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世界尽头》经典影评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一):过多的无台词细节特写,让我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揣摩角色的内心。
这是我眼中的《只是世界尽头》:
四颗星吧。很早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家庭伦理剧,人物性格的刻画,所以我给这部电影四颗星。如果没有看过电影的简介,或者电影的开头部分男主角在飞机上的独白,后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头昏脑胀看不懂。幸好我看过简介,也有注意到电影开始男主角的独白,男主角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时隔12年回到家里,想要告诉亲人们这个消息。带着这样的情绪,从男主角打开家门的一瞬间,就情绪带入进去。他的嫂子在最开始的交谈停顿的过程中,男主角的四目相对,当时男主角眼神空洞,在那个地方我感觉嫂子就已经知道他这次回来是带着坏消息回来,就是不确定他是回来告别,抑或者宣布什么噩耗。直到后来男主角开始一味地怀旧行为,让他的嫂子肯定了内心的想法,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慌乱中询问他还有多少时间。然后突然意识到男主角可能并不想在此时此刻说出来,所以匆忙地打了圆场,说了些话来补救。直到最后,男主角在你走之前用眼神摆脱他的嫂子,不要把这个消息说出来。男主角的妹妹从家人的口述中可以看出,他对男主角不是很了解,大多是听旁边的人说的,还有就是妈妈的乖脾气,还有同样脾气古怪的大哥,让他对亲人失去了向往,把全部美好都寄托在这个不太了解的哥哥身上,也就是男主角,所以不论大哥怎么评价男主角,她都觉得路易斯一定是一个好哥哥,至少比大哥好。妈妈应该自始至终不了解到底发生的什么,直到最后的一次大吵,就是让妈妈的思绪更加凌乱,我想知道事实真相的人可能会更难过。如果男主角的嫂子没有事先跟男主角说那一番话,他大哥只是因为没有存在感,觉得他的弟弟对他不在乎,那么在车上,男主角可能会很不理解哥哥的愤怒情绪,谢谢嫂子的一席话,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他对哥哥的感情,认真听了他一路的怒吼和指责,并不感到生气,他知道哥哥内心是很在乎他,很看重他的。最后的甜点,大哥从男主的眼神还有老婆攒手的动作,终于知道了正在发生着什么。最后为了弥补,也为了帮助男主角解脱,理解他不想让家里人难过的心情,毅然决然、自导自演,要求亲自马上开车送男主去机场。。。。这部电影特写、眼神和面部表情很多,给了我充分的时间去揣摩角色的内心,很喜欢这种电影,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理解。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二):破碎 挣扎与无奈
嗯本来并没有打算给五星可是看到评分不算高就忍不住给了。初混豆瓣,初写影评,肯定难以与专业的评析相对比,见谅。
请允许我稍微的跑一点题。我是多兰粉。在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了一篇记者关于这部电影对多兰的采访。对于这部电影否定的评论,多兰表示自己确实受了一定打击。我当时第一次对他产生了一点点怀疑,我在想他的少年路也许走的太顺利了,也许他更应该发现自己的一些缺点并加以改进,也许评委会把奖给了这样一部评论平平的电影的决定并不是那么正确。
在看完电影之后,我无可奈何地改变了我的想法。
影片依旧具有多兰风格的艺术化的光影处理与面部特写依旧很成功地融入了整部电影,即使只是对我而言,我依旧享受着那些斑驳的画面。影片有着温暖的阳光的色调整体却的确令人感到压抑。我真的是几乎从头哭到尾,从主角回忆家庭的野餐时光的一段慢镜头开始,让我感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内心孤独的,怀念着什么又期盼着什么。他们也许是吵闹的,温和的,失去理智的,情感淡薄的。我也没有能够把每个人的情感理清,但我反而觉得这不需要那么清楚。导演只是用类似人日常生活的角度向我们叙述,或者说体现事情的始末,每一个身处事件中的人会产生怎样的想法,或因何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我们不得而知的。
看完影片来看影评,有人觉得吵闹,我反而觉得是动静结合,所有的看似的平静背后都有着情感的波澜,这看似的平静也是容易打碎的。所有人,整个家庭的关系、情感都是处于破碎和爆发之中的,是难以掩饰的。有人觉得多兰对于家庭关系的理解就是撕逼,我回忆了多兰的影片,反而觉得他对家庭情感的把控是好的。
我觉得,电影中的每一个人,与其说是情感淡薄,不如说是情感充沛,他们是希望好的,又是敏感而脆弱的,极端自负又极端自卑,他们害怕被轻视。他们又吝啬去爱。
也许这个家庭缺少的就是爱。
我很欣赏这部电影,我一如既往地欣赏多兰对细节的把控。演员的演技都很棒。
对于那些说戛纳小时代的,我只能黑人问号脸了。
反正对我个人而言是一部很棒的片子。希望多兰越来越好。第一次写影评,如果有把控不好与理解错误,请多多指正。
