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发声方法
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因其创作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演唱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歌的发声方法,欢迎阅读。
一、 真声声型
这一类型建立在自然声、大本嗓发音的基础上,大多用真声进行演唱。其发声特点是发声时声带拉紧,两边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且依声带张力的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真声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音色明亮饱满,运用于中、低声区歌唱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说话的音质比较接近。
以本嗓为主的艺术真声声型是指在自然说话的本嗓的基础上,经过修饰和美化符合了声乐艺术的规律,以真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它具有较好的口腔、鼻腔和胸腔共鸣,并且有高亢、,豪放、质朴、丰满、泼辣、粗犷的特点。东北、陕北、河北、内蒙、新疆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二、假声声型
这一声型是纯“小嗓”的演唱。其发声时声带相对放松,张力不强,发出的`声音既有气体振动的成分,也有一声带边缘振动的成分,音质不同于真声,有种特有的娇柔意味。这种发声方法脱离了平时说话的本嗓,用纯假声去进行演唱,声音效果柔和纤秀但不真实,常高音方便自如,中低音则表现力差。
以假嗓为主的艺术假声声型,是以假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此种声型具有清丽柔和、委婉灵活、富有弹性的特点,音质明亮、甜美、清脆、流畅,江南、西南、两湖、两广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以上两种类型的民歌发声方法,在过去广为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一种新的发声方法所代替。这种方法现在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混合声型,混合声是指真声与假声相混合的声音。其发声时多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带有一定成分的真声;高音突出头声,中低音区突出胸腔,声音形成一条线,一个整体,这样就统一了声区,拓宽了音域。真假声混合声型容易做到吐字清晰,上下声区统一,具有明亮、清脆、流畅、华彩、甜美的特点。
民族唱法经过多年的磨练与考验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根植于中国民族这块土壤上,又突出民族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更强调语言及咬字、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吐字等诸多因素。它吸收了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把中西两种唱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更注重语言的表达,更强调情感的表露,这种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歌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