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推荐度: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推荐度:

春天的文案

推荐度:

描写春天的古诗

推荐度:

春天的古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教室里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前面的人物关系有些复杂,不过在后面,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了马修老师来到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代课老师。可是他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都很调皮,但马修老师以一颗仁爱的心来对待那些学生。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最后把孩子们的心灵净化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整部电影里,我最记得那次哈森校长外出,马修先生给大家放了一天假,带着孩子们去森林里玩捉迷藏。可是不知为什么,学校突然起火了,哈森先生回来后,很愤怒,把马修辞退了。在马修最后一次走过教学楼下面时,学生们锁了门,把写有字和自己名字的纸飞机扔出窗外,并唱起了马修教过他们的歌,为马修送别。马修捡起了一些纸飞机,当中有莫安琦和一个不会唱歌的小男孩派皮诺的。他最后看了一眼窗口那些摇动的手,带着纸飞机离开了。我很感动,马修只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音乐,并给了他们自由,这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深受感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像校长一样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有时我们上课不听讲有些老师就会惩罚我们:伸手给老师打,或罚站。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严惩才能维护课堂纪律。但却适得其反,使我们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觉得老师很讨厌,就偏不听老师的课,或产生怕老师的心理。在家庭中我们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上个星期爸爸教我写作业,我没认真听他就一巴掌打向我的头。当时我心里想,爸爸太凶了,我以后都不理他了,也不想写作业了。所以严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特别是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

这部电影,多数是讲马修如何感化学生的。但从中表达出了马修孩子的关爱,以及孩子们对给予他们最珍贵东西的马修先生的感激。这部电影的含义很深,但是,它是一部很让人受鼓舞的电影。看过它的人,一定都能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吧。我希望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家庭教育上应该像马修老师一样用理解、宽容的人性化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学,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得到我们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过气音乐家”马修到一所“池塘底学校”担任代课老师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池塘底”,字面上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暗无天日的、没有希望的、最底层的。用它来形容一所学校单从字面上理解想必这所学校也是最差的,里面的学生也是无可救药的。这是“池塘底”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果不其然,学生恶作剧弄伤老师的眼睛,盗取老师的私人物品,思考的深入一些,造成这样的原因,更多的是长久以来的教育方式。来到“池塘底”的都是被父母觉得没办法管制甚至无可救药的叛逆期儿童,而“池塘底”势力铁血的校长制定的学校规矩“犯规、处罚”,不给你解释的机会也不理会行为的动机,就对学生进行关禁闭罚、劳役打骂,这就是“池塘底”的管理模式,没有人性没有温度,让原本叛逆的孩子更陷叛逆中去。而片中的主人公马修是一名代课老师,他的到来他的与众不同让孩子们觉得新奇,他的耐心包容让孩子们可去信任,他的付出争取让孩子们燃起了熄灭的希望,他依孩子的爱好组了合唱团,教他们唱歌,他每个人都不放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安排不同音部。慢慢的,冬天走了,春天来了。

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拥有极高音乐天赋的皮埃尔,也不是超级可爱的贝比诺,而是笑起来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蒙丹。我觉得他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试想一下,倘若没有他,马修的合唱团会继续进行下去,且会越来越好,因为在马修组合唱团组之后,学生犯错越来越少,影片气氛越来越温馨,连校长都会折纸飞机都跟同学一起踢足球了,可见马修的合唱团真的给“池塘底”带来了阳光跟春天。直到蒙丹的到来,他的话语他的行为,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心理跟其他叛逆小孩很不一样的人,在他接近皮埃尔的时候我那一瞬间我都觉得他是一个变态。而在校长冤枉他偷钱的时候,手掌啪啪的刮在他脸上,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他不承认,不说话,在最后忍无可忍的时候才反击。他当时的表情隐忍到极致,眼里的怒气在膨胀,我想他应该也希望被理解但又不屑被理解,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将校长当成了仇人。如果一个人有那么一个可能会去理解你,必然不会先用那么暴力的手段逼供。在他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对着马修笑了,当时我没有想到他会再回来,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离开,我觉得离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不想再回来,我以为那仅仅是他离开的微笑,依然很坏很坏又有一种告诉马修我要走了的情绪在。后来看到最后他回来放火烧了学校,不算意料之外也不算意料之内。

