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概念
《时间规划局》,我以为是没看完的《命运规划局》另外的译名,便下载下来了。发现搞错了后,我也将错就错把紧促的故事看完了。
就故事本身而言每一些吹捧者说夸得那么好,一个常见的套路:一个男吊丝与一个白富美在爱情的途中抢劫时间银行,将代表财富的时间分享给穷人,打破了邪恶秩序的故事。
我能说这是美国片的典型套路吗?其实我到觉得如果是男吊丝和男白富美之间的爱情,这个故事才会充斥着深深的怨念。
很多电影人在表达一种喜欢和赞扬时总是如跳迪斯科的小丑般恬不知耻。可回过头来要是让他们来表达斥责时,那种怨念和夹杂在其中的柔情才是可观的"。
既然已经给这部片子定性了:一部取巧的美国片。那么还要写什么?批判那一套固定的思维和模式,我可没时间。我想写的是影片中传达出来的一些概念。
量化概念
1.对生命的量化。
大哥说他爸爱看养生类节目,跟着一起学多吃蔬菜少吃肉。大哥很痛苦。
国学大师黄侃养生有绝招:抽烟,喝酒,不锻炼身体。
为了能长寿,八仙过海各显绝招。可是除了飞来横祸外,什么时候死一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可在《intime》的故事里,死亡的残酷让整个世界都不再真实。在那个世界里,人们25岁后,衰老基因不再工作,左手上的时间开始倒计时,如果归零就是死亡。
国人把长寿后的死亡当做喜事,若那位老人如同蒋中正那样在摇椅上摇着摇着就合上了眼那更是一件喜事了。而《intime》你凝视着时间的流逝就如同聆听着死亡的到来,可是你还未衰老还正在的不想死。沈醉在他的书里表达了这样一个概念:不怕死的行动人员在知道明天会被行刑后听着月光也崩溃了。在现在比较是少数人的遭遇,而在《intime》里却是大多数人的遭遇。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镜头:奔跑着的will的母亲时间所剩无几,will跑向她去,接住的却是是一个刚刚耗尽时间去世的母亲。灯光昏暗。
生命被量化了,可是对于生命和生存的态度依旧。有人醉生梦死,有人奋斗不息,有人丑态百出有人智勇双全。即使生命被量化了,死亡是可目测的,人性依旧,人心依旧。
我对于使人长寿的医疗并不悲观,可是我对长寿后的社会并不乐观。