谢谢。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三):不可挽回的十二年
次子的意外回归成为家庭危机的发泄点,本就危机四伏的家正需要这样一个切口说出彼此的心声,即使是以脸红脖子粗为代价。特写镜头对演员是极大的考验,但表演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男主的拘谨,哥哥的愤怒,妹妹的失望,妈妈的神经质,嫂子的担忧,在剧本较弱的情况下撑起整部影片。在一次次的剑拔弩张和欲言又止、一次次的神经绷紧和迟疑凝望中,导演告诉我们,相互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家人之间。十二年足以在他和家人之间筑起坚硬的壁垒,他错过了妹妹的成长,错过了哥哥和嫂子的婚礼,错过了初恋的离世,不可挽回的太多,想要修补也只是杯水车薪。对于这个家,他已是陌生人,注定要离开这里。而他所后悔的,就是自己过去的冷漠和自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家庭危机的源头。可惜音乐和结尾处那只鸟有些生硬,某些片段类似MV,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流畅的,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会有很深的感触。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四):回家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
你离开家十二年,终于回来了。尽管我察觉到了你不会再回来了,但是这种话我只能和你说,我不想破坏这一天难得的气氛。那么只是这一次也好,我们享受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吧。我不了解你,但是我爱你,我们应该互相谈心,互相鼓励。同样的,你的愿望我们都可以满足。
十二年间,你都没有过问过家里的事,只是丢下我们而已。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回来,我也不想知道。但是我不能允许你一回来就成为这个家的中心,别人都觉得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无论我怎么做都是错。所以你不要试图跟我和解,不要说什么你会经常回来,你回来干什么呢?你就应该不要再回来了,不然永远都是,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我不能允许你这个从不关心我们需要什么的人,只是十二年后再回一次家而已,就可以装作以前什么都没发生过。
以上是我理解的妹妹&母亲的视角,以及哥哥的视角。
路易斯离开家十二年,每次寄给家里的明信片都只有只言片语,因为他想要远远地离开那里。在得知自己要死了之后,想要回去再见家人一面,告诉他们自己要死了,并且以后再也不回去。他以为这是最恰当的结局。但回家后他发现,家人们尽管相互咒骂,但是仍然是相互爱着的(也许)。不管家里人怎么说他,他所想的都会是,我就要死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你还有多少时间呢?”
死亡成了他的借口,借此他可以对一切事情都一笑置之,可以说出他想要去老房子看看,尽管那是一家人都想逃离的地方。但是家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十二年前他离开的事,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过得好。这种做法似乎真的有些自私了,家人们不需要他也能继续生活下去。
既然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做一个陌生人,那就像个陌生人一样离开吧。说些鼓励的话,承诺还会再回来。等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知道,像陌生人一样。
此刻默不作声地离开就好了,不应该去期盼自己的久别重逢可以解决曾经的痛苦。毕竟,关于家庭,没人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五):最亲密的敌人
家庭关系似乎在多兰的作品里成为了一个长久的命题。加上性别认知,精准的仪式感画面和音乐,一定要歇斯底里的争吵,这些标志成为他创造和表达的几大必备元素。
多兰的作品故事情节都很简单。可是包含的情感却非常浓烈。高级的表达就是能从琐碎的细节里面传达出情绪和态度。虽然有自我重复和高度重合的情绪表达,但是不可否认,他绝对要算一个天才级别的人物。
【我即将不久于人世,我想好好同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告别,可是,已经脱轨的生活根本已经不可能像我希望的那么美好平静。最后我还是没能说出口最重要的那句话。没什么的,这就是人生,世界尽头也不过如此。】
美少年的家庭关系不知道怎么样。但是他的作品里主角的家庭关系似乎总是一团糟。
爱,是一回事,相处,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我们的烦恼,所有人的烦恼。