我在想,其实“池塘底”的孩子们也是现实社会中的孩子的真实写照,他们兴许在某一方面拥有极大的天赋,但是迫于某些原因他们无法将天赋发挥出来,他们也有可能遭遇到不平等对待,他们想做的不被认可,他们内心的东西得不到肯定,他们有的时候做出一些他们以为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他们多坏多调皮,是他们想要得到一个关注。我们越成长会越容易明白什么对什么错,在处理同一件事上,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想法跟做法,而孩子有些时候的做法就是他们在他们那个时期的想法,而我们已经度过了那个时期我们常常会用我们现在的做法来规范他们应该这样做,我们会认为这是好的,而孩子不如自己想的这样做他就是不正确的不听话的,甚至严重的就是觉得他们无可救药,但是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会那么做。人之初性本善,特别是一个孩子,他涉世未深不可能说内心有多坏,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更应该耐心的去教导而不是用冰冷的规定进行处罚,或是放弃一个孩子,就像新加坡一部电影《小孩不坏》里面说的“一个苹果,坏了一部分,就把那一部分切除,其余的都是好的,不应该放弃”。特别是作为父母,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方向就是父亲母亲如果家里人教育的不好,导致了某些问题出现还不知道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将孩子投放到某一个机构,那样没有正确沟通,往往会害了一个孩子。就像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很多父母将觉得教不了的孩子送进去,但我觉得家庭里面的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太多东西是长久沉淀下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网戒中心的教育方法就是电击,我觉得那真不适宜一个青少年,那所谓的治疗得到的成果只是一个人的恐惧跟久而久之形成的抑郁,他并没有让人的内心真正改变,而是造成了某种植入人心的恐惧,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在教育了,是在逼,逼一个孩子变回一个父母、他人眼中好孩子

其实不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地域,儿童的教育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看过两部印度影片,讲述的是错误的教育方式转化成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一个孩子对一个群体的影响。事实证明硬式教育就是阻遏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无法释放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年纪里遭受了压抑,让原本只是因为叛逆期而犯一点错误的孩子没有改变的机会,一错再错,内心也留下磨灭不去的伤痕。我经常帮家里人带小孩,你跟小孩子呆久了之后你会发现小孩子虽然小但是有的东西他真的是能记很久很久甚至是一辈子的,他也有他自己的一个思维逻辑。类似于“放牛班”里面的孩子在现实中其实还有很多,只是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马修老师。且在我国,我们开头读的12年书就是为了一个高考,高考完全就成了我们的目的,老师教学的目的说白了也是为了高考,而分数就成了见证一个学生一切的标准,我一个初中老师跟我们全班人说过“我告诉你们,老师喜欢的就是那些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我觉得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是人之常情,哪个老师不想自己学生成绩好又听话?换作我是老师我也想我的学生又拔尖又听从于我,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成绩优异,所以请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可以多点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但不要带有色眼镜看待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成绩好只能说明他在这一方面用了功下了努力,但并不代表他的人品性格就一定比其他人的高尚,而高考也是为了拼取一个好学校望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也有好多老师都会说要学会做人才最重要,但是在做人方面差生有时候往往也会输给分数,老师更多偏袒的还是高分的好学生不是吗?

再整理一下思绪,观完整部影片整体上我看到了很多正能量跟天真烂漫还有孩子们合唱时也带给我的一种震撼力。相比于那些负能量跟冷酷的人物形象,我更乐衷于去欣赏马修的性格与处事方式,我相信世界上肯定有不好的情况存在,但是也有很多美好的存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寻找通往彩虹的路,最终会发现春天的到来……”一阵阵优美的旋律从电视里传来,我情不自禁地放下手中的笔,凑到电视机前——哦,原来是《放牛班的春天》。

光看题目,也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绝美的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自由自在的牛群、优哉游哉的牧童……但实际上,影片中的孩子们的生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简直就是一座监狱,高大的水泥墙,厚重的铁皮门,将校园围得铁桶一般。教师们则神情严肃,威严四射,除了大声训斥“安静”“安静”之外,就是用力推搡着孩子,去打扫卫生或是关禁闭。 “一犯错,就处罚”,便是这儿的校规。在这里,这冷冰的、粗暴的一切,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直到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这尘封已久的寒冰才开始渐渐褪去,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这是一位充满了宽容与仁爱的代课教师:当院长气势汹汹地责问那些孩子时,马修则会努力为他们遮掩,尽管那些捣蛋鬼在前一秒还在惹他生气;当家长忧心忡忡地询问孩子近况时,马修则会努力编织各种理由,帮孩子们隐瞒违纪事件,解除家长的忧虑,维护孩子的尊严……就这样,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魅力,渐渐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马修,不仅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孩子们改变种。种恶习,更为重要的是,他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对美的渴望。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成功组建了一个合唱团,让孩子们喜爱上了音乐。尤其是皮埃尔·莫翰奇,他对音乐的钟爱和在音乐上的天赋,在马修的赏识与鼓励下,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自己,也在孩子们的感染下,重新开启了他的作曲之旅。甚至连那古板的院长,竟也一时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起嬉戏玩笑了!

