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影评
百年经典电影《小城之春》是诗化电影风格的代表之作。
作为现代电影语言与传统美学意味的结合体,《小城之春》在艺术形态上脱俗新鲜,别具一格,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影片,就在于某种诗化形态的影像表现。首先费穆导演在镜头运动时一直保持一种平缓的步调,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讲诉那个特定历史时间人们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灰色故事,整个影片欣赏下来就如同品鉴一副中国古典诗化画卷。
影片开头,一脸幽怨的女主角玉纹穿着旗袍,挎着菜篮,缓缓走在断壁残垣的城头上,春寒料峭,尘土飞扬,更显得萧条冷漠,沧桑悲凉。这时候,旁白恰到好处的为我们解释了心中的疑惑:她为什么要一个人来这个破败不堪的城头?“我在城头上走着,每天过着没有变化的日子。”“走在城头,就像看着整个世界。”深刻的揭示了玉纹内心的空虚跟压抑,生活的平淡无奇让她无法自拔“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在这城头上蔓延扩散”。其实在影片中多次运用到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对增添艺术效果的表达恰到好处,十分传神的传达了本文的诗化意境。
比如女主人的旧爱志忱来访时,玉纹正坐在廊坊的栏杆上绣花,仆人老黄告诉她有客人来,是老爷的同学,姓张。她心里悸动了一下,“现在他说他姓张,也许是他,也许不是他。”看到真的是志忱时,“我就没有想到她会来,他怎么知道我家住在这儿?他是怎么认识我家的后门的?”......而影片中还在这些旁白中穿插一些独白“除非他死了......”而后赶紧用手紧捂住嘴巴,表达玉纹的小心翼翼与不安的躁动心理。这其实是本部影片的特色之处,旁白与独白的交织出现,忽而潜入内心抒情,忽而跳出事外渲染气氛,若即若离,诗化的飘渺弥漫整个场地。
影片中的人物很少:礼言,自称有肺病,一直活在过去,不愿醒来,总是为自己无能无法给妻子带来幸福和快乐而深深自责,但他是善良的;玉纹,因为母亲,因为战争,她放弃了喜欢的人,嫁给了礼言,原以为可以忘记过去,却在现实的苍茫中无法自拔,她无法忘记,只有沉默,安于现状;志忱,突然出现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家里,给这个家里的每个成员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他想要带走玉纹,可又无法面对她以作为他人妻子的事实,所以最后选择离开;戴秀,活泼天真的青春女孩,健康快乐,是照亮整个阴暗天空的一盏明灯,这个家没有倒,没有完全垮掉,她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个老黄,朴实忠厚的奴仆,始终没有对这个家失去希望。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性格特点,影片中多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的镜头,由于人物的特定,在有限的交流语言的表达后镜头更多的.是给了空阔的景物:孤莫冷迹的小城,残破颓废的家园,杂草丛生的后花园,阴暗空洞的房间。这样的人物和环境的结合,好似一副破落枯寂的诗画,使人们有种凄凉的感觉。
不得不提的还是那座贯穿始终的墙头,这座断墙不仅见证了战争的残酷,血腥的历史,而且是小城唯一好玩的地方,更是本片主人公的回忆驻地。玉纹和志忱在这里互诉衷肠,秀戴和志忱在这里嬉戏玩耍,礼言、秀戴、玉纹、志忱一起在这里休息,路过。每一个人都能够墙头产生共鸣,但它同时也是封闭的,没有谁从它身上跨过。整体的压抑让这种诗化更加颓废。
本片细腻的心理刻画,固态的环境衬托,寓意深刻的对话画外音,整体颓靡的悲凉风格,可谓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写意风韵,真不愧为是新中国诗化风格电影的先驱。
此致,
费穆导演
20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