朝夕相处的人都有格格不入,鸡同鸭讲的家庭隔膜。更何况是这么多年未曾见过的“家人”。自欺欺人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对于这么一个亲密的访客,大家都很激烈的想要把这么多年的经历和情感传达给他,想要与他分享生活,可是却忽视了彼此之间的认知和了解。反而进退两难,手足无措。
最后激烈爆发的那场冲突还是来自于彼此的亲疏认定。母亲,兄长,嫂子,妹妹。性格迥异的人物与主角的对谈不断提醒着他,他属于这儿,又不属于这里。
家庭关系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与其他的情感联系不同,它好像因为血缘关系的存在而自带神圣的光芒。它很重要,很霸道,甚至到没有缘由。我们没有办法自由地处理它,没有办法轻易说出拒绝或者割舍。
可是这种亲密往往带来的伤害又是最深的。原生家庭更是如此,很多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用尽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有办法从过去的影响里走出来。可是被伤害的人总是在不自觉的重复着伤害和被伤害的过程。
我们在世上寻找的是有人了解,有人爱,寻找的是一种飘渺的幸福感。
这种感觉是很微弱的。我一直以来都坚信的一个观点是:爱不是表达,更不是不表达,而是需要感受到的。有几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呢,可是他们又有几个人可以说自己爱对了方法呢。
以爱之名,却不行爱人之事。恰巧是最可悲的。
电影恰巧描摹出了这样一种爱人而不得法,欲言又止,每言却错的尴尬处境。最后落得满地鸡毛。讲故事的人发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办法给我们解决问题。问题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六):餐桌的边缘亦是世界的尽头
我们到底想从多兰的作品里看到什么?这是周末在电影院里看完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后,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我们是期待当年那个19岁的天才再一次带我们感官和视觉的惊喜?还是期待一个带有伤痛的作者型导演,再次为我们讲述一个充满个人色彩的私人故事?亦或者是单纯的期待从他的电影里感受到自身的影子,从而寻找内心的共鸣而已? 这部影片《只是世界尽头》讲述了一位同性恋作家,在独自离家12年后,再次重回故乡,打算告诉家人自己即将离世的故事。 在电影的预告片中有一句旁白,只身站在后院的路易斯抽着烟在内心默念:“这不过是一顿家庭聚餐,不是世界末日。”,但是在他的心中,其实感受是正相反的。这一刻,家庭的餐桌已然变成了世界的尽头,你身在其中,生怕触碰到边缘,无法真正靠近每一个人,坐在餐桌上,看着家人对话,却仿佛身处世界的尽头,这是整部电影不断传递给观众的感觉和主题。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七):无法诉诸于口的言语
久别之后的回归 家庭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你的不在并没有影响什么 他们长期相处的摩擦争吵 而你像一个局外人在旁观 你以为你和哥哥之间独有的回忆 在他心中那什么都不是 他不理解 他在乎的是现在是生活 而不是一个与自己分别了十二年的弟弟的往事 妈妈爱你但是不能再多了 你感到茫然 无所适从 因为这不属于你 就像那只误入的小鸟 你说你会经常回来 妹妹可以去看你 而哥哥听到的只有你现在要走以及莫须有的会议 太久 你们无法交谈 你的嘴像是被粘住了 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家庭聚会如同一个世纪一般漫长 家庭就是如此 纷杂吵闹 没有人擅于倾听 他们只想表达 也许回来本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八):不只是亲情
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我觉得五次以来自己最懂多兰的一次。发现他的女性角色常有着艳丽的妆发,现在意识到这似乎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掩饰。我们都想过要逃离,但我们终于还是没有像男主一样走出家门。Vincent演的哥哥对弟弟复杂的感情在我看来既包括了对他逃避责任的愤怒,对弟弟成就的嫉妒,对自己不能摆脱大哥长兄如父的身份的无力还有由此生出的令他无法承受的对自己生活的失望。这个角色极其讨人厌,但也因此格外立体,真实。之前没看过蕾雅主演的片子,发现她的表演完全没被几个前辈戏骨压下去风头。马良还是很美很会演,但这个角色我没有太懂。感觉这部似乎在叙事上比看过的几部前作更传统一些。每个人和男主的对手戏都有看点。最后那只在屋子里四处乱撞后倒地不起的鸟,不知道是怎样的象征。太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片中展现的疏离感让人难受。
多兰的配乐我一直都不太懂。特别是片尾那段?