虽然,马修最后被开除了,但作为教师,马修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六十多个孩子的喜爱与尊敬;作为马修的学生,这六十多个孩子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获得了马修阳光般温暖的爱,他们明白了世界不仅仅只有一个小学校那么大,他们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爱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自身的美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马修用爱和音乐传达给他们的。

高压、处罚,就像阵阵砭骨寒风,它们只会将世界冰冻;而音乐、爱心,却能融化寒冰,编就一幅美好的春天画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开学这些天,我们班同学的表现一向都很好,孔教师一高兴,利用午时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讲的是一位新音乐教师名叫马修,他们班的同学调皮捣乱,教师不细心摔了一跤,同学们就开心地拿着他的包传来传去。遇到这样的情景,院长一向是犯规就要惩罚,可马修教师对于这些学生的错误,就不会惩罚,他会告诉学生错误在哪,并让学生去弥补错误。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在同学们犯了错误,不是惩罚,而是让学生明白他们自我的错误在哪里,他爱每一位学生,为了他的学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一天晚上,他都自我写乐曲,自我编歌词,再教给学生们。

其实,我们孔教师也是这样的呀!她平时对我们关怀备至,对每一位同学都那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学习吟诵,她自我先从电脑上自学,学会了,在认真地一遍遍教会我们。此刻,当我们那首诗不会背时,只要把诗吟诵一遍,就会想起忘掉的诗句。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他自从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唱歌,嗓子都挺好,对自我写的歌词异常感兴趣后,便发誓要成立合唱队,教会同学们唱歌。

我们音乐教师也是这样的好教师。六一儿童节前一个月左右,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队,参加六一的汇报演出。音乐教师从每个年级的各个班里挑出队员,每一天利用午时放学后辅导我们唱歌,不图一分钱,不要一点儿回报,心甘情愿地一点点教我们乐理、唱歌技巧。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正因为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当他因故被院长开除,将要离职时,院长狠心不让学生们与马修教师相见,于是,同学们便叠出纸飞机,把自我想要说的话写在了飞机上,当教师走过教室楼下,一只又一只的纸飞机从窗口飞落下来,上头写着不一样的送别话。同学们在没人指挥的情景下,又一次唱起了马修教师教的歌,挥手与教师告别……

我又想到了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师,她教我们英语只教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只上了几节课,教师就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了,当时,教师有样东西忘在了教室,当已经致辞的教师又回来拿东西时,我们全班同学一下子围住了教师,拉住教师的手,舍不得教师走……

这样的好教师,爱心送给了一大群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好教师,把一位简直无药可救的学生教成了歌唱家;这样的好教师,教出了一群团结友爱的合唱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灰暗的色调,沉郁的音乐,冰冷的铁门边一双稚气的眼睛里充满希望,虽然他永远也等不来他的父母,他却迎来了生命的曙光——被孩子们称为“秃头”的学监马修。也许就是这样一双清澈的眼睛,吸引着我再次走进《放牛班的春天》。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想:当满腹才华,对音乐充满追求的失业教师马修,在人生的低谷期遇见了那样一群桀骜不逊甚至被世人厌恶的孩子们时,“卑微”的灵魂与灵魂间渐渐地碰撞出了明丽的春天。孩子们内心的冰山像趋之不去的寒冬,冷漠而绝望;而马修老师对爱的教育的坚守以及卓越的才华却又像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就这样,春天的勃勃生机冲破了“池塘之底”压抑阴森的重围,生命的希望、理想的火焰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来自学校、家庭、老师、班集体等共同的助力,缺一不可。而作为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老师,虽然常常我们也会像马修老师一样,并不是“尊贵”有“影响力”的存在,但只要心存教育理想,坚守内心的平和与希望,我们是可以给那些被放弃的受伤的灵魂继续向前的动力。

私人定制心向往之,恰当评价激活生命

也许每一个老师都会或多或少有过后进生以及问题少年的困扰,简单粗暴如影片中的校长——只会用残暴高压的手段进行管制,那么孩子的问题只会暂时的被掩盖和累积,最终积压成更加严重的困恼。而因材施教常常被认为是目前教育背景下空中楼阁式的幻想,正如我班:四十多个孩子想要私人订制谈何容易!但是,恰当的评价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马修如此,我也努力在尝试。

