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叶德平:香港西贡东部历史文化路线——赤径大浪湾线

笔者一向热爱寻找古径,既享受行山远足之乐,又凭吊古事古风。这次,我们继续跟着许永庆的围名歌,游走于西贡东岸,探探由笔者学生——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刘健宇、黄家裕及黎钧豪设计的“赤径大浪湾线”吧!

认识围名歌

在开始带大家进入三地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围名歌,并且看看清末秀才许永庆先生如何描述它们。

围名歌又名竹枝词,于2014年收录至《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号为2.16。围名歌是描写香港客家村落的歌谣,一共有四部,分别是:〈沥源九约竹枝词集村名(十五首)〉、〈西贡六约竹枝词集围名(十九首)〉、〈香港九龙全湾各村竹枝词(十四首)〉、〈大埔林村船湾各乡竹枝词(八首)〉,合称《新界竹枝词》。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许永庆,而又有谓是许永庆与罗文祥合作编写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只能推知,许、罗二人皆为前清秀才,并居于今日沙田区内。

围名歌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靠口耳相传,中间或因口音问题、或因理解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而现存只存一个文字版本,是由西贡对面海村民林瑞鸿手抄传下。(还有一个由夏思义《新界民谣》传下的书影。)

“赤径大浪湾线”前奏

斩竹湾弯作战弓,黄毛鹰子走无踪,遥指石坑和赤径,蛋家湾住攞鱼翁。

按照诗句,以及地图推测,许永庆当日应该是从家里(沥源)出发,先路过黄毛鹰,然后走到斩竹湾,接着顺势远眺东面的石坑、赤径与蛋家湾。

黄毛应的抗日游击历史

黄毛鹰,即今日的黄毛应村,以邓姓原居民为主。“鹰”与“应”之异,推敲是因为英中译音所致。据村民所说,该村风水林枝叶茂盛,上空常有黄鹰盘旋,故祖先以黄毛鹰命名。

黄毛应村虽然地点偏僻,而且面积不大,却是当日东江踪队抗日历史重要的一环。

村内有一间玫瑰小堂,建于1923年,是昔年西贡区十二堂舍之一,为天主教重要的传教根据地。1942年2月3日,东江踪队港九独立大队政委陈达明、大队长蔡国梁、政训室主任黄高阳在该处宣告港九独立大队成立。

1944年秋天,日军探知村内有抗日游击活动,于是大举围剿黄毛应村,把村内的男人关进教堂,部分人更被悬绑在教堂的屋梁上,以鞭锤、灌水、火烧等酷刑,逼令他们透露东江踪队游击队的成员名单。然而,村民不为所动,宁死不从,坚拒说出游击队的任何消息,而不幸的是,身为游击队的邓德安惨遭活活烧死。

昔日的玫瑰小堂,随着传教使命的完结,今日已更易为东九龙一一七旅童军黄大仙圣云先小堂暨公教童军协会活动中心。

斩竹湾“烈士碑园”

永庆说:“斩竹湾弯作战弓”,从地图上看,斩竹湾呈“半月形”,的确像许永庆所说仿如“战弓”一样。1989年1月23日,位于斩竹湾的抗日“烈士碑园”建成揭幕。此碑由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亲自题名,而“烈士碑园”则由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义务设计。2004年4月17日,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在此竖立一座石书造型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记事碑”。

因为篇幅所限,本篇将作为〈西贡东部历史文化路线——赤径大浪湾线〉的前奏,让大家先了解一下路线相关的历史、掌故;接下来,笔者将正式带大家走进“赤径大浪湾线”,领略香港的人文历史!(叶德平)

作者:叶德平博士,香港资深教育工作者,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常委,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中文、历史课程学术统筹,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贡  西贡词条  大浪  大浪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词条  东部  东部词条  
百科

 古代为何“午时三刻”行刑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展开)

百科

 上厕所为什么叫“解手”

大小便叫“解手”,据说是来自于古代强制性押解迁移人群的途中。那时迁民是强制性的,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怕迁民半路逃跑,在编队定员之后,便把他们捆绑起来,才肯上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