我们的生活相互交错牵连,如果我曾经伤害到你,不要原谅我。
请远离我。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九):不知道超了字数,只能当这是影评
可一家子都如此的孤独。那些绷紧的时间里,每时每刻,连快乐、幸福与玩笑都变成星星之火与充满紧张的网…太渴望爱,太爱,直到爱变成了极端的负累,如此陌生,可怜,又充满期望…我爱多兰,每一帧都不愿错过,年轻的人,年轻的压抑,疯狂的.释放,只属于年轻的释放。不想看第二遍的烦躁就如路易斯的痛苦…让我痛快哭了一场的悲剧,悲剧的极端却衍生出了喜剧,失笑于无可奈何的爆炸性侮辱与脏话,眼泪与沉默的长期隐忍让对峙无处不在,爱到了尽头成了恨与卑微,也有过无与伦比的快乐回忆,蒙了灰的旧物伴随着已死去的人……路易斯与母亲单独的对话,结尾处妹妹可怜的小心的惊慌与哥哥的爆发,妈妈的那双眼,路易斯苦涩又无力的眼神,每一个强颜欢笑,这些个场景我跟着泪如雨下,回想起来心头开始闷疼,我不想在这里呆着……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想再感受这样的家庭氛围……可悲的是,爱无处不在,在妹妹的期待与幻想里,在哥哥的愤怒与刻薄里,在嫂子的沉默与无奈中,在妈妈的香水与天真里……痛苦与爱意强压着每个人的神经,为什么?……是这样复杂……有时就是这样,在满满的苦中吃到的一点甜让人难以忍受的呕吐,不是坏的,是无所适从的孤独……这样的甜,让人更惧怕幸福的感受与极端的发觉孤独是那样可恨,时间一晃十二年,人之将死,分裂让死亡都无法和谐出口做告别……
人就是如此吧,身体里精神中错综复杂的不和谐与统一,搅乱了自己也搅乱了周遭的一切,其实都那么的胆小……人性中有那么多因果多简单——“从没了解过。”
夸大了自己的痛苦又或是高估了别人的宽容,不对,这与这部电影与所有人事无关……
《只是世界尽头》影评(十):无法逃避的羁绊
看这部电影宛如看一本精彩又细腻的小说,甚至能感受到那些优美的句子在体内流动。
母子谈话之后的拥抱,母亲喷了过多的香水,只是希望能够让儿子的记忆中留住这种气味,留住这个拥抱,留住她。烟草和浓郁的香水气味相互缠绕,微风袭来,气味更加浓郁,母亲的手在后背轻轻的抚摸,那一刻,时间是过的那么慢,那么让人无法忘怀。
蓝色的床垫上则是灰尘的气味,上面有louis第一次的爱情,无法向他人展示的爱情。时隔十二年,那段难忘的爱情的最终结局就是pierre死了,得了癌症,“ton pierre”,mon pierre.
和Antoine买烟回来,残留的是汽车上的气味,下车后天气闷热,时间紧迫,心情焦躁不安,汗浸透了后背和腋下,一切让人感到压抑沉重,无法呼吸。母亲也如此,闷热的厨房似乎融化了肌肤上浓厚的化妆品,汗无法控制的一点点沁出,手上的小风扇似乎为她争取的是最后一丝氧气,连手指上的奶油也只单单剩下了甜的味道。
整个下午,每个人都无所适从,每个人都不知如何释放自己心中的情绪。紧张又混乱,想说的似乎很多,脑子却一片空白,句子脱口而出随即又被自己快速遗忘。对于母亲来说,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大概就是大家都在一起的时光,每个周末的周末旅游,她想让大家重又体会到那种幸福的快乐。而Antoine是脆弱的,脆弱到任何关于louis的回忆都会让他受到伤害,而唯一能够不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做法,就是拒绝。唯有攻击他人,伤害他人,不给自己喘息的一丝机会,唯有这样才能不让一丝记忆去入侵自己混乱的大脑和脆弱的心灵,去击败自己感情的堡垒。的确,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又无能为力。当Louis时隔十二年后面对家人时,无论如何也无法残忍的告诉大家他将永远离去的真相,让家人再次被残忍的抛弃。种种矛盾又复杂的情绪一直随着电影的发展在变化。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他们所有的情绪和感情,我变成了母亲,我变成了哥哥,我变成了louis,我变成了妹妹和Antoine的妻子。可是我依然说不清每一个自己,就像这世上的很多东西,只能感受却永远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