蓉蓉是个敏感乖巧的女孩,但是语文却不感冒,尤其是基础题~别人的乐园却成了她的重灾区。于是,每次组织堂听后她都需留下“善后”。但是,总会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哇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掌握了这么多,小脑袋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她听了很开心,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

私下,我通过和她家长沟通才知道:原来蓉蓉在家的学习状态也很不好,作业十分拖沓,加上父母工作较忙疏于管教,她常常连很少的作业都懒得完成,就这样学习动力不足,几乎没什么兴趣可言。课堂上,常常低着头,躲避着老师的目光。

几次的“善后”过去,她在课堂上竟然常常抬起来看着我,有时当众听写她也乐意尝试,而且少有错字。

“蓉蓉最近真努力,字词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同学们应该给她掌声,好不好?”就这样,一个落寞的小生命慢慢地活跃了……

有时,给予力量就是在这么不经意间。信心一旦被激活,生命将充满希望。

把握教育契机,提升基本素养

有时在想,如果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没有专业、卓越的音乐素养,他和孩子们的合唱团还能唤醒孩子们内心的春天吗?作为成长中的孩子,教育契机的把握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往往需要优秀的有理想的老师去助推,这不可或缺。

“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观摩清华附小“1+X”成果课例展示后,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关键词。

细想,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素养和沉淀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读写和书写方面用心为孩子把关,那么真的是孩子受用终生的财富,功德无量!

然而,教育契机的把握是和教育者的能力息息相关的。虽然我自认为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但是一年级时对于汉字教学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结构和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书法的知识了解甚少。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课堂上在老师的范写指导与威逼利诱下,汉字写的工整、用心,悟性好些的孩子,一年下来基本能把汉字写的端正大方,我以为这样就可以了。虽然,曾经自己对软笔书法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练习,相关知识也有所涉略,但是不曾想过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间的关系。

直到一次科组外出教研——关于教师写字教学的专项培训,点醒了迷雾中的我。虽然那天的学习仅仅只有两个小时,但是对于汉字的笔画结构和行笔收笔等有了新的认识,就连握笔姿势的方法与原理都颠覆了我多年的习惯。“学,然后知不足”,此言甚合我意!于是,我又找来网易公开课,结合沈阳师范大学那位帅气幽默的书法老师王立春,观看《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受用颇多!

经过近两个月的摸索和练习,我和孩子们的汉字书写都渐入佳境。我自己,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裕,但是每天总能挤出一二十分钟,坐下来静静的临摹、范写、体会,渐渐的我发现,我最难为情的板书也比之前好看多了!

至于学生,虽然四年级的孩子进行书写习惯的整合和纠正有点困难,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对于孩子们的书写,我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将《写字教材》真正当做孩子书法练习的乐园。之前,为了让孩子巩固新字词,我总习惯的要求孩子练字的速度要与课程的速度协调,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把练字变成了赶进度,每每早早应付了事,一个学期下来,书写没有任何的进步,劳苦而无功!记得一位书法老师说过:“作为语文老师,教孩子练字一定要让孩子学习慢点写,再慢点!只有用心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用心观察,细细欣赏,慢慢磨练,才能把字写好,并培养正确的汉字审美观。”说的太对了!我们何苦要把孩子逼成写字机器或者写字匠呢?就这样,我们班的孩子每天的语文作业有一项便是练字15分钟。偶尔我也会在课堂上给出15分钟的练字时间,伴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孩子们渐渐的慢了下来。每周一次的书法作业也是只看质量,不问数量。从孩子们的反馈效果来看,是正确有效的;

第二、充分调动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我相信:鼓励和表扬至于孩子,犹如阳光之于花朵,土壤之于种子。每次批阅书法作业,我总是把坚持练字的孩子和成效显著的作品拍照发到班级微信群里进行表彰,并将有关书法的知识分享给家长们阅读,使之成为有效的监督。此外,不定期的在课堂上对练字有起色的孩子进行提出表扬;

第三、培养孩子们练字的兴趣,让练字变成一种习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许多孩子的练字习惯渐渐养成。我班有个女孩,之前书写极其潦草马虎,东倒西歪,难以入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及班级氛围的影响,竟然渐渐端正有法。我无心的一次表扬,她的字竟然总是给我惊喜。就连上课也比之前用心专注了许多。

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练字和书法的距离甚远,但是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练字!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一种有益的信仰去坚持!

