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扎本是一个作家,结婚后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过着一天天忙碌的家庭主妇的生活。
以女儿6岁生日这天来阐述,早起准备全家人的早餐,帮孩子洗漱好后送大女儿去学校,忘记女儿的书包跑回六楼,抢车位,遛狗,带儿子上公园,和好友到折扣店里抢衣服,到超市为女儿的生日采购糖果袋,为邻居买猫粮,去蛋糕店买生日蛋糕,为女儿准备生日party.......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写写博客。
一个家庭主妇普通而忙碌的一天,期间和快递员跳舞发泄,受不了老公对自己文字的苛刻评价想开车离家,最后却在儿子的哭声中调转车头回到家来,或许这一切都是母性,都是一个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尽管片中也都父亲隐忍的爱。但总觉得母亲的爱更加的伟大,就像伊莱扎的女儿克拉克说的,父亲是anything,而母亲是everything。
伊莱扎为参加一次网络上的比赛,500字写出自己做母亲的感受,在对文章不断修改中,和老公的吵架,朋友的批评中,逐渐找回了自己,是啊,这是在“寻找并坚持真实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母亲。
最喜欢的就是这句“寻找并坚持真实的自我”。
《母性光辉》影评(二):35岁以后又带着孩子的女人果然就是Mam了么
UmaThurman片中跟印度兄弟的那段扭扭舞算是对低俗小说里自己的那个经典片段致敬么。但是本片中的形象真的很难跟低俗小说联系起来了。所以说女人过了35岁,又带个孩子就真的是Mam了么。想想自己35岁的时候孩子年龄必然要小于片中的小女孩了+_+!
片中对身为全职妈妈的前文艺女青年承受的压力的刻画是否深刻,估计要做妈妈的人才有资格评论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似乎只有变身女超人才能处理得了这么多事情了。很难想象之前工作上遇到的某个英国lady在全职工作的同时,怎么hold的住三个大小不等的娃的。
带来惊喜的.应该是本来以为对家庭没特别多付出的丈夫了。在家庭面对困境时,作为妻子可以很自然的去责怪丈夫的付出不够,就算自己的歇斯底里太over了,作为丈夫也得承担让她失控的大部分责任。片中的已经谢顶的看起来不太表露感情的他,其实已经算是一个难得的伴侣了。他在妻子失控时虽然应对过于冷静理智,没有做到女性梦中的那种无条件包容,但也很难得的没有做出导致家庭分崩离析的恶言相向。而最后关键性的改善也是由他贡献的,虽然有点运气的成分,但起码之前铺垫过他是有努力的。
婚姻和家庭就是这么脆弱么,似乎只要不到一天的连续坏运气就能把它摧垮。它能够得以维持,只能靠男女双方用心的持续性维护。
如果这是一部中国电影,我或许评价会低一点了,内容也没啥特别。我现在在想,美国电影比中国电影好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是在于男女演员的表现力,美国演员的表现总是那么自然,就像你觉得每个外国人都有明星范儿那样。
想想自己现在以后的生活也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没有多少熟悉的人,每天累了回到房间就又要开始等着第二天的上班。会觉得害怕。电影多多少少唤醒了我一些什么。在这些琐屑的日子里你要找到那一份拨动你心弦的旋律,电影里是女主角的孩子、家庭、丈夫,至于属于我的会是什么,我还在寻找。但是我不能放弃寻找。孩子每天充满激情的过着每一天,不为别的,只为珍惜这一刻,这一刻稍纵即逝,以后你会怀念,所以,刘芳,放空不去多想的珍惜好每一天。至于在琐屑中最重要的是不能丢失自我这件事,我还不知道我的自我确切的是什么,但我希望我用未来的每一天刻画出一个充满故事的自我。
不要停止爱生活,不要停止追求不一样的生活。不要让琐屑麻木了你的神经。
怎么搞的,又看哭了。。
用镜头记录琐碎生活,向来都是东方导演的强项,比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这种电影很容易拍出味道,因为它平实而精彩,很容易让人带入情绪,相比之下Katherine Dieckmann的整个调子不得不说比东方的小火慢炖的韵味逊色许多!
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物塑造上,导演安排的所有场景和人物关系,不是给人对角色的认同感,而是让观众产生对角色本身的烦躁感,看不出这是一个有着6年工龄的全职妈妈,而是一个毛毛躁躁对生活毫无计划丢三落四的家庭妇女,以至于让人感到她的事业也是因为这种吊儿郎当才会这样,她这样的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被其他繁琐压倒!
当然,如果纯粹的欣赏,体验一个个体的心理危机的话,还算蛮成功。毕竟影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1是彻底放纵,2是良好沟通互相谅解!其实心态好不好,完全取决于自己信不信,只要信了值了,所有的腰酸背痛无理取闹甚至年龄恐慌都会随风散去了。
motherhood翻译成母性,总觉得不能表达片中涵义:它应该是一种“作为母亲的状态”。
周日上午,我起床,收衣服、消毒奶瓶、做早餐、烧开水、儿子拉了要给他洗澡、我自己也要洗澡、然后要洗我们两个人的衣服、公公马上要来接我们、老公也要洗澡不干家务声称自己感冒然后今天还是他生日不能对他发火……
每个当母亲的,都会经历几个这样手忙脚乱的早晨。写不出东西,赚不了钱,老公沉迷于自己爱好。不同的是我没有遇到年轻的快递员共舞,也没有得到2万4千美元的支票。
那又如何。
生活本来就是各种琐碎、妥协、双方各自牺牲一点而且对方看不见。要多敏感的心,才能时时刻刻懂得感恩。
唯有接受,才能前进。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Motherhood 和《一页台北》,算不上特别的精彩,但也是值得一看的。
Motherhood 想推荐这部电影。 一直都很喜欢这种温馨小题材的影片,尽管有人会觉得有些琐碎,但却是真实轻松而温暖的。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顺着故事的节奏,看下去就可以。还是习惯了喜欢有大段旁白的电影,总是很inspiring。另外,这部电影的海报也很有意思。明媚的中黄色,是向日葵的颜色,散着阳光的味道,一直是我喜欢的,让我想到了 Little Miss Sunshine 的海报。对了,那也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
“爸爸是something,妈妈是everything。” 影片中的小女孩说。
o seize your days and dwell in them fully. Look to your children. Because they know how to inhabit brief periods of time with extreme passion, and for nothing more, really, then the sake of those moments. They can help you remember that. If you slow down and let them, feel fortunate because chances are good you actually might be. 这是在电影的结尾的一段话。
《一页台北》 是一部小暧昧,小清新,淡淡的纯爱影片。似乎这样的片子总是喜郁参半的,有人觉得太假太装太文艺,有人则爱极了这样淡淡的调调和若有似无的暧昧情绪。书店和便利店,女声的那一句“欢迎光临”,还有那街边小吃,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台湾的味道。不知道为何,看完了这部,脑袋中总是回想着小情歌的旋律。这样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感情应该是很美的吧。又或许,这种美好只能存活在虚幻中?
另外,说些和电影无关的吧。这里的冬天还是要到了,不管你是否喜欢,据说这将是很多年来欧洲最寒冷的冬。
还是被极端不稳定的网络折腾的很痛苦,现在的我在晚上9点半的时候,坐在别人宿舍的 common room,这感觉真的一点都不享受。
同样事情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得到的结论果然是如此的不同。所以所谓的客观报道,从来都是不存在的。所谓truth,是虚渺的,不过就是事件加角度而已。所以便格外需要你自己的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