲手打出来的。
然而数月之后,1993年10月8日,顾城向妻子谢烨举起了斧子……
那天,顾城的姐姐顾乡接到了弟弟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顾城只说了一句话:“我把谢烨给打了。”他声音低沉,充满绝望。顾乡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拨通了当地急救中心的电话。
当救护人员赶到激流岛时,却发现顾城已经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其妻谢烨则倒卧在岛上的一条小径上,头部有被斧头砍伤的痕迹,周围一片血迹,如凋落的桃花点点……
谢烨被送到医院抢救,不治而亡。
(五)诗人为何要杀妻?他该不该被原谅?
顾城当时为何要向妻子谢烨下手,没人能说得清,几乎成了千古之谜。后人只能从顾城留下的四封遗书里窥见一些端倪。
顾城在自杀前留下了四封遗书,遗书字迹缭乱,说明他是仓促之间写下的。根据他遗书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绝路的,他写遗书时还想着等会儿最后去看看儿子木耳,并为之伤心落泪。从遗书中还可看出,顾城砍向谢烨时,他并不是想把她杀死,他不知道妻子会死的。显然是属于误杀。
还有,人们根据顾城在自己的遗作《英儿》一书的内容,猜测顾城最后的疯狂是因为英儿严重地伤害了他,从而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不过据专家分析,顾城杀人和自杀这场悲剧的深层原因,是缘于他的极端个人主义。他的人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一种极端的自私,极端的大男子主义,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以及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顾城是一个各种极端问题共存的矛盾体,有时候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候像个疯狂的暴君。他认为激流岛就是他的女儿国,在这个国里,别人都要为他这个国王服务;而且这个国里只允许有一个男人,甚至连儿子都不能容纳,他把儿子寄养到了岛外别人的家里。
顾城的悲剧还来自于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失落。他是在中国成名的,他的作品也都是中文作品。离开了中国,他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他的英语又不好,从1988年起,顾城开始拒绝学英语,激流岛上他是唯一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儿子寄养在别人家后,小时候学会的一点汉语也渐渐遗忘,顾城与儿子最后已经无法沟通。
激流岛,在顾城的眼里,就是他的桃花源,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他始终坚持着一个艺术家的优越感和特权意识,但是,在新西兰,他能够发号施令的对象,只有他的妻子和情人。一旦情人背离,妻子对他的崇拜也在明显消失,顾城感到自己被抛弃了。还有传言说,当英儿失踪,顾城几近疯狂时,谢烨也爱上了一个德国的留学生。这下他彻底绝望了。
于是绝望的诗人举起了屠刀……
那么他该不该被原谅?
有不少人对顾城是充满同情的,毕竟他是位不可多得的天才诗人,他的死是中国诗坛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他的疯狂之举应该予以原谅。有人还为他辩解,认为顾城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而谢烨就像是他的母亲,母亲应该原谅孩子的一切错误。
是这样吗?
我们固然可以为失去一个天才诗人而惋惜,但更应为一个被无辜戕害的生命而痛哀!当顾城举起一柄闪着寒光的凶器砍向一个生命的时候——尤其是这个人不仅是他的妻子,还像母亲一样爱他宠他——他还是一个诗人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屠夫。
前面说过,谢烨也是位很有才情的人,她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当我离去的时候
我相信你能微笑
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鸽子
能在那条小路上 跳舞
一边想入非非地
设计着未来
我相信我是幸福的
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
当顾城向谢烨举起屠刀的时候,他可想到他曾经的爱人写下的如此美丽的诗句?他还能相信谢烨“相信我是幸福的,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吗?
所以,在珍贵的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哪怕他是诗人。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