教育路上有蓝天白云,也有荆棘坎坷,我愿与孩子们一起诗意前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一天,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所学校任教。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它由问题学生、严厉的制度、苛刻的校长构成。马修确信自己走到了人生的低谷,这时,他看见了儿时的派皮诺,派皮诺的父母被二战夺去了生命,派皮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为此,他常在周六的时候等候在学校门口,希望父母能来接他回家。此时马修想用爱来温暖派皮诺……

马修以真爱换来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热爱音乐,马修也是,他迎合了孩子们的兴趣,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他对哈森校长制定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觉,对校长的教育思想也有些反感,他便用爱感化了校长,校长也在他的感召下,接受了他的教育方法。有了校长的支持,马修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其中最有音乐天赋的是莫朗奇,他有一副好嗓子和内向的性格。后来,在一次表演中,莫朗奇因过错而被晾在一边,他一脸的无奈与孤独。在第一轮演唱之后,马修忽然转身示意他唱歌,这位孤独的歌手先是一愣,然后他带着惊喜的心情成功的完成了演唱。马修的这个“圈套”,也使孩子们唱这支歌曲时有了几分开心、幸福的感觉。

后来学校进来一个插班生,他是心理学家放在这里做实验的,他叫蒙东,有暴利倾向。蒙东简直无药可救,他在校内吸烟、打架、骂人,最后被校长指控偷了10万法郎。但就因为校长用种种极端的办法来惩治蒙东,最终导致蒙东也以极端的行为回赠给了学校——他放了火,烧了几间房子。然而,真正偷钱的并不是蒙东,是蒙东唆使别人。后来,马修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他并不想将真凶交给校长或是警局处理,他“包庇”了蒙东。但他自己最后却被无能而残暴的校长赶走。

马修与学生的情谊之深是不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不信,请看片段:马修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孩子们站在教室的窗口,探出脑袋、伸出小手挥挥,与 马修 老师告别。并做了纸飞机,把对 马修 老师说的话写在纸飞机上,从窗口飞出来。那一只只充满真挚祝福的纸飞机为马修送行,那一双双挥动的小手与马修告别,那一双双充满留恋不舍的眼睛目送马修离开。蓝天为证,大地为凭,谁能说学生们不喜欢马修呢?纸飞机虽然普通,但此时却是最珍贵的礼物。马修弯腰捡起地上的纸飞机,看着上面的字迹微笑了,因为他知道这是孩子们送给他的礼物。马修带着孩子们的礼物,幸福地离开了。看到这一幕情景,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被孩子们与 马修 老师的深厚情谊和真挚的爱深深感动了!

马修从未想过成名,后来一直向他人传授音乐技术,直到去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从一开始的捉弄嘲笑与不屑一顾,到后来的爱戴支持与敬之如父。马修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一再忍让,凭润物无声的关爱潜移默化,用动人心弦的音乐循循善诱,将一群放荡不羁的少年引回正路。

构成全片的主要是对比。校长与马修大相径庭的教学,学生前后翻天覆地的改变,孩子们对校长和马修截然相反的态度,无疑,造成这一切不同的,是爱。青少年常是“吃软不吃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味地镇压,迎来的不是第一个蒙东在沉默中的灭亡。就是第二个蒙东在沉默中的爆发。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虽然看似痛痛快快地解决了一时一地的小问题,但却义言传身教地教会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达方式,更可能激化问题双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综上,以暴制暴的本质就是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力量大就是正确。

然而纵然大家都懂以暴制暴只能招致以牙还牙,但还是少有人能做到以德报怨,仁爱待人。因为爱,是要付代价的。当选择了爱,就必然招来伤害。校长的不理解与施压,学生的怀疑和叛逆,不错,爱可以带来令人心颤的美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让人心碎的过程。若那句泰戈尔的诗:“没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就没有可以锻造出天堂的力量。”一切痛苦不仅在奋斗中,其实更在爱与恨的抉择中。选择恨是一种本能,而选择爱是一种本事。选择恨带来一时的满足,选择爱带来长久的心安。

影片更是十分真实地展示了现实的残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马修,最后居然被辞退了,而两面三刀的校长则将合唱团的功劳全部包揽。甚至差点获得额外的奖金。我不由地想起那个恪尽职守的鞋匠格拉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对劣质鞋深恶痛疾,追求鞋子结实耐用,但,却饿死了。难道是他的品质让他死了吗,断乎不是,叫他死的乃是黑暗,但这黑暗的社会借着那良善的品格叫人无路可走,便更显出了那黑暗真是黑暗!无疑,这两者都批判了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但我更看到,这是他们面对黑暗势力发出的战斗的檄文!“虽千万人吾往矣!”若我幸运生于光明的社会,那便随这皓月之辉散发我的米粒光华,默默无闻献上一点爱:若我不幸生于黑暗的世界,也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散发纵然只是将残灯火的一点光亮。纵然星火不能燎原,纵然一点微光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轧碾,我也愿做那被辞退的马修,做那饿死的格拉斯。

