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崧
第一,说说乐府 乐府,本是秦汉时期官方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乐府,广泛收集诗歌作品配乐演唱。这种歌词一直流传,很广,时间长了,歌词多了,人们就把这些歌词作品也称作“乐府”了。所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 举例: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癸,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的汉乐府都没有格律。 到了唐朝有的人写歌词或诗,就用乐府的体裁风格,并讲究用了平、仄、韵的格律。这就形成了有的乐府不讲究格律而有的就是格律诗。如凉州词。 凉州词,本是乐府曲名,是汉代流行于凉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由于唐代诗人们喜欢用乐府调作歌词描写、歌唱西域边塞风光和战争情景,所以就用了讲究平、仄、韵的格律了!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里的凉州词就是格律诗了。 与凉州词同时形成的诗歌体裁的还有“塞下曲”,也是乐府曲的题名,流传在边塞一带!多是写军旅生活,战争情景的。如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里的诗,词语也是平、仄、韵非常严谨的五言绝句格律诗。(诗中第三句的“骑”字,在此处应读 j i 去 声)。 第二,说说柏梁体 “柏梁体”诗在汉武帝时十分盛行。原来汉武帝修筑了一座柏梁台,修好后,在柏梁台上大宴群臣,让文人们坐在一起吟诗。宴会中开始行吟,汉武帝首先起句。第一句用了一个“韵”,然后叫坐在他身边的一个人,接着他的诗吟第二句,但必须是用他的诗韵。接着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每个人按序接吟一句,但必须都是用他第一句起句的韵,有多少人吟多少句,都是一韵到底。这样的诗就叫柏梁体诗。 这种体裁的诗一直传到今天,有不少人在写这样“一韵到底”的诗。北京顺义县一位老诗人就特别喜欢,写出了不少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一韵到底的柏梁体诗,很受大家欢迎。 第三,说说竹枝词 竹枝词也是从乐府的曲名里流传下来的。古时在巴蜀(今四川)一带流行较广,因四川植物竹子多,动物熊猫多,唐朝时代,写竹枝词的人很多。多是为当地民间歌舞写的歌舞词,称之为竹枝词。特色是写民情,民间爱情的风情较多,词语都合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而且很严谨,并且比较朴实,用俗语,俚语,口语,俏语较多,大众化,接地气,有歌谣的风格和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所以得到大众百姓的喜爱。如唐朝刘禹锡的作品:楊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的“晴”字,也暗含了“情”字的意思。诗的末句是“双关词意” 。直到当今,写竹枝词的诗人很多。北京诗词学会的第一任老会长,就是擅长写竹枝词的老手。写得最多,很有名气,深受广大诗友的敬重,热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