我盼望这世界是美好,但我更知现实是残酷。爱是一种立场,不是盲目不知后果地奋斗,而是终知必死而不后退的抗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在一所充斥着混乱暴躁的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收容所里,有着许多“问题”学生、一名校长和极少数的老师。

“池塘之底”,顾名思义就是被家长和社会遗弃、遗忘在最底层。在那所学校里,老师们冷酷无情、校长自私自利,他们的脸上都是淡漠刻板的神情;在那所学校里,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直到有一天一名叫做马修的老师来到了这所学校,他发现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具有很强的音乐天赋,便组织了一个合唱团,借此来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潜力,并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师生都学会了宽容、理解和爱。马修老师在这些孩子的人生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在自己的人生中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刚开始看到剧名的时候我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叫《放牛班的春天》呢?这个春天有什么含义?后来我懂了。这个春天就好比在黑暗和绝望之中从外面透进来的光明,是秋风的萧瑟与寒风的刺骨之后所迎来的温暖春天。春洗去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怅,在早晨点的时候,暖阳高挂空中,温暖便在心中静静流淌。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有歌声,微笑便装满胸膛。就像一场春雨后的彩虹,那样自然,又很可贵。

说起来,马修老师为了孩子们真的付出了很多。他先是运用自己擅长的音乐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再一步一步地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巨大的突破。于是,孩子们由最初的五音不全、不成调,到最后的自信与默契,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精通音乐的马修老师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他知道,这些孩子们只是受到了社会的排挤、歧视,并不是什么所谓的“问题”学生。正如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花苞是否绽放,权可以静待花香四溢,因为总有一天它会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让我们在百灵般的童声之中不知不觉便掉下了眼泪,泪湿衣襟。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思考的马修老师用他宽阔的胸襟和婉转动听的音律抚慰着孩子们饱受摧残的心灵,让一群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变成想唱就唱的天使,度过了二战刚刚结束那段艰难的岁月。正是有了马修老师这样一个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好老师,孩子们的心扉打开了,温暖充满了他们的心房,他们仿佛可以看见未来的希望在路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开学这些天,我们班同学的表现一直都很好,孔老师一高兴,利用下午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讲的是一位新音乐老师名叫马修,他们班的同学调皮捣乱,老师不小心摔了一跤,同学们就开心地拿着他的包传来传去。遇到这样的情况,院长一直是犯规就要惩罚,可马修老师对于这些学生的错误,就不会惩罚,他会告诉学生错误在哪,并让学生去弥补错误。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在同学们犯了错误,不是惩罚,而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他爱每一位学生,为了他的学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写乐曲,自己编歌词,再教给学生们。

其实,我们孔老师也是这样的呀!她平时对我们关怀备至,对每一位同学都那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学习吟诵,她自己先从电脑上自学,学会了,在认真地一遍遍教会我们。现在,当我们那首诗不会背时,只要把诗吟诵一遍,就会想起忘掉的诗句。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他自从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唱歌,嗓子都挺好,对自己写的歌词特别感兴趣后,便发誓要成立合唱队,教会同学们唱歌。

我们音乐老师也是这样的好老师。六一儿童节前一个月左右,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队,参加六一的汇报演出。音乐老师从每个年级的各个班里挑出队员,每天利用下午放学后辅导我们唱歌,不图一分钱,不要一点儿回报,心甘情愿地一点点教我们乐理、唱歌技巧。

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正因为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当他因故被院长开除,将要离职时,院长狠心不让学生们与马修老师相见,于是,同学们便叠出纸飞机,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了飞机上,当老师走过教室楼下,一只又一只的纸飞机从窗口飞落下来,上面写着不同的送别话。同学们在没人指挥的情况下,又一次唱起了马修老师教的歌,挥手与老师告别……

我又想到了我们曾经的英语老师,她教我们英语只教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只上了几节课,老师就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了,当时,老师有样东西忘在了教室,当已经致辞的老师又回来拿东西时,我们全班同学一下子围住了老师,拉住老师的手,舍不得老师走……

这样的好老师,爱心送给了一大群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好老师,把一位简直无药可救的学生教成了歌唱家;这样的好老师,教出了一群团结友爱的合唱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当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时,脑海中不自觉得浮现出了另一部教师题材的影片《山那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却是那教师永恒不变的魂。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无奈之下只能到偏远地区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学校做教师。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满叛逆而又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男孩子们。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报复老师,形式多样的恶作剧更是接二连三。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则以暴力的体罚、关禁闭来惩罚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无辜,只要认定了就决不姑不息。因为校长办公室的钱被偷窃了,他便对怀疑的对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无可忍地掐着他的脖子,怒目相视, 更招致蒙丹放火烧学校的报复。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用音乐和爱唤醒了孩子们应有的纯真天性,孩子们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乐趣和爱。马修老师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爱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组织合唱团,为孩子们写歌,用音乐积极向上的元素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的信念,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同时,他发现了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一直默默地帮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进入里昂音乐学院。

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里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从惨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长参加伯爵夫人的授勋时,他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从监狱出来纵火烧学校报复。学校被烧,哈珊校长升职的机会夭折了,但孩子们由于集体出游,并无一人受伤。而这却成了哈珊校长要求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理由。

遵照校长的命令,马修老师离开是不许让孩子们知道。当他提着行李箱,孤独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园时,从学校高高的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手在向老师挥别。

马修老师离开了,带着一直坚信父亲在星期六会接他的孤独男孩贝比诺离开了,带着孩子们的祝福离开了,带着爱、骄傲和希望离开了。

这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些脆弱的心灵,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教师对学生永恒不变的魂。

在此,也献上我对一直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最深深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初听电影的名字——放牛班,我便开始了惬意的遐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是一个顽皮的,自由散漫的,无心学习的,让许多老师头疼的班级?还是一个全部都当“放牛农夫”的班级?春天,给人以生机,给人以活力,拥有着新的面貌。可又是怎么一位老师,为放牛班带来了“春天”呢?带着疑惑与遐想,我观看了这部电影。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其实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现实社会将这位人才埋没在了普通人的行列中。最终成为了一名乡下教师,被调职前往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做“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都是顽童和问题少年。到任后,马修才发现校长以暴力高压的手段管制问题少年。犯错-受罚,恶作剧-受罚在这里司空见惯。

马修循循善诱,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当下这种情况。闲暇时刻,他会创作一些悦耳动听的乐曲,他谱写了专门供孩子唱的乐曲,他用纯洁的音乐感染了大部分老师。解脱了孩子们心中的束缚,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马修使用仁爱、友善、宽容的方法使我为之感动。

盖贺克,因为他的恶作剧,麦神父一只眼睛严重受伤。一开始他没有承认,连累另外一个孩子受罚。在前任老师的提醒下,马修知道了恶作剧的始作俑者是谁。他没有将这个孩子交给院长,而是和这个孩子达成协议:照顾麦神父直至他康复。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到了盖贺克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了悔意。

马修老师拎着皮箱离开校园时,他期待着孩子们能前来和他送上祝福与告别,可都快走出来了也没有看到,不免有些失落,但当他走到围墙边时,看到了满地花花绿绿的的纸飞机。当他捡起看时,上面都是孩子和他告别的话语,这时,还有纸飞机从孩子们教室的窗户里源源不断的飞出来,接着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和马修老师再见,马修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与乐观。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善待学生,要有一颗仁爱、宽容之心,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学生们们的认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的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 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周星驰说过:“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这也正如《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一样,剧中的老师、孩子们都有一个音乐梦,他们喜爱音乐,喜爱唱歌,想在更大的地方发展。多彩纷呈的生活,就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人生的春天。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追寻梦想,需要不忘初心,重新与世界博弈的勇气。

当作家是陈忠实从小的梦想。但由于家境困难,他早早辍学,只能在家务农。当他以为梦想破灭时,父亲指着农田旁的小溪告诉他,溪水遇到大山,不能直接冲出来,就会转向,绕道前行。陈忠实听后深受启发。此后,他当过教师、工人、文化馆馆长,但一直心怀梦想,一直坚持写作。20年后,他终于走出了大山,进入省作家协会工作。之后,凭借多年的积淀,他写出了代表作《白鹿原》。

别抱怨生活给你什么,你都得坚持,因为别无选择。《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那个老师就是这样,即使去那样的学校,也没有放弃梦想,放弃创作,最后和自己的学生们在更大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追寻梦想,需要披荆斩棘,活出不同自我的坚毅。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地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重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地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就算结局不能改变,但在困境之后仍保持信念和希望,不停下奋斗的脚步,总有一天会迎来“柳岸花明又一村”。放牛班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春天,谁能阻拦那样的美好?

雨果说,只有冲撞命运的人才是天才,宿命不过只是那些缺乏意志力弱者的借口罢了。只要春天还在,即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梦想还在,纵使蛛网密布,风雨依然会把希望送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信念执鞭,拥抱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放牛班”是一种俚语,在台湾话中被译为“垃圾班”。这部影片中合唱团深情的演唱洗涤了我的心灵,而马修成功的教育更让我心生无限感慨。

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而又郁郁不得志的乡村教师。他为了生计而来到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教书,他所面对的是一群问题少年。

他为校长的“行动反应”的惩罚教育而深感无奈。他明白,尽管这些问题少年们时常搞恶作剧,但他们的本性依然很善良。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合唱团,用歌声融化坚冰、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莫翰奇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有一副天生好嗓子的帅气少年。他的眼中时刻透露着坚毅。在受处罚期间,他听见同学们的歌唱,满眼都是羡慕和无限的向往。莫翰奇情不自禁的歌唱声被马修听到,这种天籁之音得到了马修的赏识。

马修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后,便为他们分配了任务。虽然他们走调严重,五音不全,但每个人都被委以重任,甚至年幼的贝比诺都得到属于自己的任务。这种被发现、被重视的感觉,多么好!那是对心灵的一种唤醒。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眼中渐渐的不再满是蛮狠和霸道,而是多了几分柔和,甚至还懂得了感动和谅解。最后一次为公爵夫人演唱时,马修把最后独唱的部分留给了莫翰奇。悠扬的歌声响彻教堂,他的脸上洋溢着得到老师谅解后的快乐和懂得感恩的欣喜。

马修尊重学生,他严厉而宽容的爱,感化了这些问题少年。他们的眼中有了自由的光,心中有了美好的梦想。而被校长拳打脚踢的蒙丹,被校长冤枉而去坐牢的他,则以一场纵火案件回馈了这所寄宿学校。

马修把热爱的音乐分享给了孩子们,歌声环绕着“池塘之底”,给死气沉沉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而孩子逐渐开朗的性格,渴望自由的本性和无比温暖的眼神,也让马修如沐春风,迎来了美好的春光。

马修摇动指挥棒,用音乐感化更多的心灵,用尊重和信任洗涤着每一个人的灵魂。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马修离开学校时,孩子们的纸飞机和摇动的双手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愿教育其乐融融,愿所有的师生都能享受无限春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今天学校召开校务工作会议,有一个特别的环节,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从小就对外国电影不感冒,好像是欣赏水平有问题,看不懂,记不住人物的名子,所以不咋爱看。但这部电影我看懂了,并真的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拍的太好了,教师的爱展示的非常精准。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学生(后来成了著名音乐家)回忆马修老师曾经教育他们的故事。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颜色很灰暗,但道理和寓意却极为深刻。荒凉的郊外,破旧的校舍、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校规、顽劣的学生...让人悲哀已极。这些偏执、叛逆的少年,被校方的缺乏人性的高压政策激化得越发逆反,简直不可理喻,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事件。

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学校作代课教师,他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少年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般心灵的老师,他们才找到了心中的梦想,终于唱出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热爱音乐有着音乐天赋的代课教师用他对孩子们的爱感化了这一班问题少年冰冷、残酷的心……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而马修最后却被可恶的校长解聘了,残忍地把他和他爱(孩子们爱得他)的孩子们生硬剥离。

电影中孩子们忧郁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周六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等待、盼望他的父母来接他,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啊!

电影的最后是马修老师被迫解雇离开学校,当他走到校门口时,没有一个学生来送他,是冷酷地校长把孩子们教室的门锁上,不让孩子们送他们亲爱的老师,孩子们没有办法,只能在纸上写好祝福的话语,叠起纸飞机,纷纷扬扬地从窗口扔下,同时从窗户口还伸出许多只摇摆的小手(窗户高,露不出头),这就是孩子们所能做的对恩师的最后的“告别”。我又一次被感动得落了泪...

我的内心不断地叩问: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  放牛词条  观后感  观后感词条  春天  春天词条  
观后感

 安全教育课观后感

安全教育课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全教育课观后感,欢迎...(展开)

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推荐度:观恰同学少年有感作文推荐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观后感推荐度:《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推荐度:少年孔子观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恰同学少年》...(展开)

观后感

 校园安全教育观后感

校园安全教育观后感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园安全教育观后感,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